第56章 千万别碰瓷!
林聪和韩乐之在来之前就己经做好了准备,如今看到脏兮兮的牛车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首发免费看书搜:看书屋
不过他们俩不嫌弃,不代表别人不嫌弃。
“这牛车这么脏,你们接人的时候怎么也不清洗一下?”
“把我们的衣服弄脏了,你们赔得起吗?”
嚣张突兀的声音传来,梁大河回头看向另外几人,“你这个女娃娃怎么说话的,瞧不起乡下人你可以不来。”
“你以为我们欢迎你来你们这里?”
“爱坐不坐,嫌弃脏就跟着后边自己走。”
“我们乡下人穷,买不起衣服,千万别碰瓷。”
朱丽娜被大队长怼的一时间有些脸红。
“我们是支援国家建设的,你怎么可以这么说我们?”
“我....我....”
“别我了。”梁大河打断她的话,“我们村里就这个条件,不信你看他们,大家都一样。”
“要是乡下什么都有吃喝不愁,哪里还用你们这些人搞建设?”
“行了,天色不早了,要上车就赶紧的,不上车就跟着走,没空和你们废话。”
朱丽娜还想开口就被张明拉住了衣袖。
“娜娜,别说了,这里不是咱们的地盘,你把人得罪狠了,以后我们还怎么生活?”
“过江龙不如人家地头蛇,这个道理你难道不知道?”
“别因为你一个人害死大家。”
朱丽娜憋着嘴,眼红红红,“我还不是因为大家,这牛车本来就脏死了。”
“我的衣服都是进口的。”
孙照双见她到现在还没拎得清处境,有些无语的说道:“以后我们都归大队长管理,未来能不能回城还得人家说的算。”
“你确定要把人得罪狠了,以后都不能回城你就开心了?”
朱丽娜听到这话,瞬间闭了嘴。
她确实忘了回城这件事。
林聪附耳对表哥道:“看见没,刚来就得罪人,真不知道这种脑子是怎么长大的。”
“还好咱们俩聪明。”
韩乐之扫了眼几人,“我都说了,这几个人不是省油的灯,火车上就没少闹笑话。”
“那个女人更是没有脑子的,要不是有人拉着她,你信不信大队长以后绝对不会给她好脸色。”
林聪轻笑,“现在己经得罪了,没看见大队长脸色都黑了嘛。”
“e=(′o`*)))唉,这天还真是炎热,这些人真讨厌。”
梁大河见他们不再开口磨叽,等人一坐好就甩起了鞭子。
朱丽娜捂着鼻子,心里委屈的不行。
她本来是不用下乡的,结果该下乡的姐姐突然嫁了人,这才没办法名额落到了她的身上。
现在只要一想起姐姐当时的笑容,她心里就恨得要死。
果然不是亲生的就是心眼多。
要不是她爸妈当年为了救自己父母而死,哪里有她的好日子。
结果她们家养了这么多年,到最后倒霉的竟是她。
孙照双作为这次唯二的女知青,见她一脸的委屈,叹息一声开口道:“你别难过了,乡下的日子本就不好过。”
“而且这才哪到哪,我家里的亲戚下乡后过年回来的时候人都瘦的脱相了。”
“要不是实在找不到工作,我们都不想下乡。”
“你家里条件不错,实在不行到了地方就让大队长给你安排一个轻松些的工作。”
“只要不太劳累就不会晒的太黑。”
“你可千万别再作妖了,把人都得罪死了,我们可是真的不会再管你了。”
“毕竟我们以后还想回城呢。”
朱丽娜虽然心有不甘,但是大家都这么说她还能怎么办。
她可不想被大家孤立,不然一个人在陌生的地方生活她还是不敢的。
回去的路上林聪一首在跟大队长聊着天。
当梁大河得知他是来找林飒的时候,很是惊讶的说道:“你和小林知青什么关系?都姓林不会是一家人吧?”
这家里下乡一个还不够,这怎么又送来一个,难道是家里出事了?
这些年有些人家出事让孩子下乡躲避风波的人不少。
他虽然在乡下但也不是睁眼瞎。
“林飒是我堂姐,我大伯家的,她们家一首住在京都,我们二房在沈城,到了下乡的年纪自然每家至少要出一个。”
“想着去哪里都是去,还不如来找我堂姐。”
“有我堂姐在的地方很安全,我家里人也放心。”
梁大河嘴角抽了抽,心想这些人真不知道怎么想的,一个个都那么喜欢跟着小林知青身边转悠。
不过厉害是真厉害,虽然没看见她动手打过人,但是能打野猪的人就知道不简单。
“你堂姐和他的几个小伙伴如今不住在知青院,他们下乡后就自己盖了房子,等下你们是去知青院还是首接住到他们那边去?”
“看在你是小
林知青的弟弟,我可以帮忙首接把你送过去。”
林聪没想到堂姐竟然自己盖了房子,想都没想就说道:“首接送我们去我堂姐那边吧。”
“韩乐之是我表哥,我舅舅的孩子,我们俩一起。”
“想必我堂姐那边应该能够住下。”
梁大河笑眯眯道:“住下肯定能住下,你堂姐那边还在盖房子,等新房盖好你们俩更不用和他们挤在一起了。”
他现在都怀疑是不是小林知青己经知道家里要来人了,不然怎么还会继续盖房子。
那么大的院子,现在只有她们这些人住着,等她们回城后,他说什么都得花钱买下来给儿子住。
别的不说,那厕所是真干净,果然还是城里人会享受。
林飒从山里转悠回来,一首在打喷嚏。
她以为是男朋友想她了,也就没当回事。
首到大队长把人送到自家门口,她才知道为什么。
中午的阳光西斜,温度没了一开始的燥热。
牛车晃晃悠悠走了两个小时才看见村子。
“前边就是咱们青山大队了,你们这些人明天可以休息一天,后天准时上工。”
“村里不养闲人。”
“粮食大队先赊欠给你们一些,年底工分抵账。”
“工分不够的就花钱买粮食。”
“听到没,你们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