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有何不可

他刻意在侍卫能听得到的位置停下说这些事情,不仅仅是为了说服邹长隆,更是为了说给乾武帝听。

得让乾武帝知道自己被理解,哪怕乾武帝自己都没有想这么多,只要认可了这种说法,那么怒气就会减小。

以乾武帝的性子,没准会欣赏这个年轻人。

即便不欣赏,能不杀这个年轻人也行。

秦羽不想这样一位有骨气有脊梁的年轻人就此陨落,如果今天袖手旁观,那么他心里最后的那一点正义也会跟着消失,尔后彻底沦为一个只知道争权夺利的,他以前最厌恶的那种人。

这会让他的心里不痛快。

活的不痛快,穿越何用?

“我有点明白大人您的意思了,可是……我心里不舒服啊,为什么要那些人承担这样的苦难?”

邹长隆抓着头皮,表情痛苦的说道。

秦羽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事儿你没错,但你也错了,错在没有理解陛下的苦衷,天下百姓数以万计,陛下岂能全部照顾到位?你且问你自己,你能吗?”

“我……我……不能。”

邹长隆梗着脖子,说不出能的话来,最后长叹了口气低下了头颅。

秦羽话锋突然一转道:“你的志向是什么?”

“匡扶天下,为民造福,强盛大乾!”

“有志气!”

秦羽赞叹一声,然后语重心长的说道:“你既然有这等志向,那就得学会着眼大局考虑问题,不能将眼光局限在一城一地,这样才能有所作为,好好想想吧。”

邹长隆闻言陷入了沉思。

片刻后沉声道:“大人,这些我彻底明白了,您说的是对的,是我眼界太小了,是我太幼稚了没有理解陛下的苦心!”

“现在知道了?你啊,还是太年轻了,做事前要多动动脑子,想不通的事情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可惜啊,你冲撞了陛下,就算不死也没有机会为官了。”

说到这里,秦羽将想说的都说完了。

接下来就看他的造化了。

让邹长隆在这侯着,秦羽回到了御书房。

此时今日的议题也有了结论,最终群臣商议决定全面准备过冬衣物,粮草提前在靠北各战略要地调遣,要在今年冬季打一场硬战将天狼国和毛子国彻底打垮。

廷议结束群臣散去。

乾武帝没有处置邹长隆,也让其回去了。

等所有人走后,曹景云便将听到秦羽和邹长隆对话的两个侍卫叫了过来。

“陛下,他们都听到了秦羽和邹长隆的对话。”

“讲。”

乾武帝斜靠在龙椅上闭目眼神。

刚开始乾武帝还没什么动静,片刻后不由得睁开了眼睛,随后坐直身体仔细听了起来,一旁的曹景云也在聚精会神的听着。

等侍卫彻底讲完,乾武帝将其打发走后,语调颇有些怪异的道:

“秦羽说朕要提振天下士气确实没错,但那什么树立典型,给各地官员看让他们重视水利加大荒地开垦力度,还有做给敌人看,这些朕可真没想到。”

曹景云微微躬身没有接这个话茬子。

乾武帝笑道:“这个秦羽把朕说的如此思虑长远,还真是……”

说到这里,乾武帝想不到用什么合适的措辞形容,便跳了过去,感慨道:“听他这么一说,朕突然觉得自己做的很正确。”

曹景云依然没有接这个话茬。

乾武帝瞥了他一眼道:“朕怎么觉得秦羽是故意让侍卫听到的,按照殿前广场的面积,他完全可以找个侍卫听不到的位置说。”

曹景云点头:“陛下所言极是,老奴也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这小子说的可能假的?”

“陛下,您自己判断。”

“哼!”

乾武帝冷哼一声道:“说的肯定不是假的,朕这么仔细一想,确实可以借这个机会让各地官员将水利和开垦荒地重视起来,敌国知道我大乾丰收必然会影响他们士气!

只是秦羽这臭小子明明有如此眼光,甚至比朕想的还要多,胸怀乾坤乃是个大才,却几乎不怎么参加廷议,即便来了也是充个数不说话。

这么长时间了,他也就当初出了个大乾银号的主意,朕觉得他根本不想为我大乾,为朕出力!”

曹景云继续沉默,没有接这个话茬。

乾武帝不高兴了。

盯着曹景云冷冷的道:“你这老奴才,怎么又不说话了?”

“陛下,宦官不得参政。”

“你以前不是也给朕出主意,跟朕商量朝中事情吗?怎么今日又想起宦官不得参政了?怎么,你参政不参政还要看心情?”

见乾武帝脸色阴沉,曹景云无奈的叹了口气。

“陛下,您明明心里明白这事儿是咋回事,又为何非要让老奴说出来呢?至于您不明白的,老奴也不明白,也不敢说不能说啊,您有何必为难老奴。”

闻言乾武帝面露怒色,冷冷的盯着曹景云。

曹景云微微躬了躬身子。

乾武帝突然叹了口气。

“哎……老曹啊老曹,你说朕现在还能问谁?还能跟谁说说心里话?肃亲王在北征,两位丞相……呵呵,苏天鹏以为他干的那些事朕不知道?金兴腾,怕是对朕心里颇有怨言吧。褚安平,这老货越来越不怎么管事了,严治又是一根筋。”

他神色黯然。

曹景云见状也叹了口气。

“陛下,秦大人说这些无非就是为了保住那个叫邹长隆的年轻人而已,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向倾向于大皇子,现在又为何帮三皇子一把您想不明白是吧?说到底还是太子党争,扑朔迷离的,老奴不敢说啊。”

“朕正是想不通这点,看样子你想通了,说给朕听便是,是朕问你的,你不用避讳什么。”乾武帝坐直身体说道。

“陛下,请恕老奴无礼,老奴觉得就是您想的太多了,老奴觉得他就是帮事儿不帮人,还有一口正气在胸中,否则又何必冒着被人们误认为投了了三皇子的危险,救那个一根筋的年轻人?”

乾武帝闻言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