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回到余家村

华春皖姐弟几日之内就处置完所有的家产,顺便也和余婆子熟悉起来。

因为不止是华家祖宅,连城中两间铺子,华春皖也一起卖给了余婆子。

处理完这些,华春皖就准备随官府的马车去往京城,参加选秀了。

余婆子站在路边,给华春皖姐弟送别。

临别之前,余婆子把春华道长放在她手心的那枚铜钱送给了华春晖,“这枚铜钱是我好朋友送给我的,今天我把它送给你,希望你们此行顺利,平顺安康。”

“多谢余姐姐!”比余婆子矮上一指的华春晖,把余婆子给他的铜钱穿上一根红线,挂在了脖子上。

华春皖看着余婆子,与她告别,“余妹妹,今日一别,我们有缘再见!”

“我们定会有再见之日!”余婆子笑着点头 。

一旁的护送秀女进京的官兵催促,华春皖姐弟与余婆子告别后,上了马车。

.

在华家姐弟离开后,华家那些恶亲戚上门的人不少。

等他们看见余婆子新换的牌匾,才知道这宅子已经被华春皖卖掉,换了新的主人。

他们上门哭闹,想要逼余婆子把宅子还给他们!

余婆子可不惯着他们,来一个赶出去一个,来一双打出去一双。

实在烦了,就让人去府衙报案,等衙役上门,才让这些人消停下来。

而城中那两间铺子也是如此,余婆子又是叫来了衙役。那些人见余婆子不好欺负,最后也只能晏歇息鼓。

只怪华家姐弟太过狠心,居然一点东西都不愿意分给他们,都便宜了外人!

等益州的事情处理的差不多,铺子也被余婆子租给了名声还不错的人,又拜托留下来的镖师看护,时间已经又过去了一个月。

余婆子穿着厚实的袄子,准备回家了。

.

一路赶回县城,想到曾经帮过自己的那位小姐,她去点心铺子买了几盒点心,请点心铺子帮她送到秀才公家。

然后,余婆子又去了成衣铺子,给自己,爹和娘,还有弟弟,各买了一身普通料子的衣服。

买得太好,她怕自己解释不清。

然后,请剩下三位镖师继续护送她到了镇子上。拿出来一张银票付完当初约定的尾款,双方才分别。

余婆子找了一处歇脚的地方,本想要换下自己现在穿得这一身衣服。

但是转念一想,她都想好了对爹娘的说辞,把一切都推到县城里的那户人家大方上了。

那这身衣服也推到那家小姐身上就好,算是小姐送给她的衣服!

这么一想,余婆子心里舒服多了。

背着给家里人准备的衣服,还有几两碎银子,她又去肉铺买了几十斤猪肉,又去米粮铺子买了几十斤大米,精面,才雇了一辆板车送她回家。

路过点心铺子,余婆子又买了一包这里最好的一种点心,一起带回家。

.

时隔几月,余婆子又回到了余家村。

“爹!娘!我回来了!”余婆子费力的把东西搬进自己家的院子,边大声喊道。

在屋里带孩子的吴小花,这些日子都在担心,余婆子在县城里给人家当丫鬟,有没有受欺负,过得好不好?

他们当初真不该同意女儿去当什么丫鬟,现在连她一点消息都不知道。

当时还说,会给家里送回来她平安的口信。结果只有余大风来了一次,是替余婆子把工钱给他们带回来。

顺便告诉他们,他们的女儿余小凤又找到了一份新活计,去了县城。

“看来是我太想女儿了,都听到她喊爹娘了?”吴小花听到院子里传进来的声音,还以为是自己幻听了。

“爹!娘!你们在家吗?”余婆子喊了几声,都没有人出来迎接她,觉得有些奇怪。

在屋里哄儿子余小风睡觉的吴小花,再次听到女儿余小凤的声音。

扭头看向外面,“难道?真的是小凤回来了?”

起身下炕,吴小花快步来到院子里,就看见背着一堆东西的余婆子。

高兴的喊道,“是小凤回来了!”

“娘!是我回来了,你快过来看看,我都给你们带什么东西回来了!?”余婆子指着地上放在箩筐里的几十斤猪肉说道。

“啊?”本想走上前抱一抱女儿的吴小花,看清地上的东西后,眼睛瞬间瞪大了,“哪里来的这么多肉啊?”

“还有呢!”余婆子拍拍身后背着的包袱,笑着说道。

等吴小花看完余婆子带回来的东西,还有银子后,只觉得女儿去的那家大户人家,是要多有钱?

才能给余婆子这么多的工钱?!

“小凤,那家府上还缺人吗?不如娘和你一起去那里干活吧!”这干几个月挣到的钱,比他们家一年的收成都多!

余婆子摇头,“那家府上现在不缺人伺候,所以女儿才会现在回来。”

听到余婆子的回答,吴小花觉得有些失望,“那下次有这样的活计,娘和你一起去!”

余婆子点头,“我到时肯定会带上娘,还要带上爹!”

“啊?……姐……耶……”刚刚睡醒的余小风,看着面前有些陌生又熟悉的身影,很快想起来,这是姐姐。

余婆子也听到了弟弟余小风的声音,笑着掐了他的小脸,“到时,把你也带上!”

这样,他们一家才是整整齐齐!

.

等晚上余三鹰回来,见到女儿回来了,十分高兴。

等他看见余婆子带回来的那些东西,更是瞪大了眼睛,“这在县城里当丫鬟,主家都这么大方吗?”

余婆子面不改色的点头,“是呀!我伺候的那家小姐脾气特别好,心地也好,还很大方。我现在身上穿的这件袄子,也是小姐幼时的衣服,赏给女儿穿了。”

对于女儿余婆子的话,余三鹰夫妻都坚信不疑。不然,他们女儿带回来的这些东西,又是从哪里来的?

当然是县城里的那家人送的。

而且,县城那家府上的伙食也好,把他们女儿都养胖了,胃口也刁了。

说是粗粮做的吃食咽不下去,只能吃大米和精面,就是她带回来的那些。

这些东西本就是余婆子自己挣回来的,夫妻两人让她自己留着吃。

“那怎么能行!要吃就一家人都一起吃!”余婆子说道。

“好,好,我们一起吃。”夫妻两人说不过余婆子,最后一家人一起吃她带回来的东西。

肉时间长了容易坏,也被做成了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