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每个月都能进账两千多块,卖酱菜才半年,夫妻俩已经成了万元户。
随着酱菜需求越来越大,夫妻俩已经决定扩大生产规模,实现酱菜从零售到批发的多元化经营。
秦萍两口子发家了,秦大伯和大伯母,对苏家那更是感激不尽。
所以即便秦大伯职位很高,今天也来了卖场,帮忙镇场子。
秦爸给把着库房,按照出货单子给出货,忙得飞起。
二哥苏靖今天在汽车城那边坐镇。
这个年代,但凡能买的起私家车的,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所以自从经营汽车城后,苏家兄弟俩已经结识了不少人脉,这其中京市人脉最多最广。
这不,今天就有好几位老客户带着自己的亲朋,借着搞活动能抽奖的契机来提车了。
苏靖对每一位光临汽车城的顾客,都是笑脸相迎,以诚相待。
但汽车城目前经营的大部分都是进口汽车,贵也是真的贵,即便苏靖给面子让了利,但收款时,大团结还是一麻袋一麻袋的收,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每到这时候,苏桃都特别渴望,国家赶紧发行大额纸币。
一个上午,汽车城这边就成交了五台车,两台国产车,三台进口车。
不知道这五台车的具体利润是多少,但苏桃知道,一定是要比人山人海的家电城那边收益大。
在两边卖场都转了一圈,见秩序一切景然,苏桃放心的回了厂里。
林彦池这边已经将外宾的资料都整理好了,放在苏桃办公桌上,等着苏桃过目。
看着整理的丝毫不差的资料,苏桃对林彦池的能力更加认可。
秦放今天依然在单位忙。
临近中午,给苏桃打电话,询问活动情况。
苏桃笑着把活动现场火爆的情景讲给秦放听,秦放也不得不佩服两个大舅哥,真是越来越懂生意经了。
中午,苏桃提前在食堂吃了饭,顾不上午休,便跑去家电城那边,替换管钱的各位吃饭。
武玉君指着脚下装钱的大麻袋,
“这么多钱都交给你一个人管,不是等着人家来抢?
吃饭不急,你赶紧的,带上几个信得过的人,把上午收来的钱送去银行存上。”
苏桃杏眸圆睁,大致估算了一下上午的收入,点头道,
“好,我马上就去办。”
闻言,二嫂王梅连忙去叫赵强,让赵强安排人跟着苏桃去银行存钱。
一麻袋一麻袋的钱,陆续从一楼后门扛到车子里,苏桃开车带着保镖直奔银行。
苏乔这边早都跟银行打了招呼,可以随时过来存钱。
见苏桃带人扛着麻袋进来,大厅经理也顾不上吃不吃午饭了,赶忙抽调人手数钱入库。
所有窗口,六个柜员加两个大厅主任一个经理,
九个人,足足数了两个小时,才把这笔钱存好。
末了,苏桃跟大厅经理建议,明天,银行方面能直接抽调人手,驻扎到家电城卖场,现场办理业务。
大厅经理对这个建议很重视,立马跑去请示行长,行长没犹豫就批准了。
而且,行动迅速,下午直接就让大厅经理带着四个柜员,一个主任,直接开着押运车去了家电城卖场。
到了卖场,苏桃将这事简单的说给了大哥苏乔,苏乔满意的直夸苏桃脑子好使。
苏桃主事,在卖场这边直接腾出了一间办公室,给银行的工作人员办理业务用。
二嫂王梅和武师傅两人也迅速分了工,武师傅负责管理一楼收银台的账目核算,二嫂王梅负责与银行工作人员交接存储。
不需要再抽调出安保押运,家电城一楼这边的安保工作顿时轻松了不少。
但随着外面大奖接连不断的开出,家电城里涌进来的顾客越来越多。
是的,大半天的时间,已经开出了一台彩电,一台冰箱,两台洗衣机,五辆自行车,八个电饭锅,还有安慰奖若干。
总之,但凡抽奖的人,就没有空手而归的,这也令大家越发渴望能够成为那个最幸运的人。
特等奖,红色的雅马哈80摩托车,系着大红花,还稳稳的矗立高台。
仿佛在无声的怂恿着人们,快来抽奖啊……快来把我骑回家啊……
今年,苏家兄弟俩搞的这个抽奖活动奖品丰厚到令人眼红,所以极大的刺激了消费。
也幸好兄弟俩有了搞活动的经验,这次库存量保证够用。
苏乔在高台上主持了大半天的活动,此刻嗓子已经有些哑了。
见状,修柱子及时顶了上去。
这小子经过一年多的锻炼,不仅气质更加稳重成熟,气场也都跟着强大起来。
苏乔蹦下高台,隐在人群中,并没有急着去休息,而是欣赏着修柱子的表现。
看了一会儿,苏乔很满意,不禁在内心里感慨:
人还是得出去见世面!
因为活动要持续举行七天,所以在临近闭店前,家电城一楼的门口,就开始控流了,临关门前半个小时,便只准出,不准进。
但这也抵挡不住人们的购买热情,抱成团的一个劲儿往里面挤。
最后,没办法,苏乔跟秦梅商量,把把门的人都换成警员,这才震慑了疯狂的购买人群。
即便这样,第一天的抽奖酬宾活动还是比预定时间晚了一个半小时,才彻底结束营业。
同时,银行方面也把所有钱款都点清入库了。
苏乔大手一挥,直接带着所有员工和前来帮忙的秦家人,派出所民警们,直奔惠民饭店吃饭。
近水楼台先得月,最近,惠民饭店老板跟着苏家兄妹们,也是发了大财了!
如今见到苏家兄妹,惠民老板就像见了财神爷一样,恨不得一天三炷香的把苏家兄妹们给供起来。
但这惠民老板也是个人精,不管苏家来他这里定什么餐,都毫不糊弄,而且还主动给出优惠。
苏家兄妹们,也因为老板的实诚,饭菜口味好,干净,认可了惠民。
俗话说,和气生财,肥水不流外人田,一来二去的,苏家兄妹都跟惠民老板熟了,也就养成了有需求就来惠民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