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自信的光芒

“天下百姓,信奉我们佛门,是因为我们佛门用佛祖光辉给百姓带来了安宁,这些年过去,大唐歌舞升平,我们佛门却退居幕后,尽管陛下依旧器重,可比起道门,已经落后了许多了。?微?趣¢暁¢税¨王^ ¢蕞^新¨彰/截′哽¨薪\筷-”

“我们佛门没有钱,自始至终就没有过。”

“我们要搞钱,现在就要搞!”

大德都要激动哭了,他这个便宜的师侄从天佛回来,简直太好了。

“师侄,咱们接下来怎么干?”

“师叔,你觉得这蹴鞠比赛怎么样?”

本来计划里只有香烛那档子事,那可是让大德左右为难的大事。

但现在,玄奘决定加码。

他就不信,大唐的寺庙就那么点钱。

“蹴鞠比赛热闹得很,门票钱不说,那些小商贩做点小买卖,足够他们过得好了。”

“咱们佛门要是出钱,在这儿宣传佛法……”

大德激动得不行。

“师侄,快说,咱们怎么干!”

他眼睛瞪得很大,直勾勾地看着玄奘,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比赛前,所有队员得穿上咱们佛门的衣服,高声念经。”

“中场休息时,表演节目也得穿袈裟,僧衣,念大悲咒,金刚经……”

大德激动。\w¢z-s`x.s¢._c-o/m!

可以这么狂野?

大德是和尚里的生意人,但他只是守着佛门的财宝,放放贷,收收功德,回回福报。

“玄奘,咱们不光能赞助僧衣,还能给钱。”

“给那些踢蹴鞠的人钱!”

大德头上闪着钱的光芒。

这时,李君羡说话了:“这事儿想都别想,这是民间一场纯粹的比赛,踢蹴鞠的人不能赚钱。”

对,这就是李恪的设计,最纯粹的比赛。

同时让李君羡设计搞佛门的钱。

不过,说什么最纯粹的比赛,还不是钱的问题。

你见过真正热爱的人么?

有!

但他们最后都会为了钱,走遍天涯海角。

大德一听,问道:“这事,咱们能赚多少?”

“当然不少。”李君羡笑了,“如果大师愿意出这个钱,我保证,大师后半辈子不愁吃穿。”

大德虽然管钱,但他只是个管钱的,那些钱不是他的。

自从被玄奘勾起了兴趣,他就开始习惯挪用寺院的银钱了。

这习惯,不错。

整个蹴鞠场的看台上,几双眼睛都盯着他。

李恪看着他,就像看着个冤大头。?白~马*书-院′ `首~发\

这年头,这么傻的和尚不多了。

趁着这机会,得多捞点。

转眼间,立春就到了。

在农耕社会,这一天是大事,所有的农人都要开始忙碌。

李恪也不例外。

他先是祭天祭祖,然后就去地里除草。

这事新闻也会大肆报道,让大家都知道皇帝对农事有多重视。

不过,现在京兆地区已经开始用上农用机械了。

大唐重工把几种农用机械分开,成立了好几个国营工厂,所以产量也增加了不少。

在一片广阔的平原上,几十台耕地机器轰隆隆地开着。

李恪后面跟着一群官员。

曹正道:“陛下,这台机器顶得上十头牛,真是太方便了。这样一来,家里的劳动力就能解放出来,去做别的活。”

李恪:“大唐地广人稀,土地是按人口分的,一般家庭种地还是要忙活好一阵子。”

“京兆地区土地紧张,虽然不能人人都有百亩地,但村子里头土地分得还是挺平均的。”

新农村的制度让很多农人解放了出来。

不想自己干活的,村里就统一种植粮食,然后再卖掉。

这制度挺好的,但监管得加强,不然村官可能就把它变成自己的小金库。

所以这个制度现在只在京兆地区试点,效果还不错。

其他地方也可以参考一下。

机器是好,但如果是单个家庭买,成本挺高的。

曹正:“如果以村为单位来买,那就方便多了。”

李恪点头,“现在流水线正在升级,产能也在提升,今年开始,至少能提升五倍。争取三年内,在各个行省首府都推广开。”

虽然农用机械不错,但数量太少。

去年一年的产量才刚够京兆地区用,还是紧巴巴的。

除了耕地机,还得有收割机,大中小型的都有。

李恪觉得中小型的适合个人买,适合那些暂时用不了新模式农村的个人用。

就像上辈子,农村年轻人去了城市,家里老人年纪大了,就不自己种地了,雇个机器帮忙。

这种模式挺好的。

“曹正,那天给你的农业资料感觉怎么样?”

李恪随口问道。

“陛下,之前不懂的地方现在都豁然开朗了。

我已经让人开始照着做了。”

曹正兴奋道。

他是个地道的农民,也是个纯粹的农业研究者。

经历过灾难,受过饥饿的苦,所以深知粮食的可贵。

他知道,稳住手中的饭碗,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李恪点头,道:“我记得,第一批农学生快要毕业了吧?”

曹正恭敬回答:“是的陛下,这些学生都很优秀,将来一定能为大唐做出贡献,为陛下分忧。”

李恪:“这些学生毕业后都要分配工作,但前提是要顺利拿到毕业证,技术得过硬。”

“他们会被分配到全国各地,你要严格把关,别让我抓到什么小辫子。”

曹正信心满满:“陛下放心,绝对不会有问题。这些孩子,我都亲自筛选过,而且他们毕业前都有几年的种地经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

自从农学院成立以来,曹正就建立了一个农学院基地,规模宏大,不输于研究所。

除了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每个学生毕业前还得有合格的作品。

因为大唐现在急需人才。

李恪对曹正很满意,道:“不仅中土需要人才,西夷那边也需要。”

“西夷比中土大得多,我这里有一种神奇的种子,需要更多人去改变家园。”

“所以,未来二十年,包分配的制度应该不会变。但农学院收学生的标准要变,不再是报名或推举,而是考试,从各个行省一步步选拔上来。”

曹正重重点头,表示明白。

李恪拍拍他的肩膀,让他放松些,然后继续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