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决定大明未来百年国运
第212章决定大明未来百年国运
长城以南的无数汉民,已然在这些商贾们的重金诱惑下,夸过长城来到了草原的石炭矿上。本文搜:502txt 502txt.com 免费阅读
在草原上,集宁路大战之后,不少被打散的草原骑兵,也都扔掉了甲胄跟弯刀,变卖了自己的战马,投身到各处石炭矿上,过上了定居的日子。
草原上的一切,正在发生着空前规模的链式反应。
所有人都认为,当草原大定之后,骡马的价格将会大跌。
结果恰恰相反,由于大量石炭矿的开采,作为唯一的动力来源,整个九边的骡马价格,反而涨上了天。
即便如此,这些畜力车,在草原那令人瞠目结舌的石炭储量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商贾们几乎是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水运。
黄河、汾河、海河,这三条起源于草原的大河,几乎在一夜之间,便成了媲美江南水乡的繁忙河道。
三条大河四处都能看到正在施工的码头。
这些河道最终都将汇聚到大都一带的铁厂之上。
在一座座高炉中烧制成精钢,最后经由渤海送往天下各地。
但即便如此,骡马那小的可怜的运力,也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仅仅是负责石炭矿至河运码头这么短一段路,仍旧每日都有大量累死的骡马。
这些骡马吃掉的草料,更是不计其数。
同样,在江南、在长城以南,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想要去草原上拼一个出路。
仅剩的骡马,还要分出相当一部分运力,去接这些人!
可想而知,应运而生的便是这些商贾,对于新运力的需求。
甚至有的石炭矿,已经从古籍上把当年大秦那种,以铺设木制枕木,达到控制马匹步伐目的的驰道了。
究竟是先有需求,还是先有技术。
这其实是一个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毋庸置疑的是,在需求产生之后的不久,一定会有新的技术应运而生,从而进入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良性循环之中。
很快,这些平日里天天趴在工地上生产的商贾们,便发出了自己的疾呼。
首先是大都的一家铁厂,在大都一家报刊上,登出了悬赏一万两,寻求不需要骡马的交通工具。
而后晋商商会,便直接凑出了二十万两银子,寻求一种,水运之外,可以满足石炭运输的交通工具。
同样草原上刚刚建立起的各大衙门,也都开始以地方衙署的名义,向各大商户发债,集资修路,这个想法刚刚产生,便有大量的商贾认购了债券。
原因无他,因为他们实在是太需要一条,平整且不会泥泞的道路,来运输自己的产品了。
仅漠南布政使司衙门,就主导兴修了十条官道,各州县,更是修缮了不计其数的道路。
不过好在,大漠的地形实在是太便于修路了,一马平川加的地形,极大的加快筑路修路的进程。
而这一切,仅仅只是这些商贾们需求的一个方面。
随着贸易的逐渐发达,很快便有商贾注意到了,信息对于商贾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而后便是对于通讯工具的需求,草原上很快便出现了,专门训练鸽子的“鸽户”。
这些“鸽户”们的工作内容非常简单。
不仅要训练信鸽,还要训练飞的更快的信鸽。
只不过商贾总是不习惯,将鸡蛋放在一个筐里,在玩命放鸽子的同时,也开始寻求起了,更加迅捷便利的通讯工具!
在报刊上,大量征求专利的信息,被一次又一次的刊印出来。
甚至有的报社,干脆直接将这些东西,做成了一门生意。
每半个月便会加印一版,专门征求专利的报刊,发布出去。
这些征求专利的版面,可是要比那些寻常的广告费,还要贵一些的。
连栾彬都万万没想到,最早养活报刊的,竟然不是广告,反而是这些征求专利的高价信息!
此时的大明,但凡是有一点商业头脑的人,都能看出来,漠南草原甚至是整个九边,都在酝酿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惊天巨变。
这里将决定整个大明未来百年的国运!
工业化的路,与其说是一条路,不如说是一座山,最难的永远都是爬上去的那几步。
当那几步爬上去之后,在后面的便是一马平川的通畅。
仅仅在大战结束之后的这几个月里,万里草原就好似一只庞大的汤锅。
每天都有无数的泡沫吹起,同样也有无数的泡沫破碎。
但就是这样的“潮起潮落”反而从侧面证明了,大明王朝已然彻底的迈过了,最难走的那几步,此时正在大踏步的迈向快车道!
周围牧羊的牧民,直到看到那些四通八达的道路时,才彻底的意识到,这一次,这些汉人怕是真的不会走了。
那个属于英雄跟长生天的草原,已然在石炭矿上,不断传来的爆炸声中,彻底
倒塌了!
金陵沈家,自从水师护航之后,沈家虽然赚了个盆满钵满,但是在商贾之中的声誉也是一落千丈。
曾经富甲一方的金陵巨贾,反而在金陵各地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排斥,已然许久没有宾朋登门了。
就在这个时候,沈家的门房突然跑到了沈旺的面前。
“老爷,有客找。”
沈旺不由得一愣,眉头紧锁的看着门房问道:“何人?”
“那人不肯透露身份,说是您见了就知道了。”
沈旺心中的疑惑登时便更重了几分。
不过沈旺知道,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敢来找自己的人,定然不是寻常人。
沈旺不敢怠慢当即便命人将来人迎了进来。
还没等那人走到中厅,沈旺便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许久不见,不知沈员外是否还记得在下?”
沈旺闻言一愣。
当看清楚来人时,沈旺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
“崔大人?”
沈旺早年间也曾往高丽做过几次生意,也难免跟崔莹有些交集。
不过沈旺还是没有想到,堂堂高丽国使,竟然会亲自来到自己家中。
崔莹看着沈旺微微拱手笑道:“正是在下。”
沈旺一脸疑惑的问道:“崔大人身为我大明贵客,怎的有闲来沈某家中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