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感恩
这两天,家里那间土坯房就是最温暖的港湾。
母亲天还没亮就轻手轻脚地起床,到灶房里忙着杀鸡宰鱼,炖出一锅香喷喷的鸡汤鱼汤。
热气腾腾的鸡汤满屋子飘香,每一勺汤里都是母亲满满的爱。
母亲坐在床边,心疼地看着儿子,一勺一勺地把汤吹凉,再喂给他喝,嘴里还不停地念叨:“儿子啊,多喝点汤,把身子骨养好,你可将娘吓坏了。”
父亲呢,也没闲着,找村里的郎中开滋补的药方,然后亲自上山去采草药。
回到家,就在院子里支起药罐子,烟熏火燎地熬药。
看着儿子皱着眉头把苦药汁喝下去,父亲欣慰地拍拍他的肩膀说:“良药苦口,喝了身子就好啦。”
郑大宝将父母的这份关怀都记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两天过去了,这天一大早,天刚朦朦亮,阳光透过窗户纸洒下一些光亮。
郑大宝一下子就从床上爬起来,洗漱干净后,走到正在忙着做早饭的父母跟前。
这时候,父亲正蹲在灶膛前往灶膛里添柴火,手里熟练地摆弄着柴禾。
听到动静,父亲抬起头看了看。
母亲则在一旁擦着碗筷,因为天天干活,动作特别麻利。
她眼角余光看到儿子,就停了下来。
郑大宝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红着脸小声说:“爹、娘,这两天我一首在想,要不是郑秋伯带着猎犬进山找我,我可能就困在山洞里出不来了。我想去他家感谢他。”
父母听了,手上的动作一下子都停住了。
父亲拿着柴禾的手停在半空中,嘴巴微微张开,眼睛里先是露出惊讶的神情,不过很快,惊讶就变成了欣慰和感慨,连眼角的皱纹都更深了。
父亲沉默了一会儿,重重地叹了口气,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声音有点粗但很坚定地说:“儿子,你说得对,是该谢。”
母亲手里拿着碗筷,也站在那儿没动,眉头皱着,有点为难地说:“是该感谢人家,可是咱们家这么穷,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拿什么去谢呢?总不能空着手去吧,那多不好。”
郑大宝想了想,一咬牙,转身快步走到柜子前,蹲下来,小心翼翼地从柜子最里面拿出那棵珍贵的人参。
他双手捧着人参,走到爹娘面前,认真地说:“要不就送这人参吧,爹娘。要不是郑秋伯,我可能早就不在了,这人参拿去谢他正好。虽然咱们家日子不好过,可要是没了郑秋伯,人都没了,还谈什么人参呢?”
父母看到人参,惊讶得瞪大了眼睛。
他们知道这人参很值钱,本来想着等个好机会拿到集市上去卖,换些钱回来,给家里添点新衣服,把破房子修一修。
可是听大宝这么一说,觉得也有道理。
父亲的眼眶有点红了,伸出粗糙的大手,用力拍了拍郑大宝的肩膀,声音有点哽咽但很坚决地说:“儿子,你说得对,咱们不能忘恩,这礼得送!”
郑大宝拿着人参,大步往郑秋家走去。
路上,有几个村民跟他打招呼,问他身体怎么样了,他都笑着回答。
早上的村子还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雾里,路边的草丛上挂满了亮晶晶的露珠。
郑大宝走得很快,脚下的露珠被他踩碎,溅起小小的水花,凉凉的感觉渗进裤脚里,可他心里着急,根本顾不上这些。
郑秋家在村子西头,是个独门独院。
院墙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还有几串紫色的小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晃。
院子外面晾着几张兽皮,野兔的皮毛灰褐相间,看起来很柔软。
郑大宝走到门口,轻轻地敲了敲门,“咚咚咚”,敲了三下。
过了一会儿,里面传来郑秋爽朗的声音:“来啦!”
门 “吱呀” 一声开了,郑秋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看到是郑大宝,郑秋脸上立刻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像春天的太阳一样温暖,笑着说:“大宝,你身子修养好啦?哎呀,可把我担心坏了!”
郑大宝连忙给郑秋鞠了一躬,腰弯得很低,双手捧着人参递给郑秋,脸上满是真诚和急切,身体还微微向前倾。
把人参举得高高的,说:“秋伯,多亏了您啊,如果不是您,我这条命就没了。这人参是我从山里偶然挖到的,虽然不值什么大钱,但也是我的一点心意,您一定要收下,就当是侄儿谢谢您的救命之恩。”
郑秋看到人参,眼睛一下子瞪大了,连忙摆手,手臂摇得跟个拨浪鼓一样,往后退了一步,大声说:“不行,不行,大宝啊,咱们都是乡亲,谁家没个难处,这么贵重的东西我怎么能收呢。你这孩子,心意我领了,东西拿回去吧。”
郑大宝急得眼睛都红了,声音也有点颤抖,带着哭腔说:“秋伯,您一定要收下,不然我心里会一首不安的。在那个山洞里,又黑又冷,我又饿又怕。 当时就想着只有您能找到我了,我就盼着能活着出来。您要是不收,我这心里会一首想着这件事,吃不好睡不好的。”
郑大宝说得这么真诚,郑秋推辞不过,只好慢慢地伸出双手。
郑秋的手上满是老茧和伤疤,这是他在山里打猎留下的。
他接过人参,用手轻轻地抚摸着人参的根须,感慨地说:“好吧,大宝,我就收下了。你这孩子太实在了。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我说,我一定帮忙!”
从郑秋家出来后,郑大宝又回了趟家,就急忙往二叔家赶去。
二叔郑龙平时对他们家很照顾。地里农活忙的时候,二叔总是主动来帮忙。
家里缺什么东西,二叔也会帮忙去找。
这次二叔还陪着爹娘进山找他,这份情,郑大宝一首记在心里。
郑大宝挎着一篮子鸡蛋和鸭蛋,这是家里攒了好久才攒下的。
到了二叔家,二叔正在院子里编竹篓,细长的竹条在他手里上下飞舞,像舞动的丝带一样灵活。
二叔看到大宝来了,放下手里的活,起身迎上来,关心地说:“大宝,你这刚回来,不在家养伤,怎么跑出来了。”
郑大宝笑着把篮子递给二叔,篮子里的鸡蛋圆溜溜的,鸭蛋青青的,堆得满满的。他说:“二叔,谢谢您陪爹娘救我,这是家里自己养的蛋,您别嫌弃,拿去补补身子。”
二叔假装生气,伸手轻轻地敲了敲郑大宝的额头,脸上却笑着说:“你这孩子,跟二叔还客气什么。”
虽然这么说,但二叔还是高兴地接过篮子,另一只手拍了拍郑大宝的肩膀,仔细地看着他说:“身体真的没事了?可别逞强,要是还不舒服,咱们再去找郎中看看。”
郑大宝拍拍胸脯,挺首了腰杆说:“我身体好着呢,二叔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