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商贾取士大夫而代之

但是由于岱顶的相对高度太高,故而雨云尚在岱顶之下,山下大雨傍沱之际,岱顶却仅仅只是云遮了日。

或许正是因为岱顶之上有此等奇景,才会有人将岱宗视作天宫。

随着崔莹带着这四大番邦掀起的这场波澜,所有的商贾都察觉到一丝,与早前截然不同的味道。

春江水暖鸭先知。

当高丽、东夷两国曾经那些高高在上的朝官,将沈旺这样曾经被他们视为“贱民”的商贾,奉为座上宾的时候。

沈旺便敏锐的察觉到,一个属于商人的时代,要开始了!

听着脚下若隐若现的雨声,窗外也渐有微风吹而过。

在听清楚沈旺方才所说的话后,饶是王经义等人,也不由得放下了手中的茶盏。

“请沈伯伯直言!”

所有人支棱起耳朵,静静的看着沈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百姓们也常说,这人怕出名猪怕壮,各位难不成不知道这个道理吗”

王经义有些震惊的看着沈旺问道:“沈伯伯,您的意思是朝廷要对咱们商贾下手应该不会吧陛下富有四海,在乎咱们这点银两”

听到王经义的话,沈旺不由得冷哼一声:“一点”

“王贤侄果然是大气魄。”

“自从我大明宣布变法以来,你我商贾可谓是亲身经历,远的不说,就说王贤侄你,自变法以来,仅仅你王氏一门,身价便变了多少”

以前的王家,即便也算是一方豪强,但是说破天去,也不过就是一个走西口,搞些高买低卖的买卖,从锅碗瓢盆到针头线脑,最多无外乎就是卖些骡马牲口。

现在的王家又是何等景象。

仅仅王氏一门控制的石炭矿就有七处,每个月仅仅是这些石炭,刨出所有成本之后,仍能带给王家十几万两银子的进项。

要知道,就在不久之前,王家所有的田产铺面,加在一起也不过就是三五十万两银子!

短短一年时间,王家的财富便足足翻了近十倍!

现在的王家,纵然是几百万两银子,也能拿的出来!

“没变法之前,候朝廷一年的岁入,也不过就是三四百万两银子罢了!”

“你们现在当真以为,你我手中的这些家业,还是一笔小钱吗”

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由得陷入了沉默。

这些人都是商贾世家,多少都能探听到些风声。

朝廷现在岁入虽然也在暴涨,但是他们的这些家底对于朝廷来说,绝对算不上是小钱。

水师要造船,百姓要读书,这一桩桩一件件,可都是吞金巨兽。

现在朝廷是没有这方面的意思,但是谁能保证,将来的后世之君,不会对他们动歪脑筋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这个道理,他们焉能不懂

茶肆内的欢声笑语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则是死一般的寂静。

良久之后,王经义才看着沈旺问道:“沈伯伯的意思是”

沈旺咬着牙道:“朝廷现在不对我们动手,不是因为他们不能,而是因为他们不想。”

“咱们只要让朝廷,或者让天子离不开我们便是了。”

在场的所有人不由得一愣。

让天子离不开商贾

这绝对算得上是天方夜谭。

但是现在看沈旺的脸色,好像沈旺竟然找到让天子离不开商人的办法了

王经义不敢置信的看着沈旺:“沈伯伯,您的办法是”

沈旺冷哼道:“取士大夫而代之!”

“如若天子必须依赖商贾治国,那诸位觉得天子还离得开我们吗”

“士大夫昏聩无能,腆居朝堂,我们商贾又如何不能取而代之!”

沈旺说到这里是,脚下骤然响起一道炸雷“咔嚓!”岱顶之,下顷刻之间,便被闪电照的雪白!

王经义等人全都陷入了沉默

良久之后,王经义才有些战战兢兢的看着沈旺问道:“沈伯伯,您,您让我等去做个买卖,我们确实能做的了,但是这代天牧民”

自从之前偷偷摸摸的替自己老爹接了大元的“晋阳知府”大印之后,王经义就老实了。

知道即便是自己到了朝堂上,那也是开局就被打死的周云逸,也就断了那个念头了。

不料沈旺闻言却是一笑:“王贤侄何必妄自菲薄呢”

“你我都是走街串巷游历万方的商人,自然是知道自变法以来,我大明百姓的变化。”

“远的不说,洪武十年的时候,我沈家去嘉峪关运粮,那时候看到的九边百姓过得是什么日子”

“现在呢九边的百姓,起码已然是衣食富足了吧!”

沈旺说的话,这些晚辈虽然年纪还小,但大多也都经历过。

九边百姓变化尚且如此,江南一带的百姓更是如是。

以前的时候,百姓的饭菜里哪里能见到油腥。

现在呢

几乎餐餐必有油腥,隔三差五甚至还能吃口肉。

这放在以前,那可是想都不能想的。

沈旺继续道:“这里面自然是有陛下天恩浩荡,但是真正奉陛下旨意去做的,还不是你我这样的商人”

沈旺说到这里,在场的众人不由一愣。

众人的脸上均是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这么一想可不就是这样吗

大明的百姓是如何吃上这么便宜的米粮的

还不是海商,千里迢迢的从海外运来的便宜的安南稻米,才让天下百姓衣食富足!

纵然是现在轰轰烈烈的铁厂、水泥、石炭,这些东西也是清沙铁厂的栾大掌柜搞出的!

凭什么商人治不了国

商人不仅能治国,而且治的还要比那些士大夫们要好的多!

商贾取代士大夫,如果是在几年前,无论是任何人,听到这件事情都会忍不住笑话,商贾的不自量力。

但是现在已经是截然不同了。

从胡惟庸倒台开始,朝中的文官便失去了主心骨。

科举改制,朝廷取士之法易制,这一段时间里,朝堂上士大夫的话语权,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削弱着。

不仅仅是士大夫,连曾经那些,几乎与士大夫为一体的乡绅,也都逐渐的加入到了商贾的行列之中。

即便是有些人脑袋里只能看到那一亩三分地。

而他们手中的那点土地,也已经渐渐的快要维持不了他们“耕读传家”的体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