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大力支持
紧接着,他猛地看向张潇辰,一副见了鬼的样子。
倒不是韩三坪大惊小怪,实在是娱乐圈鱼龙混杂,大部分人在高等教育上都有所缺失。
别说政治经济这种宏观问题了,一些常识问题上都经常闹笑话。
更有甚者,连屁股都是歪的。
毕竟文艺阵线,向来是敌对势力重点渗透方向。
身处名利场,面对一夜成名的诱惑,比常人更是难以抵挡。
而对方甚至不需要这些人刻意做些什么。
只需要他们发自内心的认同西方价值观,就能潜移默化影响成千上万的华国人。
而这就是意识形态之争。
没有硝烟的战场。
在这片战场上,华国目前处于明显的下风。
对此,上面的领导也是忧心忡忡。
毕竟自己负责的领域被渗透成了筛子,领导脸上也无光啊!
不止一次想要逆转这一局面,可惜收效甚微。
现在,圈子里冷不丁,冒出个张潇辰这样又红又专,一心讲述华国价值观的年轻人。
如何不在这个圈子里鹤立鸡群?
如何不让韩三坪刮目相看?
要知道娱乐圈从来不乏聪明人,识破敌人算计的也不少。
他们要么被敌人打压到无法出头。
要么面对敌人的糖衣炮弹,他们顶多也就做到吃掉糖衣,忽略炮弹,并不敢真正得罪对方。
毕竟娱乐圈很多顶级资源都掌握在对方手里。
而像《流浪蓝星》这样,摆明车马和对方在意识形态领域硬碰硬的,张潇辰还是头一个。
想到在自己任期的末尾,能有《流浪蓝星》这么一部以华国文化视角为依托的科幻大片上映。
对内振奋民族自信心。
对外输出华国价值观,参与全球话语体系的构建。
饶是韩三坪身经百战,早己练就一身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
此刻也不由得激动失态。
这是要名垂青史的节奏啊!
“跨界支持,我可以向上级申请,有什么我现在能做的?”
韩三坪没有再犹豫。
张潇辰眼瞅着都把饭喂到嘴边,再犹豫就不礼貌了。
如何称得上杀伐果断的韩三爷?
“还是我之前提议的,由官方出面,派一批交流团前往好莱坞交流学习。”
张潇辰回答道。
“这个没问题,我们本来就有这个计划,和对方也谈得差不多了,提前启动问题不大。”
韩三坪点点头:“还有吗?”
“我要加个人进去?”
“可以,你要加谁?”
韩三坪同意得毫不犹豫,毕竟张潇辰要干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
总得有几个信得过的人辅佐他,这再正常不过了。
相反,究竟是谁能入张潇辰的法眼,就连韩三坪都有些好奇。
“他叫郭凡,燕影研究生,之前在《那些年》剧组担任我的副导演,现在正在独立拍摄一部电视剧。”
张潇辰简单介绍了一波郭凡的生平,随后还不放心的问道:
“应该能赶上吧?”
“可以的,毕竟是个大型交流活动,前期还需要几个月的准备时间。”
韩三坪点点头。
心里还是有些疑惑。
听起来张潇辰推荐的这个郭凡,也是个初出茅庐的新人。
让他有些担心。
不过韩三坪转念一想,一张白纸才好作画嘛!
毕竟好莱坞模式对于习惯“作坊式生产”的华国电影行业来说,委实是个新东西。
这应该就是张潇辰选择郭凡这个新人的原因吧?
韩三坪生平第一次对一个年轻人叹为观止。
“你这么看好他?”
韩三坪试探性的问道。
“当然!”
前世郭凡正是中影组织赴美交流团的一员。
正是这次交流,让他学习到好莱坞在视觉特效、虚拟拍摄、后期制作等领域的创新技术。
同时好莱坞的标准化制片流程,如制片管理、预算控制等,也是《流浪蓝星》这类重工业电影不可或缺的管理模式。
所以张潇辰根本不担心郭凡会水土不服,或者学不到东西。
他就是天生科幻圣体。
……
……
《那些年》上映第二周。
虽然《那些年》的上座率有所下滑,但凭借9.1分的时光网评分,以及不断发酵的口碑。
《那些年》的票房依旧保持强势。
每天的票房收入,稳定在两千万以上。
让那些期待《那些年》只是昙花一现的制作公司大失所望。
尤其是和《那些年》同期竞争的《青春时代》。 同样的题材类型,己然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让后者彻底沦为陪跑。
而随着越来越多观众走进电影院,看过了柯景腾和沈佳宜的爱情故事。
悲剧总是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结尾柯景腾和新郎的惊天一吻,将自己的爱意第一次毫无顾忌的展示在女孩眼前。
而最终面对沈佳宜时的那份释怀,更是让无数在电影院里的男男女女唏嘘不己。
没有任何意外,《那些年》在网络和现实中通通爆火。
【柯景腾和我好像啊!我当年就是暗恋我们班成绩最好的女生!可惜到最后都没有表白的勇气。】
【柯景腾就像无数青春期男生的缩影,每个男人都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曾经的影子!】
【真希望《那些年》能出个续集,让柯景腾和沈佳宜在一起啊!不为别的,只为圆青春时期的梦!】
要问《那些年》究竟赢在什么地方?
张潇辰觉得,可能就是情怀二字吧。
什么是情怀?
只要观看这部电影,观众就会瞬间被拉回他们自己的那段青葱岁月中去。
这就是情怀的力量。
可以让你在看完电影后,依旧停留在那些年所营造的青春氛围中无法自拔。
而这,何尝不是观众停留在自己的青春记忆中呢?
电影播出后,网络上冒出这么个说法。
既然柯景腾和沈佳宜的错过己经成为定局。
那么希望现实中,张潇辰能和刘亦非在一起,圆了《那些年》的遗憾。
毕竟两人在影片中的演绎,己经不能单纯用演技好来形容了。
观众有理由相信,《那些年》的故事能这么的有说服力,与两位主演的表现密不可分。
仿佛两人天生就该在一起。
无论颜值、身材、演技,一切就如同上天注定,他们就该属于彼此。
实在是太般配了。
【我是个外行,没法从专业角度给出解释,但我就是觉得张潇辰和刘亦非应该在一起,再也找不到比他们更般配的一对了!】
【我是内行,我来说,楼上所说的般配感的本质,是导演张潇辰通过青春考古学手法,将私人记忆转化为集体记忆,让观众感知到的不仅是角色间的火花,更是对自身青春期的神经重演。但不可否认,张潇辰和刘亦非的演技在其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甚至换一对主演说服力可能大打折扣。】
【无论是为了弥补心中的遗憾,还是冲着张潇辰、刘亦非两人在影片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衷心希望他俩在一起!】
一夜之间,张潇辰和刘亦非的Cp大军如雨后春笋一般壮大了起来。
而后,不知道哪位有心人拍摄的,鹭岛路演现场张潇辰向刘亦非表白,满足现场观众心愿的视频。
被发布到了网上后,更是进一步引爆了这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