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可耻,可耻!

    承天大殿上!

    这里金碧辉煌,充斥着威严。

    原本的大殿布置了整齐的桌子,古人吃饭都喜欢盘膝坐在垫子上,然后面前放置一个四方小桌子,高度正好。一个人,一个小桌子。

    吃饭菜的时候,只吃自己面前的小桌子上的饭菜。当然,皇帝也会赐下饭菜给喜欢的大臣吃,那是一种荣耀。

    李长安到来的时候,文武大臣都已经落座。其中就有很多白天见到的臣子,不过,没见到陈东岳,估计吐血之后就借口不来了!

    此外,李长安还看到了坐在那里犹如一尊弥勒佛一般的二皇子,萧正武。

    萧正武对他点头示意,李长安亦是点头回应,当着萧正仁的面。

    而后,就是当今大儒樊墨海,还有在樊墨海身边的两个孙女,一个是樊知画,一个是樊小小。

    樊小小看到李长安,立刻跳了出来,奔向李长安,张开双臂就要抱。

    李长安摸了摸她的脑袋,笑道:“听话,这是在大殿上,不能抱抱。”

    “哦,好吧!”

    “那,我要坐在你的身边。”樊小小笑道。

    “好,可以!”

    樊墨海摸着胡须,淡淡一笑。

    李长安抬眼看去,远处靠近皇位坐着的,是几个非常美艳的女人。

    一是御书房的裴南烟裴贵妃,一个是长公主,三十出头的萧忆君!

    长公主萧忆君尚未婚配,肌肤细腻,温婉如玉。

    周身上下那股华贵的气质,更是无人能比。

    就连一旁的美人裴南烟,都逊色不少。

    天下权贵,乃至五国之中,盯着长公主的人不少。

    当然不仅仅是因为长公主的容貌,还因为长公主手里掌管着皇家内库。

    内库是内库,这和宁国户部掌控的国库是不一样的。内库,是皇室族人自己的开支,包括皇妃的一些用度,后宫的一些支出等等。

    内库不仅仅是支出,还有营收。内库背后,是国家级别的产业。比如盐铁,航运,钱庄,兵器打造等等,这些产业,长公主的内库都有投资。

    这些年来,国库是亏损的,但是长公主的内库却是盈利的。也就是说,谁得到了长公主,就能得到来自内库的一大笔藏银。

    一笔无法想象的皇家财富!

    李长安的目光在长公主身上停留了两眼,随后便是看向了九公主萧问兰。萧问兰神色端庄,双手放在小腹,一身宫装的她更加的贵气显赫,也更加的迷人。

    萧问兰身边还有一个美妇,她就是当今皇后,萧问兰的母亲,唐武芷!

    李长安当即上前拱手参拜,“臣李长安,参见皇上,参见皇后娘娘。”

    “陛下准臣不必跪行大礼,臣便是行手礼,向皇上和皇后娘娘请安。”

    “好,李先生不必如此。”庆帝主动走了下来,拉着李长安的手腕,亲自把他带到了旁边的位置。

    文臣武将,皆是色变。

    这个位置,正是当今大儒樊墨海的对面,也是距离皇帝最近的位置。以往,这个位置应该是丞相张忠良的才对。而今,张忠良却是还要稍后几分。

    这足以证明,陛下对李长安的器重。要知道,李长安对面坐着的可是陛下的老师!

    唐武芷看了看李长安,又看了看自己女儿萧问兰,眉头一皱。

    李长安头发花白,虽然看起来有一丝仙风道骨的模样,但是毕竟已经八旬。自家女儿白嫩如水,就这么便宜了李长安这么一个老头?皇后总归还是觉得自家女儿吃亏,吃大亏了啊!

    萧问兰嘴角微微上扬,李长安回来了,回来了就是好事呀!

    她可不希望李长安死在边境,李长安他,他还挺好的呢!

    庆帝满脸笑意,朗声道:“诸位,今天喝的酒,是李先生酿制的春雪。此酒,朕觉得极好。”

    “今日宁国大胜辽军,已经数十年,未曾有今日之胜仗。此战,必定会载入宁国之史册!”

    “诸君,同庆!”

    “举杯共饮!”

    春雪!

    一众臣子,闻到了那股浓郁的酒香味道,一个个神色大变起来。这酒,似乎比天醇还要更好啊!

    众人同饮,不少人皆是神色大惊起来。

    “这春雪,竟然如此醇香柔顺,一点都不辣喉咙,好酒,好酒。”

    “不仅如此,还带着丝丝甜味,恰恰是这一丝甜味,为春雪增添了不少味道啊!”

    “嘶,你们怕是没有发现,咱们的这位李爵爷,可是极其与众不同啊!”

    “八旬高龄,他却在泸州考中了举人。甚至,现在的春雪,香皂,还有拍卖场,以及御辽打仗,投石车,手雷,镖师,可都是出自这位李爵爷之手。你们,还觉得他是个普通老头吗?”

    嘶~

    此言一出,不少官员皆是神色大惊起来。仔细一想,确实如此啊!李长安,竟然已经在宁国做出了这么多惊人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皆是令人倒吸凉气啊!

    酒过三巡。

    李长安脸色都红了起来。

    “久闻李先生在诗文一道上才华无双,而今良辰美景,更是宁国盛世。李先生,不如吟诗一首,让我等一观?”

    说话的,是一个身穿黑色长衫的年轻人。他是京城第一才子,稷下学宫的大才子,杜文飞!

    杜文飞身边坐着一个身穿白色长衫的老人,这老人和李长安一样有着白色胡须。已经有了,八十多岁的高龄,甚至要比李长安年长,比樊墨海还要年长。

    他虽算不得樊墨海的老师,但是在稷下学宫教书已经有数十年,比樊墨海在稷下学宫的时间更长。

    虽不是大儒,却有着极高的名望。在宁国北边,皆是尊称他为老师。

    墨居仁!

    很多人,尊称他为上一代的大儒。而樊墨海,是这一代的大儒。

    墨居仁沉吟片刻,道:“宁国百年,那千碑石上面的诗文,百花争艳。从而像今天这般,接连好几首诗文都上了甲等之列,甚至还是第一,第二,第三!”

    “李长安若是有如此才学,为什么早在他年轻的时候,名声不显?”

    “而今八旬,快要老死了,才在这文坛之上突然冒出来?这诗文是不是李长安所写?这诗文又是何人所写?犹未可知,犹未可知啊!”

    “自古以来文人笔墨珍贵,绝不允许抄袭的笔墨出现在文坛之上。更不能,出现在这金銮殿之中,在陛下的面前。”

    “可耻,可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