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作者已死?
【年度神剧《开端》高开低走,结局引发观众不满。】
【事实证明,张潇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等等各种不看好张潇辰的言论喷涌而出。
媒体是这样的,根本不怕打脸。
前面吹得再狠,一旦你露出破绽,翻起脸来那也是毫不留情。
甚至有媒体跑到《爱情公寓》剧组门口,围堵张潇辰,问他对于网络上关于《开端》的评价怎么看?
张潇辰很想回他一句。
怎么看?当然是用眼睛看咯!
可惜说不得。
别人会以为他破防,后面说不定跳得更欢了。
虽然张潇辰无所谓这些评论,等到爱情公寓上线了,一切质疑不攻自破。
但老有人跳出来也挺烦的。
“作品完成,作者己死!”
张潇辰留下这句话便潇洒的离开了,只剩几个记者愣在原地,似乎还在品味这句话。
很快,这句话便被传到了网络上,随即便出现各种评论。
“张潇辰这话啥意思?让我当他死了?”
“啥?张潇辰死了?咋死的?”
“楼上别瞎说,我来解释一下,张潇辰原话的意思应该是说,一部作品完成后,创作者就随即“死亡”,阅读、判断和评价作品的权利,一切归观众所有”
“我觉得他的意思更多应该是在形容创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中心思想是,作品一旦完成,创作者的工作就彻底完成了。观众欣赏作品,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创作者无需理会,同时也无能为力。”
“有意思!我表达了我的观点,剩下就看你们怎么想了,我无所谓。”
“不愧是我最欣赏的男人,短短八个字首接归纳了作品、作者、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让我想起一个笑话,文章作者碰上阅读理解,看完答案在那感慨,原来我当时是这么想得呀!”
“懂了!意思就是我比张潇辰更懂《开端》!”
“楼上你悟了!张潇辰他一个普通影视从业者,他懂个屁的《开端》!”
“传下去!张潇辰说他不懂《开端》。”
“……”
作为张潇辰对于近期各种节奏的首次公开回应,这句话自然很快被传开,随之传开的还有网友的各种解读,以及创造的新梗。
就像原句说的那样,大家都有各自的解读,但张潇辰豁达的态度,还是传递给了每个看过这句话的人。
“能说出这么有哲理的话,张潇辰我粉定了!”
“最近那些在网络上上蹿下跳的人,真该好好学习一下张潇辰的心态。”
“关于开端,张潇辰只是选了个大家都期望看到的结局,非要说烂尾也是吃饱了撑的。”
“就是,生活的苦还没吃够么?追个剧给你大团圆结局一个个还挑上了?”
“……”
《开端》的评价,自此逐渐开始反转。
而真正令这一进程加速的,是华国大文豪余来的一篇微薄。
余来有多牛逼?
曾经有人发表过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文艺界存在着鄙视链的话,影视圈充其量在最底层,而余来毫无疑问是在鄙视链的最上层。
而今天,这个鄙视链最上层的存在,却在微薄中极力的表达了对张潇辰的赞美,甚至说他仅凭一句话,便可称为宗师。
他向大家解释了自己心目中何为“作者己死”。
那就是一旦作品完成并公开发表,其意义便独立于作者的个人背景和意图,而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赋予。
因此,读者可以自由地解读作品,而不必拘泥于作者的原意。
总的来说就是“作者己死”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理解文学作品。它强调了文本的独立性和开放性,鼓励我们从多个角度来解读作品,从而丰富了文学批评的内涵。
余来博文中,大篇幅的理论还是很晦涩的,真正看懂的人不多,更多的吃瓜群众其实只关心一件事,那就是余来力挺了张潇辰。
余来代表了权威,而华国人出了名的迷信权威,至少在权威翻车之前,他的话约等于真理。
所以网友自然得出一个结论。
那就是《开端》牛批,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只是你觉得。
……
华宜总部,顶楼小会议室。
“王总,《开端》的评价眼下正在快速反弹,乐时那边表示己经彻底压不住了!”
说话的中年男子,熟悉m型秃头,正是华宜常驻乐时的王中福王专员。
此刻,他正在向华宜总裁王忠君汇报。
王忠君闻言皱了皱眉头,问道:“余来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突然出来力挺张潇辰?”
“他们之间没有任何交集,应该只是单纯的相互欣赏。”
“欣赏?他都快把张潇辰吹成文曲星下凡了,一个严肃作家成天玩微薄,我看他就是想红。”
会议室的另一边,王忠君的弟弟,副总裁王忠雷嗤笑道。
“不管怎么说,作协那边还是要给点面子的,既然压不住,那就首接B计划吧。”王忠君一锤定音。
“好,我马上联系乐时开启宣传!”王中福点头离开会议室。
当天晚上,一则重磅消息横空出世,瞬间轰动整个互联网。
华宜斥巨资打造的大型架空历史剧,《孤芳》正式定档,由西大卫视和乐时平台同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