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老何家也要名垂千古
王长青看着何老头,很是满意,这老头脑袋瓜子转得挺快。
“何叔,这事兴业他们几个都提过,但这地道还是挖了。这地下炸鬼子,才是我们最大的手段,轻易丢不得。”
何老头一惯阴险狡诈,他不会认为六爷是在冒险,也不认为刘兴业他们这些新一辈会真的舍命去炸鬼子。
真要这么蛮干,那他们有取死之道,白培养了这么多年。
“六爷,这是打算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明面上把一些地道放在显眼的地方,让鬼子们查封、毁掉,实际上一些不起眼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地道?”
王长青笑了笑,拿出了一份地道的剖面图。
何老头接过来一看,倒吸了一口凉气,六爷的手笔不小啊。
这是地道下还有地道,一环套一环。
难怪长康去了江城这么久没有动静,要挖这么复杂的地道,哪是三五个月的事。
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只挖三段地道,都是双层地道,这时间还是够的。
想来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勘察跟做掩护工作上了。
何老头想了想,道:“六爷,你这是对绅民党没抱希望啊,这鬼子还真能打到江城?”
“这打到江城,不得后年去了?咱家长康待在江城得等一年多?”
王长青却道:“等不了一年多,估计明年就用上了。”
何老头心中一惊:六爷对局势这么悲观?那自己得好好想想。六爷他们都拿出方案了,自己不能提点什么建议,那也白活了这么些年。
何老头用手敲了敲桌子,陷入了沉思。
良久,才开了口:“六爷,这城内也就这些手段了,但这城外的文章倒是可以再做一做。”
王长青一喜,这老头的主意想必不差,于是道。
“何叔,您说。”
“六爷,按你的想法,这江城肯定是会打上一仗是吧?我听说这鬼子架炮,排兵布阵都有讲究,不知道能不能算得到鬼子会在哪里架炮,会在哪里集结?”
王长青摇了摇头:“这哪里能算得到,这得看国军怎么排兵布阵,这军国大事,排兵布阵可是最高机密,我们看不到的,更加算不到。”
何老头也不在意,于是道:“打了这么久的仗,鬼子每打下一个大城,都喜欢搞个进城仪式,六爷,能不能在这里面做做文章?”
王长青想了想,还真是啊,鬼子打下一座大城,都喜欢玩这一套,一是为了炫耀,向天皇报功,二是为了震慑当地百姓。
何老头也没管六爷认不认同,自顾自地道。
“六爷,咱家有钱,只要六爷愿意发电报时把长康的名字带上,咱家愿意出钱为江城修一段路。”
“用咱们的人,把江城汉阳门,门口的那段路重新挖开,全都翻修一遍,咱要修得漂亮一点,结实一点。”
王长青心中一动,这何老头好大的手笔,为了长康上位,这是不惜花血本啊。
路都要挖开重修了,必然是打算埋炸药的,这保密怎么办?
还有这仗要是打起来了,路还能是好的吗?不会被炸?
刚想到这两点,他回过神来,这事他不用操心。
何老头心思缜密,何长康也是个细心的,他们会搞定。
王长青开始算起战果来,要是能埋个一里路的炸药,鬼子进城一排四个人,一里路五百米,少说也得炸翻两千鬼子兵。
两千鬼子兵,这功劳可不小了。
“何叔,这鬼子进城都有高官记者,这功劳倒是挺大的,可是还有不少汉奸会裹挟百姓夹道欢迎......”
何老头手一挥,浑不在意:“六爷,这都对鬼子夹道欢迎了,那都不叫百姓了。”
“死忠的叫汉奸,被裹挟叫亡国奴。汉奸也好,亡国奴也罢,这些人死了就死了,这人命债,我何家担了。”
果然不愧是专业干绑票的,心狠手辣,小孩女人无辜百姓杀过不少,这何老头的心肠就是硬。
“六爷,一将功成万骨枯,我家长康要想上位,这血债是少不了的,总不能为了几个亡国奴,我家长康就不杀鬼子了吧?”
王长青也不是什么好人,哈哈一笑道:“行,这修路的钱不用你们出,山头出了。这事我发电报去找陈局长谈。”
何老头一听不用出钱,心里也是一喜,六爷大气。
不用出钱,那就多出点力吧,于是何老头说道。
“六爷,不,这事不能三铁山头出面,鬼子的间谍无孔不入,时间太长了,有漏风的时候。”
“这事还是我来吧,借着王老道的便利,我在江城有不少关系,这是捐钱办善事,有个名头就行。”
“我让长康他哥出面去谈事,顺便到江城做点生意,演戏要演全套。”
好家伙为了何长康上位,这是一家老小全都上啊。
何老头全押了,我也不能没格局。
王长青道:“行,江城的事就交给长康了,这事我不过问,事后要发的电报,我让长康自己写。何叔,想给长康兄弟弄个什么外号?”
何老头豪气地把手一挥:“这是光宗耀祖的事,就用何长康的大名,三铁山头何长康。咱老何家也能名垂千古,不枉在世上走一遭,哈哈哈哈哈!!!”
光宗耀祖?是噢,这打鬼子,御外敌,本就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御外敌,历朝历代不少地方县志那都会记载的,看来这事还真得重视起来,以后要给弟兄们正个名。
跟何老头谈得很是痛快,两件事都妥妥地,王长青也放心了。
打算在星城休息几天,等戴处长那边有了消息,就去长安看一看。、
自家的部队有两万多人了,他还没看过是什么样的。
王长青还没休息两天,就收到了手下的电报,张道长嫁在燕京城内的女儿一家被鬼子给杀了。
去年开始,李师爷的老兄弟铁拳张就带着张道长、刘铁算、有刘三国、周水浒四人去了蜀省,用三铁山头的名义在那边买地买房。
他们的家人也都迁去了蜀省,但张道长的女儿外嫁的,出嫁从夫,这迁居一事就不是张道长说了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