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达瓦里氏!我来接你们回家!

  十一月十五号,边区迎来了今年冬天的首场降雪。

  清晨六点半,黄河睡眼朦胧打着哈欠开始洗漱。

  看着屋外稀稀拉拉的小雪花,他想到了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北方,于是便舒展了一下筋骨自言自语道:

  “还是边区的气温舒服啊,有冬天的感觉但不会太夸张。哪像毛子那边,有些地区九月下旬居然就开始下雪了。”

  “真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无意间提到了北方,这让黄河想到了自己的老朋友马卡洛夫。

  对方当时那么急着回国,肯定是去参加苏芬冬季战争了,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

  胡思乱想了一会,反倒是让他精神了不少。

  不过要是有的选,肯定要来个回笼觉。土炕实在是太暖和了,谁能抵挡上炕的诱惑啊。

  只可惜黄某人的隔壁住了一位自律的卷王,更何况人家还是自己名义上的领导,不想早起也没得选。

  穿戴好棉袄棉裤后,黄河轻车熟路的来到老曾的大院里。进门就直奔餐厅,二人最近一直都一起吃早饭。

  开门时带进来的寒风让局长冷的一哆嗦,他瞪了一眼自顾自坐下来的人。

  “我第一次听说你小子的名号,还是因为张万和给边区送了一批新的棉衣。有一说一,你搞回来的那些棉花质量可真高,一点也不比边境的差。”

  提到边境,局长突然想到了飞行学员的事,于是便有些好奇的问道:

  “你前段时间不是提到了航校的学员吗?这事现在有什么进展了?我记得下一批飞机是12月到边区吧,那得赶紧推动一下进度。”

  这问题让黄河有些肉疼,现阶段shC已经有了换阵营的念头。

  前天那边的八办才传回了消息,对方直接狮子大开口,每一个学员要五百支步枪加五万发子弹才肯放人。

  而且人家还特地交代,不要拿破烂日本货充数,就只要八路军自用的法械。

  条件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数量不是很大,以边区的步枪厂的产能都可以轻易制作出来。

  主要是黄河不想吃这個哑巴亏,但考虑到双方有明确的纸面协议,也只能捏着鼻子去赎人了。

  可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派什么队伍去,这支队伍得安排多少人。

  毕竟西边的邻居们可不是什么老实东西,带着这么多武器很可能会遇到劫道的。到时候别说赎人了,搞不好人财两空。

  就在黄河准备跟局长商讨一下这件事的时候,大院外突然传来了一阵嘈杂声,听起来似乎是什么人拦住了。

  “toвapnщ,otonдnte,

  同行的甚至还有北面的军事顾问和一个营的武装部队,到达安全的地方后,紧接着大伙便收到了参与选拔进飞行班的任务。

  由于我14岁就入了团,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再加上还不错的身体素质,使得我从四百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进入航空学校学习的机会。

  入学之前,那两位接应我们的同志即将回边区。二人嘱咐我们好好学习,学成以后需要暂时留在这里待命。

  1938年4月12日,航校正式开学。从此便开始了紧张、艰苦、坎坷的学习生活。

  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就遇到了困难,同志们都没有学过数学。

  鉴于这种情况,航校校长亲自来给我们上课。他先是讲述了航空理论的重要性,随后便给我们这批学员做了一个摸底测验。

  弄清楚我们的水平后,校长特地为我们补了一段时间的数学,这让我很感动。

  往后的日子里,航空理论学习是同志们最大的难关。

  总共有三十几门课,课程很复杂并且根本没有课本或讲义,每门课都得我们自己记笔记。

  最要命的是,航校大部分课都是毛子教官讲的。他们的中文又差又怪,听起来有种东三省的味道。

  翻译人员也不给力,很多术语都不知道怎么翻译,经常会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况。

  为了不辜负组织上的信任,我们必须加班加点。每天除了吃饭和体能训练外,就泡在教室里,基本上凌晨才回宿舍睡觉。

  校方发现后派人阻止我们,后来就只能把笔记本带回宿舍,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学。

  通过刻苦的学习,我们二十五人成功攻克了航空理论关。校方也改变了对我们的看法,对我们日后的飞行训练打下了基础。

  理论学习结束后,到了初教机的训练阶段。

  第三期的所有学员,分成了三个组,由一位飞行中队队长和两位飞行教官带飞。三位都是第一期的毕业生,技术好教学也耐心。

  经过两天的座舱实习,学员们便正式开始飞行训练。

  第一个飞行日主要是体验升空的感觉,教官会带着我们感受从起飞到着陆的全过程。

  翱翔天空的感觉极好,只可惜我吐了,被教官骂的一下午。

  从第二个飞行日开始,由我们操作练习起飞着陆,那是最幸福的经历。我仿佛看到了跟鬼子飞机大战的场面,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学校安排的飞行日比较连续,同志们每人飞了20个飞行日、60个起落。

  空中时间达到5小时后,大家已经相对熟练地掌握了起飞、降落的要领。

  接下来教官开始对我们进行单个突击训练,每日给飞得好的人多安排4—5个起落。

  当飞到80个起落、空中时间7小时的时候,教官批准我第一个单飞,我因此有幸成为航空队第三期第一个独自上天的人。

  正当我们的飞行技术逐步提高的时候,航校的飞机和飞行员被调集到了战场上。那段时间有些无聊,我很怀念天空。

  战事结束后,飞行员特别是教官们需要休假。不过我们主动申请参与维修,趁机学习了一些地勤的技能。

  由于基础不牢,又停飞近百天,同志们基本上把技术都忘得差不多了。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即使再从起落开始学,大家依旧很刻苦。在期中考核中,全班都以良好成绩,结束了初教机的飞行训练。

  时间来到了1939年3月,听说前线打的很惨烈。

  今年我们开始了中级教练机的飞行训练,这一阶段仍从起飞着陆开始训练。

  不过后续的科目非常给力!一度有了上战场的感觉。我们开始练习空中侦察、模拟投弹、仿真投弹和实弹轰炸等战斗科目的飞行训练。

  由于同志们对实战训练热情很高,成绩也很好,各门技术考核均获优良,校方和毛子教官都很满意。

  可好日子似乎到头了,那年的冬季以后,校方出台了针对我们的新规定。

  不仅外出要登记,出门要搜身检查,就连外出的时候还有人盯梢。甚至就连八办附近也有了陌生人在活动,似乎生怕我们跑掉。

  有的同志们认为,局势已经变了此地不宜久留,他们提出北上或者回边区参加抗战。

  但我始终记着来航校的目的,而边区传来的消息也不出意料。上级要求我们严守纪律,安心学习。

  而且有一位刚回国的同志特地来学校看望了我们,他似乎是了不起的大人物,就连shC都要亲自出面迎接。

  后来那位姓黄的同志告诉我们,用不了多久大伙就可以回边区,那时甚至还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战斗机,也不知是不是在单纯的安慰。

  时间来到了1940年,果然是安慰啊。半年过去了,边区那边一点消息后没有,我们似乎被遗忘了。

  在紧张的氛围中,同志们补飞了双机和三机编队、长途航行后,中教机飞行训练正式结束。

  9月中旬!情况有变!

  从北上大国那边,来了九架新式的战机,这是边区跟shC判断中许下的诺言。

  新加入的飞机使得校方的积极性陡然增高,一切看起来都像是回到了两年前,就连原本渺无音讯的高教机飞行训练也立马开始了。

  这一阶段的训练由毛子飞行教官谢苗罗夫上校负责带飞,随着难度的增大,危险性也大大增加了。

  在一次横滚训练中,一位同志由于未能及时改出而坠地牺牲。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毛子飞行教官对手下的学员们都是有感情的,出现了事故他们也很难过。

  为了提高安全性,谢苗罗夫上校特意用了4个飞行日,安排每人8个起落,专飞螺旋,训练横滚动作的进入与改出要领。

  好在接下来再也没有意外发生,第三期飞行队在11月中旬正式结束了高教机飞行训练。

  教官们为大家举行了毕业典礼,结束了这段将近3年的飞行训练。

  按照边区和shC的约定,所有战士和地勤人员暂时编入对方的航空队序列,参加战斗值班。

  哎,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感觉。我和同志们可能回不去了,命丢了无所谓,只可惜不能把一身本领交给更多人。

  当方子翼写完日记合上本子准备出门的时候,航校外突然传来一阵吼声。

  “达瓦里氏!我来接你们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