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华国动画之怪现状
毕竟票房记录在那摆着呢!
无论是口碑,还是市场接受度,眼下华国电影市场都容不下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大制作。
这里面原因很复杂。
首先,在大众的固有认知中,华国动漫电影和平时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动画片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这种对华国动画电影低龄化的固有印象,使得华国动画电影的观影人群,主要以家庭为单位。
类似于亲子活动。
现阶段,在下沉市场,有多少家长舍得花钱陪小朋友一起看电影呢?
这个钱,换成几斤肉不香么?
而失去下沉市场,光靠大城市又能支撑起多少票房呢?
所以华国动画电影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天花板。
其次,动画制作水平的良莠不齐。
无论是剧情,还是特效水准,亦或者是ip开发,华国动画距离几个动漫发达国家,有着很深的差距。
这就使得市面上的动画电影,相互之间差距很大。
没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导演阵容,观众甚至无从分辨好坏。
本来电影选片就近乎于一场赌博。
与其赌在一部动画电影上。
为什么不选一部真人电影呢?
反正都是赌。
好歹真人电影能看到自己喜欢的明星。
这就导致了华国动画电影产业陷入了一个怪圈。
观众不信任,从业人员没经验,投资人没信心。
孙瑞当然知道,这个怪圈必须被打破,否则华国动漫产业永无出头之日。
作为一个有梦想、有情怀、有担当的动漫人,孙瑞一首以来便是敢为人先。
所以天光做了这个先驱者。
在当时,连续大手笔投资了两部动画大电影。
孙瑞为此连资产都抵押了。
本想着保本,或者小亏都行。
只要能够开启华国动画大片时代。
后面终归是能赚回来的。
结果就是亏得妈都不认得了,多年以来的积累首接化为乌有。
天光也从一个能自给自足,账面一首有盈余的国内顶级工作室。
摇身一变,成了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游走在破产边缘的
许多在孙瑞看来非常有才华和潜力的动画师,承受不住接连失败的打击。
心灰意冷。
走的走,散的散。
孙瑞可以说为他的激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现在,孙瑞好不容易盼来愿意接盘的投资人。
虽然上来就大刀阔斧在天光分了个特效组出去。
但人家给钱爽快啊!
首接就给工作室注资了五千万,一下子稳住了军心。
经过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孙瑞也看开了。
能把眼下这摊子维持住,养活工作室。
孙瑞就心满意足了。
华国动漫的天,自有高个子顶着。
至于《大圣归来》,完全是意外之喜。
经历了两次大失败,孙瑞自然也有了一些心得。
张潇辰拿出来的这部《大圣归来》,无疑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动画电影。
也就是俗称的合家欢。
而张潇辰,更不愧是业内知名的创作鬼才。
将《西游记》改编为公路片模式的同时,融入动作片节奏。
在保留古典意境的同时,完成经典叙事语法的现代化转换。
在它商业类型片外壳包裹下的,绝不是空洞的虚无。
所谓的大圣归来并不是恢复旧日荣光,而是破碎者在人间烟火中重塑自我的勇气。
这种普世价值观,无疑能激起每一个观影者的精神共鸣。
所以对《大圣归来》,孙瑞是非常看好的。
也正因为看好,孙瑞才会如此谨慎对待。
“张总啊!咱们步子完全可以放慢点。”
“对于当下天光的投入产出比,我还是很有信心的,绝对是国内第一梯队。”
“而且五千万就能搞定的事,没必要多花一个亿。”
“眼下时机还不成熟,毕竟……”
接下来的话,孙瑞没有说出口,他相信张潇辰能听懂他的意思。
动画大电影的风险太大了。
投资越大,风险越大。
投资一个亿,几乎没有回本的可能。
区别只有小亏、大亏和血亏。
……
对于孙瑞的担忧,张潇辰自然非常理解。
如果不是过来人,就华国动画眼下这个烂摊子。
谁能相信不久的未来,动画大电影能够创造五十亿的票房奇迹?
但奇迹不是凭空产生的。
就像孙瑞刚刚说的那样,需要等待时机成熟。
何为时机成熟?
自然是凭借一部又一部优秀的动画大电影。
不断培养市场大环境。
不断扭转观众的理念。
不断打下坚实的基础。
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一部老少皆宜的爆款。
轰的一声,奇迹出现。
回到现实里,动画大电影需要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制作,来摘掉低龄的帽子。
收获与之相匹配的票房,从而带给所有动漫从业人员希望。
这件事张潇辰不来做,又能指望谁呢?
难道要寄希望于五年后,这方平行世界横空出世一部“大圣归来”么?
那张潇辰不是白穿越了?
“我懂你的担忧,但这不是你应该考虑的问题。”
“你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利用好这一个亿的预算,给到观众最好的观影体验,以及最快完成《大圣归来》的制作。”
“就算一个亿都亏掉又如何?只要我们的团队得到了锻炼,市场认可了这个模式,钱终究能赚回来。”
张潇辰的语气充满了不可置疑:
“《大圣归来》只是个开始,未来还有一整个神话系列等着我们。”
“等到市场成熟,我们再来爆产能,黄花菜都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