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变天了

从御书房离开,李善长便快步追上了朱标。

“太子殿下!”

他神色匆匆,似乎有急事相商。

朱标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疑惑地看着李善长,问道:“李大人,何事如此匆忙?”

李善长深吸一口气,压低声音说道:“太子殿下,微臣有一件关乎大明未来的大事,需要与您单独商议。”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严肃与急切,让朱标不禁皱起了眉头。

朱标心中一动,意识到李善长所说之事非同小可,便点了点头,示意他跟随自己来到一处偏僻的角落。

“李大人,有何要事,但说无妨。”朱标沉声道,目光紧紧盯着李善长,等待着他的下文。

李善长再次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缓缓开口:“太子殿下,您觉得陛下所言之事是否真的能够改变大明的命运?”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敲击在朱标的心上。

朱标闻言,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朱元璋的野心与抱负,也明白大明此刻正处于百废待兴的关键时刻。

父皇所提出的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大明的未来走向。

李善长的话,无疑在他心中掀起了层层波澜。

他思考着,父皇所言之事,是否真的能够引领大明走向繁荣,还是只是一场空想?

但很快,朱标便反应过来,李善长明显话里有话他目光锐利地看向李善长,试图从对方的眼神中寻找答案。

“李大人可有什么高见?”朱标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他明白,李善长作为朝中老臣,见多识广,定有独到见解。

李善长微微一怔,随即低下头,似乎在权衡着什么。片刻后,他再次抬起头,眼中闪过一抹决绝:“太子殿下,微臣想问,今天之事是否关系国本。”

朱标闻言点点头,毕竟若一切真如父皇所言,华夏千古城的出现无疑是大明国运的一次重大转机。此事不仅关乎大明的前途,更关乎天下苍生的福祉。

李善长见状,心中暗自点头,他知道朱标已经意识到了此事的严重性。

他继续说道:“太子殿下,如此重要之事,您没发现少了一位关键人物吗?”

“关键人物...”朱标喃喃自语,脑海中飞速闪过一个个身影,试图找出李善长口中的关键人物。

片刻后,他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恍然:“你是说,胡惟庸?”

李善长轻轻点头,神色凝重:“不错,正是胡惟庸,其身为当朝丞相,手握大权,可今天这般重要的事情他竟未现身,这实在不合常理。”

朱标闻言,眉头紧锁。事实正如李善长所言,胡惟庸的缺席确实令人心生疑虑。往日里,无论是朝廷大事还是小事,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表态,今日却如此反常,这不得不让人多想。

朱标沉思片刻,问道:“李大人,您是觉得?”

“陛下,您这段时间处理空印案,想必也发现些异常了吧!”李善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话锋一转,引向了另一个话题。

朱标闻言,心中微微一动,他确实在处理空印案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迹象,但这些迹象与华夏千古城的出现又有何关联呢?

他凝视着李善长,等待对方的下文。

李善长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太子殿下,微臣斗胆猜测,陛下恐怕在华夏千古城中知道了什么事情,因此才会没有通知胡惟庸吧!”

朱标闻言,瞳孔微微一缩,这个猜测实在是太大胆了,也太过惊人。若真如李善长所言,那父皇在华夏千古城中知道的事情,必然非同小可,足以震动整个朝廷。

他努力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问道:“李大人,您为何会有此猜测?”

李善长神色更为凝重,他压低声音说道:“太子殿下,您可还记得,前几日微臣曾向您提及过,陛下对胡惟庸的宠信已不如往昔?”

朱标点点头,这件事他自然记得,当时他还劝李善长不要多想,毕竟胡惟庸身为当朝丞相,又为朝廷立下诸多功劳,父皇宠信他也是理所当然。

但此刻听李善长再次提起,他心中也不免有些动摇,难道父皇真的对胡惟庸起了疑心?

李善长继续说道:“微臣这段时间一直在暗中观察,发现胡惟庸的势力确实过于庞大,朝中许多大臣都与他有牵连。而陛下,或许早已察觉到了这一点。”

“而且在空印案爆发这段时间,陛下竟然让胡惟庸去主持编撰洪武大典。这本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情,象征着陛下对胡惟庸的信任与器重。”

“但细细想来,却有些不同寻常。陛下此举,或许是为了让胡惟庸放松警惕,从而暗中调查他的所作所为。”

朱标闻言,心中暗自思量。

越想越觉得李善长说的对,恐怕父皇已经对胡惟庸动了杀心,只是还不想打草惊蛇,所以故意做出宠信他的样子,让胡惟庸放松戒备,然后再一举将他拿下。

想到这里,朱标不禁为父皇的深谋远虑感到佩服。

同时,他也意识到,这场风暴恐怕很快就会来临,而他,必须要做好准备。

李善长看着朱标沉思的样子,心中暗自叹息。

他知道,太子殿下虽然仁厚,但在这权力的斗争中,却也不得不变得冷酷起来。

“太子殿下,微臣所言句句属实,还望殿下能够早做打算。”李善长低声说道。

朱标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看着李善长说道:“李大人放心,本宫自有分寸。”

他眼神坚定,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

“本宫知道,这场斗争关乎大明江山社稷,关乎天下苍生福祉。本宫身为太子,自当挺身而出,维护父皇的基业,绝不让任何人有可乘之机。”

李善长闻言,心中稍感宽慰。

他深知,太子殿下虽然仁厚,但在这关键时刻,却能展现出如此决断和担当,实属难得。

“太子殿下英明。”李善长躬身行礼,表示敬意。

朱标微微点头,目光再次变得深邃起来。

他知道,接下来的路将会异常艰难,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前方有多少荆棘和坎坷,他都将义无反顾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