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神迹
顾家人听见惊呼,纷纷回头,神色里带着几分探究。
一个穿着粗布短褂的汉子正叉着腰喘气,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滚。
“啊棍叔,你刚才说什么神迹?”顾宇河往前挤了挤,嗓门亮得很。那神色中全是对八卦的向往。
啊棍抬手抹了把脸,手指着东边的山头,声音还有些发颤。“就在刚才,东面突然爆发出一道金光,亮得人睁不开眼,紧接着就听见‘轰隆’一声炸响!村长带着我们赶过去一看。好家伙,那山坡上裂了个洞,洞里竟有尊佛像破土出来了!佛像背后还刻着字,说是……说是天下要大旱,百姓要遭难了!”
本来听了他的呼喊,在附近的村民都走了过来。
这话一出,周围顿时安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更大的议论声。
这世上真有这样离奇的事?
“那佛像上到底刻了啥?”有人追问,脖子伸得老长。
汉子摇摇头,脸上带着懊恼:“村长当场给大家念了两遍,可我记性差,实在记不全。但意思错不了,就是说要大旱,到时候民不聊生,好多人要流离失所、要被饿死之类的……”
“哎呀,你们要是想知道就自己去看呗,就在山神庙哪里。”
顾嘉月听到这里,心里忽然想起姜陆离先前那副神秘的样子。
难道这就是他说的办法?
安南一带的人大多信佛,用这种“神迹”来传消息,确实比空口说白话要让人信服得多。
而且就算最后出了偏差,大家也只会归咎于自己理解错了菩萨的意思,断不会想到其他地方去。
“走,我们去看看!”顾嘉月拉着顾宇川的胳膊就往东边走,脚步急切,脸上难掩好奇。
顾宇川被她拽着往前走,心里却打了个转。
他自己是重生而来,对这些怪力乱神的事自然会信上几分。
但这“神迹”来得太过蹊跷河凑巧了些。
再看顾嘉月这反应,他几乎能肯定,这事多半和他这个妹妹脱不了干系。
他抬头望了望天,烈日像个火球挂在头顶,晒得地面发烫,空气里连一丝风都没有。
确实,算算日子,已经一个多月没下过一滴雨了。
地里的土都裂成了块。再这么下去,干旱是迟早的事。
可既然知道,为何不直接告诉大家,非要绕这么大个弯子?
他忽然想起上次洪水和泥石流的事,这几天发生的这一连串的事不就是上次顾嘉月告诉大家会发洪水的余震吗?
或许,就是怕这次再遭人怀疑吧。
顾宇川心里琢磨着,脚下步子没停,跟着顾嘉月往东面的山上走去。
这座小山坡不算高,坡上原本有座山神庙,只是年久失修,屋顶都塌了一半,里面的山神像也早就没了踪影,只剩下断壁残垣。
可此刻,山坡中间被炸出了个洞,洞口边缘还散落着不少碎石和泥土,洞中央赫然立着一尊浑身沾满了泥巴,看不清原本模样的菩萨像。
但菩萨像背后的石壁上,确实刻着几行字,正是刚才村民说的关于干旱的预言。
桃花村的村民们围在洞边,都伸着脖子往里看,嘴里叽叽喳喳地议论着,神色各异。
“看来是真要出大事了,不然菩萨哪会显灵示警?”
“可不是嘛,你们没发现?这一个多月滴雨未下,河里的水都浅了大半,田埂都裂得能塞进手指头了!”
“我家那几亩地更是没法看,我和婆娘每天天不亮就去挑水浇地,可那水倒下去,眼看着就渗没了,地皮连点湿意都留不住。”
“还有那条河,一个月前还浩浩荡荡的,现在河滩都露出来了,水位比往年这个时候低了不止三尺!”
“这可咋办?要不咱们逃吧?”一个年轻媳妇怯生生地说,眼里满是惶恐。
“逃?往哪逃?”立刻有人反驳,声音里带着绝望。“菩萨都示警了,这干旱怕是要波及全国,咱们这些老百姓逃到哪不是一样?还不如守着家,真到了那一步,死也死在故土上,落个落叶归根。”
听着村民们的议论,村长站在一旁,眉头皱得像打了个结。
脸色凝重得很,半天没说一句话。
对于这事,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人群里,江陆离把大家的反应看得一清二楚。
见大多数人都信了这“神迹”,他心里那点悬着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松。
他往前凑了凑,对村长建议。“村长,依我看,不如把这事报给县令大人,让他来拿主意?”
村长猛地抬起头,眼里像是亮了一下,随即连连点头。“江山长说得有理啊!”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
我就一个村长,哪管得了这大旱的事?
交给县太爷,让他去头疼!
想通后的村长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转身就对身后一个年轻小伙吩咐:“你赶紧去县衙一趟,把这里的事一五一十告诉县太爷!”
那小伙听完立刻点头:“村长放心,我保证把话带到!”
“等等,”村长叫住他,想了想又说,“天太热,你去我家把牛车牵出来,驾着车去,能快些,也免得路上中暑。”这日头毒得很,他真怕这孩子走着走着就晕在路上。
小伙应了声“好”,转身就往村长家跑。
见报官的事安排妥了,江陆离又开口道:“村长,既然菩萨都示警了,咱们也不能不当回事。不管最后怎么样,提前准备总是好的。”
村长长叹一声,眉头又皱了起来。“准备啥?储水吗?之前试过,存的水要么没多久就变臭发绿,要么就顺着土缝流走了,根本不够用,也没法用啊。”
“储水确实重要,”江陆离点头,语气严肃起来,“但更重要的是存粮食。谁也不知道这干旱要持续多久,手里有粮,心里才能不慌。”
他们说话时没特意压低声音,周围的村民都听得明明白白。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琢磨了一会儿,都觉得姜陆离说得在理。
菩萨都示警了,总不能当成耳旁风,多少得准备点东西。
可一想到储水的事,大家又犯了难。
有个村民忍不住嘟囔:“话是这么说,可水存不住有啥用?存再多粮,没水也活不成啊。”
江陆离等大家议论得差不多了,才清了清嗓子,提高了音量。“乡亲们要是信得过菩萨的预警,就回去找个地方挖地窖。挖好了来学堂告诉我,我有办法解决地窖漏水和水变质的问题。”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当然,要是不信,或者不愿意挖,我和村长也不勉强。”
村长虽然不知道江陆离到底有啥办法,但他知道人家是从京都来的,见识肯定比他们这些村里人多,说不定真有啥门道。
于是他也帮着劝。“大家都散了吧,回去好好想想。愿意挖的就抓紧时间,别耽误了。说不定啊,明天河里的水就更少了。”
村民们听了村长的话,虽然还想再多看会儿热闹,但也知道事情要紧,三三两两地往回走。
路上,大家还在议论着挖不挖地窖的事。
“挖呗,”一个汉子说,“反正天这么干,地里也没法干活,闲着也是闲着。挖个地窖就算存不了水,放些粮食杂物也行啊。”
“我看行。”旁边的人附和,“闲着也是浪费时间,挖了总比不挖好,万一真用上了呢?”
“那咱们搭个伴?”有人提议,“明天我去帮你家挖,挖完了再去我家,人多干活快。”
“好啊,”对方应道,“明天我让媳妇多煮点饭,大家吃饱了再干。”
也有人不乐意,一个懒洋洋的声音响起。“挖啥挖?没事找事做?咱们这土是沙质的,挖了也存不住水,白费力气。地里没法干活,不如在家躺着,还能少吃点粮食,真旱起来说不定还能多熬几天。”
“我家也不挖,”另一个人撇撇嘴,“我在桃花村活了一辈子,从没见过这等事,我看就是有人搞恶作剧。”
走在前面的人听见这话,回过头瞪了他们一眼,语气不善。“你们爱挖不挖!到时候真没水了,可别上我家来讨水喝!”
一时间,路上的议论声更大了。
有争执,有盘算。
还有人脚步匆匆,也不知道忙着去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