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嗯???不对吧???

旁人对胡大老爷或许心存敬畏,但他可不会给面子。

一旦脾气上来,动手便动手,丝毫不客气。

前几天,他的一个干儿子就在宫门口被胡大老爷教训了一顿,而他与陛下都未置一词。

那干儿子回宫后,甚至还遭到了宋利的额外责罚。

胡大老爷的脾气,就是吃软不吃硬,你若强硬,他必定比你更硬。

宋利可不想得罪这位大爷。

因此,在胡大老爷面前,他愈发小心谨慎。

正如宋利所料,胡大老爷进宫毫无阻碍,径直来到谨身殿。

宋利仅通报一声,朱元璋便急忙召见胡大老爷。

“臣胡惟庸参见陛下!”

“免礼免礼,惟庸啊,你怎么来了?”

老朱对胡大老爷倍感亲切,毕竟是他救了大孙子。

因此,言语间颇为客气。

胡大老爷也不遮掩,直言道:

“宋利到府上找了我两次,我在府里都有些坐不住了。”

“本想再过几日前来,今日宋利既已前来,正好一同探望雄英那孩子!”

“哦!这样啊!好,咱们一同前去!”

朱元璋一听便明白了缘由。

胡大老爷言明,若仅为旧日赏赐之事,他将于数日后探访朱雄英,此待遇无异于寻常臣子,依例行事即可。然而,今日他突然遣宋利前来,胡大老爷自当速至。

朱元璋闻此,心中甚悦。何故?此乃证明,即便时至今日,胡大老爷仍严守规矩。这些虽为不言而喻的潜规则,却是君臣相处之道的核心。若胡大老爷有朝一日悖离此规,便意味心怀异志,事态将严重。

君臣闲谈间,步入坤宁宫。按常规,胡大老爷这样的外臣,断无可能踏足此地。但因其为胡馨月大伯,而朱雄英依礼需尊胡馨月为母妃,未来或还将呼其为“母后”。胡馨月虽为续弦,却也是朱标名正言顺的太子妃,记录在宗室玉牒之中。故而,胡大老爷在宫中稍显自在。

步入坤宁宫偏殿,但见明黄色床幔之下,朱雄英已醒,精神焕发。见朱元璋与胡大老爷步入,连忙招呼:“皇爷爷,先生!”

朱元璋不待胡大老爷开口,便急切上前询问:“咱的好孙子,可感觉好些了?”

胡大老爷对此情景颇为理解,毕竟隔辈亲嘛!

在他们膝下抚育成人,若无深厚情感,反倒稀奇。

与自家大孙叙旧半晌后,胡大老爷终得空插话。

“雄英,此番定是吃了不少苦吧?”

“如今可觉得当初严令尔等锤炼体魄极有价值?”

朱雄英闻言,脸颊瞬间泛红。

往昔,他虽顺从,坚持不懈锻炼至今,心中却多有埋怨。

毕竟,锻炼绝非易事,即便是那些热爱健身之人,亦是精神之乐战胜了身体之苦。

换言之,痛苦与疲惫始终伴随,只是被转化为前行的动力。

朱雄英纵有超凡天赋,毕竟仍是孩童,加之自幼体弱,锻炼尤为艰难。

若非胡大老爷提议并得到朱元璋首肯,他可能难以坚持。

而今回首,这一切皆值得。

见朱雄英羞涩不语,胡大老爷轻抚其头,转向朱元璋问道:

“陛下,请告知微臣,雄英究竟如何染疾?”

“平日里,他身边应不乏照料之人吧?”

朱元璋闻此,面色一沉,摇头苦笑:

“此事朕已详查!”

“结果竟是意外感染!”

“起初,疑是风寒,未予重视,欲缓缓调养。”

“不料,竟铸成大错!”

“御医言,幸得雄英体质有所改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听朱元璋所言,胡大老爷默默点头,随后道出今日进宫的真意。

他面带沉思地说:“如此说来……”

“微臣有个提议!”

“哦?何提议,惟庸但说无妨!”

“微臣以为,陛下、皇后、太子及月儿,皆身系国运。观雄英此次之事,小疾若不留意,亦可成大患!”

“故而,微臣以为,定期为陛下等人进行全面体检,防患于未然,更为妥当。”

言及此,胡大老爷详尽地向朱元璋解释了体检之意及其内容,意在早发现疾病,或无病亦能排查隐患。

此举虽累太医院众御医,但朱元璋等人只需静待结果即可。

朱元璋闻此建议,当即应允。

经朱雄英一事,他心中已有所警觉,不似往日那般觉得大惊小怪。

他甚至迫不及待,当场决定即刻进行,皇家全员体检!

朱元璋性情急躁,闻言即刻行动。

他命宋利速召太医院所有御医前来。

御医们闻讯,皆心怀忐忑,生怕再遇如朱雄英般的棘手之症。

毕竟,朱雄英之愈,更多归功于其自身强健与生命力之顽强,而非医术之功。

他们无法保证,若重来一次,还能碰到那样幸运且体质佳的病人。

然而,在这皇宫中,但凡有点身份地位的人,似乎都比他们的命更加金贵。

因此,一旦治疗无果,按照老朱那火爆的性子,后果不堪设想。

这怎能不让人心生畏惧?

望着那些御医战战兢兢的样子,胡大老爷不禁笑了。

“陛下,您瞧瞧,把御医们都吓成什么样了!”

“他们若一直保持这种状态,您就不担心会出现误诊吗?”

胡大老爷此时毫无顾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完全随心所欲。

这话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刺痛了朱元璋的心。

但朱元璋擅长转移话题,他转而故作镇定地看着胡大老爷说:

“嗯,惟庸,你给这些御医讲讲体检的事情吧!”

“我担心他们现在脑子还一片混乱!”

这还真不是玩笑话。

因为这些御医压根儿就没有体检这个概念。

毕竟,讳疾忌医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普通人平时无病无灾的,怎会主动去找医生?

别说没病时让医生检查了,许多人即便生病了,都不愿让医生诊治。

想到这里,胡大老爷也不再去取笑老朱了,他直接对御医们吩咐道:

“陛下让你们来,其实是本官的提议!”

“原因很简单,本官认为,很多病症看似突然发生,但实际上如果能得到适当的检查,是可以提前发现隐患的。”

“本官虽不懂医术,但也明白,人的身体若某方面出了问题或存在隐患,一旦忽视,必然会惹出大麻烦。”

“本官召集诸位,意在共创一套系统详尽之法,专为人体检查而设。”

“此法需既标准又详尽,务必全面覆盖,无遗漏。”

“体检之终极目的,乃有病则治,无病则调,防患于未然,针对身体之不足,提前调养锻炼。”

“最终愿景,乃人之健康长寿。”

胡大老爷之言,令御医们先前的忧虑烟消云散,满心欢喜。

因他提出了中医领域之全新理念,而这些,御医们稍加努力即可达成。

对他们而言,胡大老爷犹如传道授业之师。

此非医术手段之革新,实为治病理念之变革,由昔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及滋补调养,跃升至检查预防之境。

于中医,此乃重大进展。

御医们兴奋商议之际,宋利遵老朱之命前去请人。

首至者为坤宁宫之马皇后,继而是朱标与胡馨月。

见胡馨月腹部隆起,双下巴显现,胡大老爷大笑。

“小月儿啊,许久未见,你可是圆润了不少!”

胡馨月亦有一段时间未见伯父,此刻相见,满心欢喜。

她挽住伯父胳膊,娇声道:“伯父,月儿都快当娘了,您还打趣我,叫我小月儿啊!”

胡大老爷轻捏其胖嘟嘟的脸颊,略带得意地说。

“即便你岁月流转,白发苍苍,于我而言,你永远是小月儿!”

“此生此世,你这身份都改不掉!”

“但小月儿,饮食上可得留心些!”

“过胖恐怕会影响分娩!”

“哪个女子不希望自己美丽动人呢?”

胡馨月连连点头。

关于分娩之难,她尚无深切体会,毕竟初为人母。

但论及美貌,她可是深有心得。

毕竟,她未来要担当的是母仪天下的重任,容貌虽不必倾国倾城,但也绝不能逊色。

决定了,诞下孩子后,便回娘家小住,伯父定有良策助她恢复体态。

父女俩交谈之际,马皇后正与夫君、儿子叙话。

此刻她才知晓,这一切竟是胡大老爷的安排。

听完朱元璋的解释,她也觉得此法颇为妥当。

既能治病又能调养,何乐而不为?

众人到齐后,率先接受检查的竟是老朱的妃嫔。

这也是胡大老爷首次正式见到老朱的其他妃子。

数量不多,仅几十人。

但年龄跨度颇大。

长者与胡大老爷相仿,幼者则与小月儿年纪差不多。

御医们轮番检查后,竟真的发现几位身患疾病的妃子。

众人望着结果,皆目瞪口呆。

竟真有病患!

他们原以为这只是场玩笑。

毕竟,之前这些妃嫔从未提及身体不适,可这一查,竟真的查出了问题。

于是,众人愈发重视起这次体检来。

待妃嫔们体检结束后,胡大老爷率先站出。

“陛下,体检之法乃臣所提,恳请容臣一试。”

“毕竟,臣府中难以召集如此多国医圣手。”

朱元璋欣然应允。

然而,无人知晓胡大老爷心中其实充满好奇。

他的身体经由系统强化,平日里龙精虎猛。

但究竟强化到何种程度,有无未知之处,

还需这些御医细细查验。

御医检查,自有其章法与标准。

中医之道,虽看似仅含望闻问切,实则内含无数细分技巧。

如摸骨辨骨骼发育,此为中医一法。

而除摸骨外,中医尚有诸多秘法。

这些或许非主流,仅为某些中医世家自用。

但对太医院御医而言,皆有所涉猎。

不必精通,却足以运用。

此时的太医院,不同于明朝中后期与文官勾结的太医院。

此间御医,皆为朱元璋精心挑选的国医圣手。

他们各怀绝技。

故而,众人对他们查出妃嫔们身上的问题并不意外。

当胡大老爷接受检查时,意外发生了。

“嘶……”

“嗯???”

“不对吧???”

“院正……”

为胡大老爷检查的不是院正,而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御医张润清。

这并非太医院轻视胡大老爷,而是因为太医院作为一个官方机构,有自己的考量。

他们对胡大老爷的情况有所耳闻,因此特意派出了擅长“阴阳调和”“龙虎相济”的张御医前来。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张御医仅仅搭了搭脉,便开始呼喊。

这一声呼喊,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嗯?润清,何事?”

院正并未感到惊讶,边走边温和地问道。

张御医一脸茫然地看着院正,手指向胡大老爷,却不说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