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北宋炮灰公主30

    “子厚果然眼光不俗!”

    安宁并未否认,随手在棋盘上落下一子:

    “西夏自未建朝之始,同本朝便矛盾频发,其中根本矛盾便是在这“盐”字上面。”

    问西夏经济一项极大的收入来源是什么?

    答案自然是盐,还是比之北宋这里便宜十倍有余的盐。

    西夏特产的青白盐。

    本朝自开国以来,实施的便是盐铁官方专营制度,而专营,大多时候意味着其价格疯狂上涨,尤其是在朝廷财政不支之际。

    两宋中后期,光是盐这一项搞出多少荒唐事,简直将剥削二字刻入骨髓也不为过,甚至一度逼的刚入手的燕云六州内民怨沸腾。

    当然现在也好不到哪去就是了。

    安宁看过早年的账册,本朝盐价各地不同时间常有不等,但最低的时间,开国那会儿也在四十余文往上,高者虽没到后来的接近三百文天价,但百余文亦不是假的。

    在历朝历代都属高昂之列。

    然朝廷从盐户那里收的盐价格几何呢?

    答案是仅仅四文不到。

    这期间,差价何止数十倍之多。这也是民间私盐屡禁不止的真正原因。

    这种时候,西夏更为廉价的青白盐市场自然变成了边地百姓首要选择,用以交换日常所需大批量物资。

    西夏党项一族领地,沙漠居多,物资更可以道一句贫乏,粮食更是短缺,可以说,盐这一项,属西夏人的经济命脉亦不为过。

    “的确!”对面,章惇点头,手中黑子同样不失力道:

    “一旦失去了价格优势,无论明暗,这条经济脉络自然也就彻底消失,届时一场硬战自是在所难免。”

    “想来陛下已经做好了准备。”

    安宁微微扬眉,并未否认。

    伴随着手中最后一颗白子落下,这场胶持已久的棋局终是落下帷幕。以安宁胜过二子结束。

    “看来章卿近来技艺略有生疏啊!”

    回答她的章某人一声颇为浪荡的轻哼:

    “生疏与否,陛下再多试上几回不就知晓了!”

    安宁:“……”

    嘉祐五年

    在安宁技术支持,外加两位大臣格外“配合默契”之下,各地盐价均开始大幅度回落。当然其间涉及的利益牵扯自是不少。

    借此机会,安宁复又快刀斩乱麻清理掉不少朝臣,就连包拯,也被安宁从御史台重新调入三司使。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这位于各地盐政肆意苛刻百姓早已不满许久。

    如今有了机会,自是要努力发光发热,最主要的,这位包公可不是啥手软之辈。

    “果然,这两人不愧天作之合啊!”

    翻阅着各地传来的消息,安宁忍不住轻啧一声。

    同一时间,扬州府衙

    接到朝廷传来的消息,两个你来我往争执了大半晌,这会儿正脸红脖子粗的中年儒生忍不住对视一眼,复又在下一秒齐齐扭过头去。

    须臾,一位身着驼褐色鹤氅的中年儒生方才似有惊异道:

    “好快的动作,看来官家这是早有准备!”

    拿过公文瞧了一眼,一旁的司马光不置可否,只径自抿了口手中清茶,显然对此并不十分意外。

    只语气不免带着几分复杂道:

    “王兄这些年怕是在偏远之地呆久了,孤陋寡闻,须知咱们这位官家可素来不做无准备之事。”

    司马光毫不怀疑,依那位情报消息的厉害之处,怕是早在之前,这里的情形便已经被摸的差不离了。

    而他们二人,皆不过这位手中之刃罢了,尤其是他自己。

    思及这些年不时掉落的头发,沉默片刻后。看着眼前这位,司马光唇角不觉勾起些许薄讽:

    “王兄未免过于天真了些,须知一项良策,最后能真正落到实处的那才叫佳策,否则不过劳民伤财,任你忙活多久,最后也只会是一地鸡毛!”

    不等这人反驳,司马光复又哼道:

    “王兄难道没有发觉,官家自上位以来,所涉诏令,也是禁者多,兴者少,便是早前的一干苛捐杂税,宁肯损掉一部分收益,也要干脆全切。

    所为的,不就是不令底下官吏有任何巧立名目,搜刮百姓的机会。”

    “但凡涉及繁杂政令,早在令行之初,各处人员便已经安排妥当。”

    晌午时分,官衙内差役陆陆续续离开。略显空荡的房间内只余二人相对而坐。

    沉默许久,王介甫方才开口:

    “纵观青史,历来革新虽艰,然司马兄你我都知晓,一成不变者必将走向灭亡。”

    “古往今来无一例外!”

    打散一盆已然分好的糕点,势必必将触动其间大部分人的利益。各方利益之争,个中动荡本就无法避免。

    王安石并非常人所言清高自诩之人。

    心知官家能做到这一点,除了本身手腕高超,善用驭人外,最重要的一点。

    官家所行,本就在扩大甚至创造新的资源与利益。方才能有如今的平稳。

    可以说但凡今日朝中财政没有这般宽裕,他们今日必行,难度怕是要高上数倍不止。

    对面,司马光哼笑一声:

    “若是连当前百姓的生活尚且无法保证,试问介甫兄又何谈以后,更遑论未来……”

    迂腐?那又如何!

    前头人走过的路未必好走,但起码短时间内不至于将人带到死路绝路……

    ***

    数月后,制盐技术,运输,定价三管齐下,各地很快盐价很快降了下来。

    盐价降低,要说最为高兴的无疑是各地百姓,整整少了近十倍的价格,生怕只是一时之利,连连感慨官家仁慈之际,民间更是兴起一波屯盐潮。

    然而有人喜,自有人悲。

    除去早前流窜各地的一众私盐贩外,如安宁所料,其中最为破防的无疑是西夏各部。

    没了价格优势,官盐,私盐,各地商户百姓会选择哪个自然毫不意外。

    西夏人很快发现,一整个冬日过去,无论再如何压价,他们赖以生存的盐已然再无法兑换半点生存物资。

    饥寒交迫之下,新一轮的战争即将爆发。

    同一时间,大宋军营

    成堆堆起的崭新棉衣宛若一座座小山一般堆至各处。不远处,热气腾腾的铁锅内,不时传来慑人的肉香。

    瞧着眼前短短数年,便几乎换了个模样的军士,想想之前惶惶不可终日的自己。为首的狄将军眼中瞬间多了股热意。顷刻间,手中酒碗被重重摔落在地:

    “兄弟们,旁的本将军不想多说,想想咱们这些人之前什么待遇,如今又是什么待遇!

    这些都是当今官家的恩德。

    还有兄弟们,临行前,官家曾金口玉言,此次战争,凡有重伤不治者,残者归乡可领钱四十贯,倘不幸去世,这笔钱亦会交于其父母妻儿。”

    话音落,底下士兵瞬间哗然一片。

    良久,才有一军士开口:

    “将……将军,此话当真?”

    “自然是真!”狄青毫不犹豫朗声道:

    “旁人信不过,官家既已开口,还能有假不成!”

    也是,官家这大方可是出了名儿的。

    这一刻,众人身上的血彻底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