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过冬前的准备,分粮!
季甜甜和孔玲玲在厨房里忙着,听着院子里打拳的声音。首发免费看书搜:小说虎
林飒活动完筋骨,走到厨房,“等下吃完早饭,你们俩要和我们一起进山吗?”
季甜甜开口:“我今天就不去了,身体还是有些没力气。”
“我就在家里等你们回来好了。”
“中午要在家里吃吗?吃的话我就早点蒸些包子。”
林飒:“不用,我们中午不回来,下午早点回来。”
“玲玲呢,你要去吗?”
孔玲玲摇头,“不了,我得帮忙做被子。”
一听做被子,林飒终于想起又有什么事情忘了。
“瞧我,昨天只记得取狗了,忘记去买缝纫机了。”
“你们回头想着提醒我一下,我这脑子实在是健忘的厉害。”
孔玲玲:“不用了吧,缝纫机挺贵的,还要票据。”
“我们自己缝缝就行了。”
林飒坚决道:“不行,夏天的衣服也就算了,冬天的衣服和被子都不是小物件。”
“说起这个还想起一件事,等下我画个图纸,玲玲你拿去木匠家,让他帮忙弄出来。”
“咱们这里没有洗衣机,但是手动简易的我会做。”
“冬天衣服不好洗,还得有个简易洗衣机方便些。”
果然缺的东西不是一星半点。
要不是这里不通电,她真想搞个洗衣机过来。
她最讨厌冬天洗衣服了。
“呀,你还会搞那个东西?简易的能洗干净吗?”
孔玲玲是见过洗衣机的,虽然她们家里没有。
林飒:“放心,只要不是很脏的衣服都没问题。”
“而且咱们不是还有洗衣粉嘛。”
“不用担心洗不干净。”
说干就干,林飒回到房间就把简易的设计图画了出来。
孔玲玲拿到后,吃过早饭就首接去了木匠家。
季甜甜则是在他们走后,先是喂了一下小狐狸,然后就是给两只奶狗喂奶。
反正没有一个闲着的。
因为刚刚下过小雨,山里的水雾还有不少没有散去。
还好他们都穿了雨衣,不然身上都要湿透了。
“咱们六人,三人去捡山货,三人去附近打猎。”
“下午集体去砍柴,都听到没?”
五人点头,“知道了。”
事情比较多,到了地方就都齐齐开动。
之后的几天,大家每天都是这样,首到分粮食了,他们才休息下来。
“终于分粮食了,你们说咱们能分多少?”
顾枫很好奇干了这么久,能有多少粮食到手。
林飒看着前边排队的人,笑着开口,“不会太少,咱们可都是壮劳力。”
“反正冬天肯定是够吃了,回头再买些细粮备着就差不多了。”
她可是每天都是满工分,干了几个月,自然不会少。
看着村里人一个个热火朝天的拉粮食,林飒觉得这样的日子很是温馨。
“明天都去县城邮寄一下包裹吧,山货都处理好了,早点邮寄走早点轻松。”
“之后就不出村了,还得继续囤柴火。”
“我看这天气估计要下雪了。”
这几天他们都累的不行,不过没办法,现在不勤快点,冬天就得遭罪。
好好都是能干的,这段时间囤了不少,不过还是不够。
“明天看看能不能买到一些煤球,冬天用煤球做饭,甜甜能轻松些。”
“不然每天都要烧火,也挺麻烦的。”
“这天一天比一天冷,我看她的手最近都糙了不少。”
她是真的有些心疼甜甜,要不是他们几个实在不会做饭,也不会只有她和玲玲每天围着灶台转。
几人听着她的话,表示没意见。
等轮到他们分粮的时候,大队长笑的一脸褶子。
“来来来,你们八人的我都分在了一起,这是你们的总工分,你看看,没问题就签个字。”
林飒接过本子,大概扫一眼,见没什么问题就签了字。
“大队长,我们还要买些细粮,您看什么时候方便。”
大队长笑呵呵道:“晚点过来就行,我先给大家分完粮食。”
“他们都等着呢。”
林飒:“行,那我们就晚点够来。”
五个大男人见这么多粮食,留下林飒看着,他们五人扛起麻袋就往家走。
他们当时盖房子的时候也挖了地窖。
主要是留着冬天放白菜土豆和地瓜萝卜的。
冬天没什么吃的,除了这些东西就是酸菜了。
不过他们不会腌制,自然就没有折腾,想着回头想吃和村里换一些就是。
至于粮食,都放在了早就准备好的大水缸里,主要是防止耗子祸害。
村里的耗子不少,要是随便放在厨房里,不用几天袋子就得漏洞。
林聪几人都是第一
题体验分粮的快乐,想着这些都是他们靠着双手得来的。
心中无比满足。
“姐,咱们要不要给家里也邮寄一些粮食,咱们在村里买不用粮票。”
“城里肯定没有咱们方便。”
“马上要过年了,家里肯定不够吃。”
他们虽然是城里长大的,但是想吃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没有本事的人每个月只能吃供应粮,家里孩子多的更是拉紧裤腰带,饿不死就行。
“你们想邮寄那就邮寄吧,大家都分一样的,不够就再去买一些。”
“不过也别太多了,不然咱们也不够吃。”
“村里虽然会卖给我们,但不会没有限制。”
“不然大家都去黑市倒卖了。”
她说的没错,村里虽然会卖给她们粮食,但也是有限制的。
不然村里的存粮都不够霍霍的。
“也是,不过邮寄一些是一些。”
“就当这些东西是我们今年给家里的孝敬了。”
他们己经成年了,也该照顾一下家里了。
林飒点头,“可以。”
翌日。
林飒几人再次出门,不过这次大家都带着一个大大的包裹。
赶牛车的大爷见他们带了这么多东西,笑着问道:“你们这是要给家里邮寄的?”
顾枫回道:“是的大爷,都是一些山货。”
大爷轻笑:“都是一些好孩子,我还是第一次见下乡的孩子给家里邮寄东西。”
“之前那些老知青每年只会收包裹,几乎没有什么人惦记家里的。”
“不过也不是一个没有,之前有两个孩子给家里邮寄粮食的。”
“自己都吃不饱还要惦记家里,e=(′o`*)))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