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有辱斯文(求订阅!)
唐朝,开元二十四年,皇宫。
跟朱元璋一样,唐玄宗一回到唐朝,便召集了朝中的重臣们,商议起了表格推广之事。
不同于朱元璋的低调与沉稳,唐玄宗显得更为张扬与热情。他一踏入大殿,便高声笑道:“诸位爱卿,朕今日有一大喜事要与尔等分享。”
朝臣们面面相觑,不知皇上所指的喜事为何。
唐玄宗清了清嗓子,道:“朕今天在景区学会了一种表格,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国家,提升行政效率。朕觉得,此表应当在全国推广,让每一个官员都能受益。”
众臣闻言,皆露出了好奇的神色。他们纷纷上前,请求唐玄宗展示这份神奇的表格。
唐玄宗微笑着,从袖中取出了一份精致的纸张,缓缓展开。纸张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各种格式的表格,有记录财政收支的,有统计人口户籍的,还有管理官员政绩的,每一种都设计得十分巧妙,既简洁又实用。
“诸位请看,这便是朕今日所学的表格。”唐玄宗指着纸张,逐一为众臣讲解这些表格的用途和优势,“这些表格能够让我们一目了然地掌握国家的各项数据,从而更加精准地制定政策,提升行政效率。”
众臣们仔细端详着这份表格,纷纷点头称赞。
此刻大唐众人早已在不知不觉间患上了景区崇拜症。
在他们看来,只要是景区带回来的东西,那必然是极好的,无论是美食、服饰还是这些神奇的表格。
这观念在经过这段时间的论证后,已经深入人心。
他们深信,皇上在景区所学的一切,都将是引领大唐走向繁荣富强的关键所在。
因此,对于唐玄宗推广这些表格的决定,众臣们没有丝毫异议,纷纷表示将全力支持,并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积极推广。
他们深知,这份表格的推广,将极大地推动唐朝的治理水平,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皇上圣明!”一位大臣率先跪拜道,“此表的确能够造福国家,臣恳请皇上立即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此表。”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表示支持唐玄宗的决策。
唐玄宗见状,心中十分满意。
他知道,自己的这一决策,将为唐朝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于是,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宣布道:“好,既然诸位爱卿都无异议,那朕即刻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些表格。希望诸位能够各司其职,确保表格的推广顺利实施,让大唐的治理更加高效,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
大臣们听后,面露喜色,纷纷表示将不负皇恩,竭尽全力推广表格。
唐玄宗见状,心中更是充满了信心。他深知,这些表格的推广,不仅将提升唐朝的治理水平,更将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于是,他挥毫泼墨,写下了一道旨意,命令各级官员立即行动起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些神奇的表格。
做完这一切,唐玄宗便准备离开大殿,去后宫歇息歇息。
毕竟在景区上了一天班,也是很累的。
可就在这时,只见御史王元礼出声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唐玄宗闻言,脚步一顿,转身看向王元礼,脸上带着几分好奇与询问:“哦?爱卿有何事要奏?”
王元礼上前一步,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说道:“陛下,臣要弹劾国子监学生有辱斯文。”
唐玄宗闻言,眉头微皱,不解地问道:“哦?爱卿此言何意?国子监乃我大唐最高学府,其学生皆是饱读诗书之士,怎会做出有辱斯文之事?”
王元礼闻言,从袖中取出一封奏折,双手呈上,说道:“陛下,此乃臣近日收到的举报信,信中详细描述了国子监学生如何在外放荡不羁,行为有失体统,甚至有辱斯文之举。”
“臣以为,此事若不严加惩处,必将影响我大唐士风,恳请陛下明察。”
唐玄宗接过奏折,仔细阅读起来。
只见奏折上写着国子监学生田东明编排了一个拼音拍手歌,并在国子监内流传开来,使得每天都有大量的国子监学生集体拍手高唱,其歌词内容粗俗不堪,甚至有侮辱孔孟之道之嫌。
更有甚者,田东明还组织国子监学生,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传唱此歌,引得百姓围观,议论纷纷,对我大唐士风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看着奏折上的内容,唐玄宗不知自己是该笑还是该怒。他抬头看向王元礼,问道:“此拼音拍手歌,真乃国子监学生所创?”
王元礼点头,神色凝重:“千真万确,此事已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臣不敢有丝毫隐瞒。”
唐玄宗轻轻叹了口气,将奏折放在桌上,沉吟片刻后说道:“朕记得,那田东明在国子监中成绩尚佳?”
王元礼答道:“陛下所言极是,田东明确实聪慧过人,只是这聪慧若不用在正途,只怕会误人误己。”
唐玄宗站起身,来回踱步,思索着该如何处理此事。
对于这件事,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国子监学生唱拼音拍手歌怎么了?
他们皇帝还在景区给游客表演呢?
要这么算,自己岂不是更有辱斯文?唐玄宗摇了摇头,心中暗自思量。
在他看来,学问固然重要,但学生们的天性和创造力亦不容忽视。
拼音拍手歌虽内容粗俗,却也在无形中促进了汉语拼音的推广。
因此,在他看来,这件事不仅不能罚,还应该大大的奖赏。
不过,唐玄宗也清楚,在王元礼这帮人看来,此举有失体统才是关键。
为了平衡传统礼教与学生的创造力,唐玄宗决定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
他思索片刻,对王元礼说道:“朕意已决,拼音拍手歌虽形式粗俗,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汉语拼音推广之功不可磨灭。
朕欲下旨,表彰田东明等学生,并命国子监以此为契机,开设汉语拼音课程,引导学生们将才智用于正道。
至于拍手歌本身,可稍作修改,使其更为文雅,再行推广。”
王元礼闻言,虽然还想再说些什么,不过在看到唐玄宗的脸色后,还是明智的闭上了嘴。
毕竟,皇帝心意已决,他身为臣子,又能如何呢?
而且,他也明白,皇帝此举虽看似荒诞,但实则深谋远虑。
拼音拍手歌虽然形式粗俗,但若能借此机会推广汉语拼音,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无疑大有裨益。
想到此处,王元礼心中也释然了许多。
他恭敬地行了一礼,道:“臣遵旨。”
唐玄宗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挥毫泼墨,写下了一道旨意。
旨意中,不仅表彰了田东明等学生,还命国子监开设汉语拼音课程,以引导学生们将才智用于正道。
至此,一场因拍手歌而起的风波,就这样被唐玄宗巧妙地化解了。
而拼音拍手歌也因此彻底火了起来,成为京城里人们口口相传的热门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