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高丽工厂,都是大明商贾开设的

看似栾彬发的是收粮悬赏,实际上,其实就是在悬赏,散落在交趾的骆氏子弟的人头罢了!

等到这些人杀了那些骆氏子弟,带着粮食来到码头的时候,却发现之前的“土大款”不见了踪影。

而人都已经杀了,他们横不能再将粮食放回去。

这些交趾人为了止损,便只能将这些粮食低价发售。

这个时候,栾彬的人躲在暗中,再次将粮食吸收,装船运回大明。

既解决了大明的燃眉之急,同样还解决了锦衣卫的漏网之鱼。

朱元璋听到这里,心中还是隐隐有些肉疼。

“这甭管咋说,这粮食也是咱汉人花两遍钱才买回来的”

朱标忍不住道:“爹,您这是咋了,那都是纸,拿纸换粮食还不好”

“再说了,改明咱再加次息这些钱不就回来了”

朱元璋低头道:“那咱也过不去这个坎儿唉。”

说到底,栾彬花出去的这点钱,不过就是纸而已。

只要户部跟朱标稍加商议一下,用些手段,用不了几天时间,就会回到大明的手里。

但是这个坎朱元璋却怎么也过不去。

无论如何,大明的这道坎算是过去了。

不过栾彬的脸上很快便没了笑意,而是在一旁有些担忧的看着朱标说道:“太子殿下,臣这里有些人,从海外带回来的消息,臣的心里实在是有些放不下去”

朱标疑惑道:“何事竟然能将栾彬给愁成这幅模样”

栾彬从自己的袖口中掏出了一份奏疏,交给了朱标道:“太子殿下,这是之前臣托人,从海外探查回来的数据。”

朱标有些疑惑的接过了栾彬递过来的奏疏。

仅仅看了一眼,便险些惊呼出来:“栾彬,这此话当真否”

栾彬眉头紧锁的点了点头道:“千真万确。”

“这些番邦这么快的时间就反应过来了”

栾彬长叹了口气道:“殿下,根据臣掌握的数据,起码东夷、高丽,现如今已然自己烧制出了水泥,其余各番邦尚无此迹象。”

“其中以高丽最甚,甚至有二十多家铁厂,咱们这边压根就不知道,若是再晚些察觉,怕是要出大事情了。”

朱标的眉头紧锁,看着栾彬问道:“栾彬你的意思是什么直接出兵吗”

在一旁的朱元璋,听说高丽自己把水泥烧出来了,登时便坐不住了。

“还愣着干啥,标儿,你那啥,赶紧准备加息,咱让你徐叔叔往辽东再跑一趟,路上走快点,你徐叔叔年前就能从汉阳坐船回来。”

此时的朱元璋已然按耐不住磨刀的心情了。

显然朱标也是这么想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更何况,大明就是亡在辽东方向之敌的手上,万一把女真人搞掉,反而让高丽人崛起,那老朱可就真的成了千古罪人了。

栾彬却眉头紧锁,良久之后才叹息道:“陛下,殿下,这一次,咱们或许不能出兵了。”

磨刀霍霍的朱家父子登时便愣在了原地。

朱标有些疑惑的看着栾彬问道:“栾彬你这是什么意思这些高丽的铁厂、水泥厂起来之后,还不是跟咱们大明的商贾们抢生意,有他们在后面掏钱,咱们怕什么。”

这种仗,大明已然是越打越上瘾了。

朝廷不用花多少银子就可以开疆拓土,寻常百姓还能找到机会建功立业,连掏钱的商贾最后也都赚到了银子,各取所需了属于是。

只不过栾彬却长叹了口气道:“陛下,殿下,臣起初也是这么想的,因为这些场子离浿水实在是太近了,让铁岭卫的兵马星夜兼程,最多三天就可以兵临城下。”

“但是臣用尽了浑身解数,都没能查清楚这些厂子的掌柜是什么人”

朱标登时便紧张了起来:“栾彬,你的意思是,这些掌柜,其实都是咱们大明的人”

栾彬微微颔首:“不错,高丽的商贾,即便是被雷劈了,脑筋也不可能动的这么快,臣已然估算过,高丽那边开始的时间,跟咱们大明变法,几乎是完全同步的,咱们进一步,他们就跟着咱们走一步,定然是有大明商贾牵扯其中。”

高丽人也不是神仙,怎么可能大明刚一搞变法,那边就跟着动起来了。

甚至连方向都找好了,直切要害,一家铁厂都还没建起来,就直接奔着水泥厂搞起来了。

栾彬的话说到这里,朱标跟朱元璋的心登时便冷静了下来。

为什么大明可以北伐草原,海上护航

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有这些商贾们在后面,大把大把的往外掏银子

但是高丽这个问题,显然就不那么简单了。

这些原本就是那些商贾的产业,商贾们还能自己出钱打自己吗

如果大明对高丽动兵,这些商人,不仅不会像之前那样大把的掏银子,甚至还有可能在后面给朝廷使绊子。

朱元璋的脸色已然铁青了下来:“勾结外邦,咱大明的这帮掌柜们,是愈发的出息了啊”

栾彬无奈叹息道:“陛下,这件事恐怕也是利益使然,天下熙攘,为利来往啊。”

栾彬可以预见,一旦开战,这些商贾不仅不会支持大明,甚至会恶心一下大明。

若是大明胜了还好,若是大明输了,就代表着现在大明构建起来的这一切,洪武年间的所有变法,化为泡影!

朱元璋气急败坏的说道:“那咋办总不能咱们就这么看着他们日渐壮大吧”

“咱还打算往辽东迁些百姓过去呢!”

大明现如今的变化,几乎是日新月异。

不仅仅是在采矿方面,甚至还有大量的新式农业器具问世。

原本需要十几口人耕种的土地,现在两头牛,两匹马,一户人家便完全可以耕种过来。

那些佃户们虽然不及那些长工,但是起码也都买下了自己的土地,逢年过节能吃口肉了。

朱元璋也预见到,再过个几十年,想要维持农户们这样的生活,怕是大明的土地就快要不够用了,因此必须要更多的土地。

辽东边上若是多出高丽这个心腹大患,岂不是将关外的千里沃野拱手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