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每开走一条船,就会运走番邦国运

刚刚发行不久的宝钞,骤然间出了这么大的动荡,自然是引起了高丽人的注意。

“谁能给本王一个解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的宝钞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跌了这么多!”

虽然王禑没有任何的金融知识,但是高丽人知道宝钞这个东西,只有行将崩盘之时,才会出现骤跌的现象。

当年的大宋、大元发行宝钞时便是如此。

李仁任赶忙站在一旁说道:“王上,臣已经查明了,不仅仅是我高丽的宝钞,东夷、交趾、占城等国的宝钞,也在下跌。”

听到这里,王禑的脸色才稍稍有几分好转。

如果大家都丢了十块钱,起码心里会平衡一点。

就在这个时候,王禑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猛地抬起头,看着李仁任问道:“那大明的宝钞呢”

王禑本来就不怎么在乎宝钞这个玩意儿。

在王禑的眼里,银子就挺好的。

谁嫌沉

嫌沉都给本王,本王不嫌沉!

李仁任低着头说道:“启奏王上,前几日开始,大明宝钞便开始猛增了”

王禑不敢置信的看着李仁任:“猛增”

“对,而且臣估计,此番四国宝钞下跌,就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大明的商贾都在兑换大明宝钞,大量抛售我四国宝钞,这才导致了四国宝钞的骤跌。”

王禑眉头紧锁的看着李仁任问道:“大明出什么事了”

但凡是大明送来的国书,都是先送到王禑这里来。

王禑确实没记得,大明最近有什么大事发生啊。

李仁任低着头说道:“王上,大明具体出了什么事,我们现在还无从知晓,但是有一点,老臣可以确定。”

“确定什么”

“如果我们再不做点什么的话,我高丽的商贾也会跟风去兑换大明的宝钞了。”

天下商贾,唯利是图。

早在之前的时候,就有不少商贾察觉到了,宝钞之间的兑换有利可图。

现在大明搞这么一出,不管是想不想从中牟利,这些商贾们即便是良知尚存,还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但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也不得不跟风兑换大明的宝钞!

王禑咬着牙问道:“那我高丽现在废黜自己的宝钞呢”

李仁任低着头说道:“王上,现如今如果咱们废黜了宝钞,那不就等于是说,咱们的百姓,只能用白银或宝钞交易了吗”

“如此一来,我邦的大明宝钞会变得更为紧俏,这不正好落入了大明的圈套之中吗”

直到这一刻,高丽君臣才彻底的意识到,大明这是给他们挖了一个多么深的一个坑。

只要大明宝钞还锚定在一样,他们无法绕开的东西上,大明的这张纸片,就可以随时搬空他们的国库!

王禑跟李仁任等人不由得出了一身的冷汗。

就在这个时候,大殿外突然传来了一阵呼喊声:“王上,禀王上,查清大明发生什么事了!”

王禑跟李仁任等人陡然之间来了精神,赶忙看着来人问道:“何事”

“启禀王上,现已探明,不久之前,金陵的多家船行,因招摇撞骗被应天府查压,牵扯甚大,以至于大明货物进出不得。”

“后大明户部及大明钱庄颁谕明诏,加高了钱庄的利息,才有了最开始,商贾们兑换大明宝钞的事情。”

说到这里,李仁任的眉头一皱。

起先的时候,这些大明的商贾,可能确实没有想那么多。

他们只不过是想在这次大变动里,保住自家的身家罢了。

但是所有人合力这么一搞,让商贾们察觉到了有利可图,这才有了今日高丽所发生的事情。

眼前的大明,就像是一只硕大的吸血鬼一般,趴在高丽等国的身上,源源不断的吸取着四国的养分。

换句话说,现在高丽的码头上,每开走一条船,就会运走高丽一船国运。

王禑看着满殿沉默不语的大臣们赶忙问道:“现在找到问题的源头了,各位爱卿赶紧建言献策啊,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大殿之上,仍旧是静悄悄的。

怎么办

说的简单啊!

这招数圣人见了也摇头啊!

谁知道大明这是在哪学的阴招!

我们就算是有心杀贼,那也是无力回天啊!

还是李仁任率先回过神来,看着王禑说道:“王上,此事根在大明,不在我高丽,即便是我们现在立刻修国书给大明,这一来一往,怕是黄花菜都要凉了,臣以为当务之急,需王上授崔侍中便宜行事之权,以期解决此事!”

从金陵到汉阳,即便是走陆路,星夜兼程,起码也要走十几天。

这确实可以算是个理由。

王禑听到李仁任的话,几乎毫不犹豫的便答应了下来。

“李卿,这件事本王便全权交卿处置了,定要快些!”

李仁任闻言如蒙大赦,登时便拔腿欲走。

“老臣领旨,不过老臣年事已高,还请王上准臣回家拟令,待会老臣便将诏书送来!”

在一旁的高丽公卿们都不由得傻了眼。

自从新王登基以来,李仁任跟崔莹向来不对付,怎么这一次竟然主动要放权给崔莹

满朝的公卿登时便察觉到了事情的不对劲。

“不对,李侍中这是要回家去换大明宝钞啊!”

现在高丽的商贾们还没有察觉到大明宝钞如此紧俏,这会下手,就是闭着眼睛也能赚个盆满钵满啊!

想到这里,高丽方才还恨大明恨得咬牙切齿的满殿公卿,登时便坐不住了。

“王上,老臣肚子疼。”

“哎呀,老臣,老臣家里好像着火了王上!”

远远不止高丽一国,交趾、东夷、占城三国的公文,也在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大明。

大明再不收手,连仗都省了打了,自家的百姓就要揭竿而起了!

这几日礼宾院内过往的使节,可谓是络绎不绝。

三国使节聚集在崔莹的面前,个个如丧考妣。

他们知道,自家的王上连犹豫都不犹豫,就给了他们便宜行事之权意味着什么。

这说明了确实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

眼下他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一个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