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臣也附议!
京城三十万百姓一朝沸腾!
本来百姓对于皇帝任用一个书生去领兵作战御辽,便是有着极大的看法。
甚至百姓已经做好了亡国的准备。
辽军一旦突破岐山关隘,那宁国距离亡国也就不远。
这一战将是亡国之战!
但是而今从边境传回来的消息,却是让全城百姓瞋目结舌。紧接着,一片哗然。
“什么?这,这怎么可能?”
“那可是二十万辽军,这些年,宁国御辽作战,何曾有过今日如此恐怖之胜利?”
“这一战,将载入史册,载入史册啊!”
“军师李长安,乃我宁国第一大功臣。”
“围困敌军十三万,还把辽国大将军给抓了,这就是当初齐王,恐怕也未曾打出这样的功绩!”
惊!
大惊!!!
一朝之间,李长安的名号传遍了整个京城。
曾经京城百姓乃至宁国百姓,认为皇帝赐婚李长安简直是胡闹。李长安就是千古罪人,给宁国带来了巨大的危机。而今的宁国百姓对李长安的风评有了巨大的反转。
从千古罪人成了千古功臣!
丞相府。
丞相张忠良正在后院的鱼池旁边喂鱼。
当他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嘴角都抽搐了起来。
妈的,这算什么?
这他妈算什么?
张忠良把李长安这个废物推上战场,本来是想让李长安死在战场上,死在辽军的铁骑脚下。
那可是二十万辽军。
那不是二十万头猪。
挞拔横秋是个蠢猪么?
挞拔横秋:“......”
可李长安并没有死在边境战场,而是在边境打了一个大大的胜仗,一个前所未有的胜仗。
如此一来皇帝就能名正言顺的对李长安进行封赏,从而让李长安成为一把真正对付世家的刀。
张忠良咬了咬牙。
将手里一大盆鱼食都扔进了鱼池里面。
“吃吃吃,还吃,也不怕撑死你们!”
“备轿,进宫!”
~承天大殿!
大殿之上,文武百官早早齐聚。他们自然还不知道边境传来的消息,紧接着丞相张忠良便是踏上了大殿!
“丞相!”
“丞相!”
“那李长安领兵作战,已经快要过去一个月时间。我听说,边境的形势可是越来越严峻了啊!”
“是啊丞相,此事绝不可放任不管。否则,我宁国危矣!”
“李长安纵然此前御辽有谋略,但,辽军毕竟强盛,我看还是议和为好。”
“是啊是啊,现在可是议和的最佳时机!”
“陛下来了!”
张忠良嘴角抽搐,议和?还有什么可能议和?边境仗都打完了,李长安他妈的都立大功了啊!
庆帝走上朝堂,坐在了皇位之上。
文武百官皆是齐齐整整的跪了下去。
庆帝脸色冰冷,今日在朝堂之上,他又听到了议和的声音。
宁国到底还是萧家的天下,不是世家的天下。宁国皇帝到底还是他庆帝,不是别人。
“陛下,而今前线战事非常之焦灼。辽军随时都有可能打破岐山关隘,进而直逼我宁国京城。”兵部尚书陈东岳,一步站了出来。
“方才诸位大人也说了,这一仗打到这个地步,我宁国已经尽力。还请陛下,传国书,与辽国议和吧陛下。”
“再打下去,生灵涂炭啊陛下!”
陈东岳一步上前,跪在地上,言辞激烈,仿佛一副为了朝廷,为了宁国,赤胆忠心的模样。
“是啊陛下!兵部尚书,所言极是。”
“臣附议!”
“臣也附议!”
朝堂百官,有不少人看向张忠良,然后立刻跪了下去。
奇怪。
陈东岳感觉十分奇怪,今天张忠良怎么没有什么动静?以往,张忠良早就应该带头向皇帝施压了啊,今日张忠良怎如此平静?
不管如何,他陈东岳今天之举动,就是在向丞相靠近。文武百官之首可是丞相,世家之首可是丞相。
议和!
庆帝脸色一沉。
“朕不是说过,不议和,不割地,不赔款吗?”庆帝冷声道。
“陛下,这只不过是一个书生提出的一个口号。陛下若是因为这一个口号,从而误了国家大事,导致宁国陷入危机之中,那后人该如何评判陛下?那萧氏的列祖列宗,又该如何看待陛下?臣,叩请陛下,与宁国议和!”陈东岳朗声道。
“臣等,叩请陛下议和!”
轰!
庆帝心中一惊。
这是要干什么?你们这是要干什么?!
你们这是在逼朕,逼朕就范,逼朕按照你们的想法去做事,逼朕,成为这皇位上的傀儡!
任由你们控制的傀儡!!!
庆帝十分震怒,正要发火之时,传讯将士却是急匆匆上了大殿。
这来自边境的传讯将士,可以直接入宫上殿,向皇帝汇报边境最紧急的军情。
“报~报,陛下,大胜,我军大胜!”
“岐山关隘一战,我军歼灭敌军七万余人,围困敌军十三万将士,包括辽国大将军挞拔横秋也被军师所困。”
“军师在边境打了一个大胜仗!”
“这一战,甚至引来了大洪水冲刷辽军,导致辽军全部被困于洪水之中~”
轰!
众人:“......”
陈东岳:“......”
什么玩意儿?
只是一瞬间,众人的脸上表情非常之精彩。
以至于陈东岳整个人都麻了起来,他满脸震惊,神色非常难以置信。这,这还是宁国吗?那可是二十万强悍的辽国重甲将士,这怎么可能呢?
庆帝一步站起身来,神情十分激动。
“好,好啊!”
“李长安,做的极好!!!”
“尔等,可都听到了?那可是二十万辽军,李长安区区十万人,打败了二十万强悍的辽军!”
“为朕的宁国,扬眉吐气啊!”
众人:“......”
整个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庆帝可谓是心中狠狠出了一口恶气,不仅是面对辽国,还是面对这群文武官员。李长安做的好,做的极好。越是这般出彩,庆帝对李长安就越是看重,这证明他当初的选择并没有错误。
“方才,是哪位大臣说朕要跟辽国议和?”
“很好,现在是到了议和的阶段了,不过,是辽国要跟朕来议和!”
“如若不然,朕就下旨,杀了他十三万将士和挞拔横秋!”庆帝沉声道。
陈东岳:“......”
他满脸苦涩的看向张忠良,却是发现张忠良对这道消息没有感到太大的震惊。也就是说,张忠良很可能早就知道了边境的消息。
他妈的。
知道你不早说?
你这不是拿满朝文武官员当狗耍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