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叔侄谈心,太子议种田

紫宸殿。

李世民坐在文案内正在读《群书治要》,魏征侍立在一旁。

李世民读到了扶苏和刘盈那一段,把书放下了,十分感慨:“爱卿,你说,秦朝之所以灭亡,吕后之所以乱政,难道说,与扶苏和刘盈的性格柔弱没有关系吗?

嬴政在沙丘病重,赵高和李斯合谋篡改了遗诏,改立了胡亥为太子。

然后,矫诏赐扶苏自杀。

当时,扶苏在蒙恬的军中,手握三十万军队的兵权,大可以放手一搏呀,为什么要自杀呢?

他的性格是不是太过柔弱了,而且不能明辨是非呢?”

魏征说:“陛下所言有一定的道理,扶苏的确有一点愚忠愚孝了。

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就是这个道理。

虽然说那矫诏是赵高和李斯合谋篡改的,但是,上面盖有秦始皇的玉玺,本身是看不出来什么破绽的。

于是,扶苏便认为那封诏书是嬴政的真实意思表达。

扶苏心里想的是,本来自己和他父皇的就政见不一,尤其因为焚书坑儒一事,扶苏是坚决反对的,因此,惹恼了嬴政。

他认为嬴政之所以把他派到边疆来,驻守长城,就等于贬斥了他。

其实呢,他误解了嬴政的本意,嬴政并非要抛弃他,而是要磨炼他,是希望扶苏能够在军中树立自己的威望。

当然了,这里嬴政也是有一定责任的。

如果他早把扶苏明确地立为太子,也就不会有后来的那些事情了。

因此造成扶苏惨死,胡亥继位,最终,使大秦的江山落于他人之手,不是扶苏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嬴政和胡亥都有责任。”

“咱们再说说这个刘盈,刘盈当上皇帝之后,试图保全刘如意。

但是,吕后记恨戚夫人,于是,毒死了刘如意,并且把戚夫人手脚斩去,眼睛挖去,舌头割掉,扔进了猪圈里,变成了‘人彘’,最终,戚夫人受尽了折磨,痛苦而死。

等到戚夫人死了之后,吕后让人把刘盈叫来,让刘盈辨认一下戚夫人。

等到刘盈认出那个人彘就是戚夫人之时,刘盈当时就惊呆了,他从未见过如此惨绝人寰之事,说这绝对不是正常人所为。

从那以后,刘盈不问政事,终日沉迷于酒色,在位七年,毫无建树,便去世了。

最终,使得皇权落在吕后的手中。

吕后将吕姓家族的人纷纷封王,差一点颠覆了刘氏江山,这难道和刘盈仁弱的性格没有关系吗?”

魏征手捻须髯,迈着方步在殿堂里走来走去:“陛下,微臣认为你说对了一半。”

“哦,那么,另一半呢?”

“之所以造成戚夫人和刘如意的惨死,刘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在临死前,没有想办法保护好戚夫人和刘如意。

比如说,他颁下一道圣旨,或者赐给戚夫人和刘如意免死金牌,不也行吗?

但是,刘邦没有这样做,而只是让周昌去做刘如意的国相,让周昌保护刘如意。

别忘了,周昌不过是个臣子,吕后才是君主,周昌如何能保护得了刘如意呢?

吕后先派人去调刘如意进京,周昌不让去;

后来,吕后又下了一道旨意,把周昌给调走了,再派人把刘如意接到京城。

虽然刘盈想保护刘如意,但是,总是会有疏忽的时候。

吕后趁着刘盈没注意,用毒酒把刘如意给毒死了。

当然了,戚夫人也有她自己的责任。

她不应该贪心,让刘邦把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

她认为只要刘邦同意了,便可以改变现状了,其实她想错了,刘邦并非一个果断的人。

刘邦对于外敌十分果断,诛杀异姓王,毫不留情!

但是,他对于自己的家事,却优柔寡断!

他和汉景帝不一样,汉景帝是一个非常理性的皇帝。

另外,戚夫人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吕后的实力,吕后有吕氏家族在帮着她,还有樊哙那样的妹婿也帮着她,甚至连张良也帮她出主意,把商山四皓给请来了,这样,吕后才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

作为一个女人,吕后诛杀戚夫人的手段确实毒辣了些。

她把戚夫人杀了,也就杀了,何必把戚夫人折磨成那个样子?又何必让刘盈去观看呢?

刘盈那时刚继位,才十几岁,什么时候见过如此惨烈的场景呢?

刘盈之所以夭亡,使得大权旁落,也不完全是他一个人的过错,刘邦生前就没有把这些事情考虑好,没有协调好吕后和戚夫人之间的关系。

吕后的性格也太过于强势了些。

刘邦对她的感情很深,拿她也没办法。”

李世民听了之后,微微颔首:“朕现在担心的是,承乾的心地太过善良,性格上似乎有些柔弱。

朕担心他会像扶苏和刘盈那样,走他们的老路。

慕容

孝隽曾经带领兵马侵扰我们大唐的边境,杀死了大唐许多子民,掠夺了众多的财物。

此次,他们趁着高阳公主即将大婚之机,混进了长安城。

恰巧他们被承乾所捉,依照朕的意思,将他们全部诛杀也就算了。

可是,承乾却苦苦地替他们求情,说什么要把他们送回吐吐谷浑,和吐谷浑再做一次谈判,企图让伏允可汗臣服于大唐,你说他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太过简单了?

他的性格是不是柔弱了些?”

魏征沉思了半晌,缓缓道:“微臣以为太子考虑问题,很全面,并没有什么过错。

当初,刘邦和陆贾曾经探讨过一个问题:刘邦说,老子并不需要那些儒生,不需要那些文人,老子是在马上得天下的。

陆贾就说,你能马上得天下,难道能马上治天下吗?

这里就涉及治国理念的问题。

当初,天下诸侯割据,陛下讨伐薛举、薛仁杲父子、刘武周、王世充、刘黑闼和窦建德等人的时候,必须要采取铁腕措施,将他们斩尽诛绝。

如今,天下已经平定了,咱们要降服大唐周边诸国,就得恩威并用。

去年,我们已经灭了东突厥,这就是立威,借着这个威势,所以,太子和越王才能招降党项。

如果太子通过这次的事情能让吐谷浑彻底降服大唐的话,那么,岂不是要少死很多人吗?

而且,吐谷浑的内部也分为两种势力,以慕容顺为代表的那股势力是要降服大唐的,只是天柱王那个人非常顽固,一心要与大唐对抗。

如果太子所采用的策略得当的话,是完全有可能让吐谷浑臣服于我们大唐的。

所以,微臣认为太子的想法并没有过错,完全可以一试。

如果实在不行,我们再兴兵讨伐吐谷浑,那么,到那时吐谷浑也是没理。

我们就会出师有名。

所以,太子的性格并非仁弱,他和扶苏、刘盈不一样,这是一种策略。”

经过魏征的分析,李世民也觉得他说得有一定的道理。

李世民翻阅着手里那本他最爱读的《群书治要》,然后说:“承乾有一个问题,就是在著书立说这一块有点欠缺。

泰儿读书甚多,所以,朕让他编撰了《括地志》,而且,《括地志》这本书的前面几卷,朕已经看了,编写得相当不错,内容十分详实。

承乾在这方面就不行了,如果他能像李泰那样,编纂出一本书出来的话,最起码说明他是一个有知识,有见解的人。”

魏征听到这里,微微一笑:“想当年,诸葛亮在隆中时,读书观其大略,意思就是不寻章摘句,不抠字眼,而是抓住了要领。

晋朝的陶渊明也说,喜读书,不求甚解。

他们俩的意思差不多。

这才叫会读书,而不是做一个书呆子。

太子将来是要做皇帝的,他的主要任务是治国,并不是做学问,就像曹操选世子的时候,为什么不选文章写得特别好的曹植,却选曹丕做自己的继承人呢?

道理也是一样的。

所以,陛下不必苛求这一点,会写文章的人不一定会治国,会治国的人也不一定非得文章写得多么好呀。”

闻言,李世民心想这牛鼻子老道说什么都是一套一套的,说什么都有理,不过,他说的好像也有几分道理。

恰巧此时,李承乾来了,跪伏在地上,口称:“父皇!”

李世民低头看了看他:“起来吧!”

“诺!”李承乾站起身来,又向魏征行了师礼,态度恭敬。

魏征也以礼相还。

“朕问你,最近在做些什么?”

“启禀父皇,儿臣正在撰写一部书。”李承乾神态自若。

“哦,你也在著书立说。”

“是的,最近儿臣读了《史记》《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有感而发,所以,打算自己写一本。”

李世民微微颔首:“你的这个想法倒是不错,那么,你写的叫什么书!”

“儿臣撰写的书叫《资治通鉴》。”

“是吗?这个书名倒是不错,写了多少了?”

“已经写了十卷,这是前面的两卷。”李承乾说着从怀里掏出两卷书来。

“拿给朕看。”

李承乾把那两卷书递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打开第一卷观看,读了开头,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资治通鉴》开篇从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始写起,说的是关于三家分晋的那段历史,以及关于礼法的问题。

李世民越读越觉得好,爱不释手。

他把第一卷看完了之后,递给了魏征。

魏征打开观看,也是频频点头。

魏征笑道:“刚刚陛下还在和微臣探讨太子没有著书立说的问题,没想到你这是闷头干大事啊。

据微臣来看,这部书已经可以和司马迁的《史记》相媲美了,无论是文笔,还是见解都堪上乘。”

李承乾心想虽然这

部书的是司马光所编纂的,但是,其中也掺杂了自己许多的观点在里面:“老师谬赞了。”

李世民称赞道:“这本书的确很好,书中交代得很清楚,智伯的实力那么雄厚,为什么晋最终会灭亡,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了。

如果不是那样的话,秦国怎么能够一统天下呢?

晋国就在秦国的东边。

晋国若是强大的话,秦国是无法东向的。

晋国的实力原本是最强的,所处的位置也是天下之腹,晋国原本是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却由于智伯的狂妄、贪婪,不会使用人才,也不识人等原因,最终,导致晋国的灭亡。

这里面谈到了礼法的问题,天下的形势就是这样,做君主的要遵守君主的礼节,做臣子,要遵守做臣子的礼仪。

周天子首先破坏了礼法的规矩,这也是天下大乱的根源所在啊!”

李承乾再次施礼:“父皇所言极是。

因此,儿臣认为之所以后来天下会大乱,其根源就在于三家分晋。

如果周天子自己遵守礼的制度,那么天下的秩序便不会乱;

如果晋没有被韩,赵,魏三家瓜分,那么,就不会有齐、楚、燕、赵、韩、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也就没有秦一统六国这些事了。

有那么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刘邦原是一泗水亭长,手提三尺剑,斩蛇起义,经过七年的奋斗,最终,刘邦击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

这一切的根源,难道不是因为三家分晋所致吗?

因此,儿臣以为编撰这部书,可以让我们更加清醒地看清历史,可以学习前人治国的经验,吸取那些失败的教训,从而能使得大唐蒸蒸日上,繁荣富强,国泰民安。”

李世民今日心情高兴:“承乾,你说得很好,那么,你在东宫那边是不是要成立一个馆,你可以招纳一些士人,帮着你一起撰写此书。”

闻言,李承乾当即跪伏于地,口中说道:“父皇,儿臣打算成立崇文馆,其目的就是为了保管东宫的图书、典籍,大家可以在一起讨论经学,同时,搜集各种史料,更加详实地编撰《资治通鉴》。”

“好,朕准奏!你这边成立崇文馆,所需的经费,回头朕拨给你。”

“谢父皇!”

“你还有别的要求吗?”

“没有了。”

“还有一件事,朕要和你商量一下。”

李承乾不知道李世民口中所说的是什么事。

“请父皇示下!”

“你已经行了冠礼,按照规矩,应当给你选一名太子妃了,你母后的意思是要让秘书丞苏亶的长女苏婉做你的太子妃,你可愿意?”

“这——,儿臣以为,儿臣的年龄还小,现在正是求学的黄金时间,而且,目前正在编撰《资治通鉴》这部书,每天还要批阅奏章,这事儿能不能再缓一缓?”

李世民听了,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是太子,没有太子妃怎么能行呢?

朕也听说了苏婉姑娘非常贤淑,知书达理,聪明过人,饱读诗书,她不是能背出《韩非子》那本书吗?

这样的记忆力谁能做得到呢?

她可以算得上是一位才女了,而且苏亶为人低调、谦恭,从来不显山露水,对朝廷也是忠心耿耿,因此,这件事我和你的母后商量过了,一致认为苏婉是太子妃的不二人选。

这件事,最近你们就把亲定了吧。”

李承乾见他父皇说得那么肯定,也不必再推辞了。

其实,他心里也是很喜欢苏婉的,他也不是不乐意,只是觉得年龄尚幼,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什么功业。

既然父皇和母后已经定下这件事了,他也就不便再推辞了。

“父皇,虽然说长孙冲是舅舅的儿子,和儿臣是表兄弟,咱们年龄也相当,但是,儿臣听说他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将来,如果把李丽质嫁给他的话,会生活得幸福吗?”

李世民倒背着双手,在厅堂内来回走动:“这件事,朕和你的母后也已经商量过了,说实话,长孙冲的形象是不太好。

但是,咱们不能以貌取人嘛,男人最重要的还是才华。

他之前是有一点儿纨绔子弟的习气,但是,朕听说,最近,他已经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

听说,他经常去向杜荷请教学问,学习书法。

既然他已经改了,那咱们就不能把他一棍子打死。”

“父皇,人们常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想要一个人改变自己的本性是很难的,想当初,杨广在没有夺得太子之位以前,不也很善于伪装自己吗?

他明明是一个爱好奢华的人,却表现出十分简朴的样子;

他明明沉迷酒色,却有意把宫中的妃嫔全部打发了出去,独宠萧皇后一人。

可是,一旦等到他夺得了太子之位之后,便露出了本来的面目,他好大喜功,修建洛阳城和显仁宫,据说,他为了修建显仁宫,动用了两百万的民力,死伤了几十万人。”

李世民说:“虽然隋炀帝是

个亡国之君,但是,我们也不能说他一无是处。

他开凿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这样一来,运输粮食,军队都非常方便,也加强了南北的流通。

他曾经向南攻伐了琉球岛,向北攻击了契丹,收复了营州。

向西讨伐西突厥,使得西突厥臣服于隋,泥撅处罗可汗来到大兴城做隋的臣子;

隋炀帝曾经收复了吐谷浑,打跑了伏允可汗,并在吐谷浑设立了四郡。

当时,北方的东突厥也是臣服于隋的,启民可汗对隋朝忠心不二,后来,始毕可汗曾经把隋炀帝围困在雁门关,是朕和云定兴带领军队前去救出了隋炀帝的。

后来,始毕可汗也遣使和隋修复了关系。

应该说,隋炀帝还是有一定作为的。

他曾经嘲笑汉武帝攻打匈奴时,没有越过黄河,只是到黄河边上,凝视着北方。

而隋炀帝却是亲自率军巡游张掖的,虽然那一次,他们走到大斗拔谷时,六月飞雪,天气奇冷无比,带去的军队死伤十之七八,包括他的姐姐杨丽华被冻死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毕竟隋炀帝是率领军队跨过黄河的。

而且,隋炀帝是个很有才情的人,他曾经嘲笑历史上的那些帝王,比如说汉高祖刘邦,说他太过粗俗,动辄骂人,不爱读书;

又说陈后主只会做《玉树后庭花》,终日只知宠爱张丽华,最终,亡了国。

也就是说,历代君王,往往有本事的没有才情,有才情的没有治国能力,而隋炀帝自认为自己是既有才情,也有治国能力的君主。

他的很多诗词歌赋,朕都很喜欢。

而他之所以最终会亡国,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三征高句丽都以失败告终,耗费了巨大的民力,物力,财力。

再加上瓦岗的翟让、李密、河北的窦建德,以及盱眙的王薄、孟让等人在内作乱,最终,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所杀,身死国灭。

隋朝二世而亡是值得我们吸取经验教训的。

至于长孙冲,他的城府怎么可能会有隋炀帝那么深呢?

你舅舅教子也是很严的,朕相信他已经痛改前非,是真心实意,认认真真地去向杜荷学习的。

他也不去赌局了,如果他已经真心悔恨了的话,朕以为,我们当相信他。”

李承乾说:“父皇,儿臣还有一件事要向你禀报。”

“什么事?”

“长孙冲和李泰一起前往终南山的道观之中,拜访了李淳风。”

李世民听了之后,一皱眉,因为他也听说过李淳风这个人。

“李淳风不是一个术士吗?”

魏征在旁边补充道:“陛下,李淳风的确是一个术士,而且,他不是一般的术士,他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威望极高。

据说,他有半仙之体,会炼制丹药,能使人长生不老,而且,他前知500年,后知500载,甚至可以看出一个王朝的国运。”

“是吗?”李世民对李淳风也感了兴趣,“你们还知道关于李淳风的哪些事情?”

“据微臣所知,李淳风隐居在终南山上,就是为了待时而动,他并非什么真正的隐士。

他还是想出山为官的。”

李世民听到这里,沉思片刻,问道:“那么,李泰和长孙冲为什么要前去拜访李淳风呢?”

李承乾说:“自古以来,这些术士往往都是祸国殃民之辈,比如,在秦朝时,徐福、卢生就骗秦始皇说什么可以寻找神仙,求得长生不老之药。

他们从秦始皇那里骗得的钱财不计其数,还有三千名童男童女。

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对于求仙问药之事,也很感兴趣。

那李少君说自己已经几百岁了,竟然还能还返老还童,那个栾大更是深得汉武帝的信任,汉武帝竟然把自己的女儿卫长公主都嫁给了他。

栾大当时也是权倾朝野的人物。

当然,汉武帝是一代明君,最终,他发现了栾大的阴谋,知道栾大欺骗了自己,并将他处死。

因此,儿臣以为,术士所说的话,是不足以相信的。

李泰、长孙冲和那样的人接触久了,恐怕不会是什么好事。

李世民想了想,道:“这样吧,明天早上让长孙冲过来,朕要当面考考他。

如果他考试过关了,朕就把李丽质许配给他;

如果他不能过关的话,这门亲事就此作罢!”

“父皇圣明!”

一转眼就到了四月十六。

这一天,高阳公主和房遗爱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西域诸国果然都派遣使者前来祝贺,那场面极为宏大、热闹、喜庆,轰动了整个长安城。

房遗爱和高阳公主拜了天地。

到了晚上,等到宾客散去,有人把高阳公主送进了洞房。

那洞房自然也布置得十分奢华、瑰丽、喜庆。

高阳公主顶着盖头坐在榻上,可是,令她感到奇怪的是,左等房遗爱不来,右等还是不见他人影。

一直等到夜

里三更,房遗爱还是没来,高阳公主坐不住了。

她一伸手把头上的顶盖揭去,冲着门外喊了一声:“来人啊!”

这时,从门外进来一名婢女,正是春花,施礼道:“请问公主有什么吩咐?”

“房遗爱人呢?怎么到现在还不见他回来?”高阳公主没好气地问道。

“奴婢不知!可能还在陪客人喝酒!”

“你快去找找,看他死到哪里去了!”

“诺!”春花答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

大约又过了半个时辰,春花从门外进来了,向高阳公主禀报:“驸马今天喝得太多了,已经醉得人事不知,被人送进了太医署。”

“什么?今天是我们大喜的日子,他却让要让我一个人独守空房吗?”高阳公主听到这里,真是恨得牙根痒痒,恨不得咬他两口。

“公主切莫生气,只因来的宾客太多,一个人敬驸马一杯酒,驸马也招架不住呀。”

高阳公主听他这么一说,想想也是这个理,他强忍了怒气,然后说道:“那你去把礼单拿来我看!”

“诺!”

不一会儿,春花把那一份礼单拿来让高阳公主过目。

高阳公主一看,不愧是首辅大臣家中办喜事,上面果然有很多财礼,都是一些王公大臣、幕僚送来的,起码价值几十万两银子。

高阳公主有自己的小金库,她指挥家丁和婢女把所有的贺礼搬运到自己的小金库里去了,也就是说,这些好东西都归她所有了。

有人把这件事禀报给了房玄龄。

房玄龄一想,高阳公主是皇帝的女儿,深受李世民的宠爱,十分骄横,他也不敢得罪,再说了,现在已经是一家人了,他也不便说些什么,摆了摆手:“随她去吧!”

就这么一下子,高阳公主富得流油。

她心里想的是辩机在大兴善寺吃斋念佛,日子过得非常的清苦,改日给辩机送去一些钱财,改善一下他的生活。

可是,她要以什么样的理由去见辩机呢?

那一夜,房遗爱终究没有回来。

其实,他并不是喝多了,而是他害怕面对高阳公主。

如果高阳公主要求与她行房,他可怎么办呢?

于是,他躲到了城外的宅子里,和虬天娇在一起。

房遗爱穿着新郎官的服饰,胸前还戴着一朵大红花,来到了虬天娇的房中。

虬天娇一看是他来了,倒是觉得十分意外,道:“新郎官,你是不是走错地方了?

你今天晚上不应该去陪高阳公主吗?

你怎么到我这里来了?”

房遗爱唉声叹气,无精打采,在桌子边上坐下了。

虬天娇给他倒了一碗茶。

房遗爱端起茶碗,一口气灌了下去,然后,用袍袖一抹嘴:“别提了,无论是之前的那个医官,还是秦勇,开的那些药都不顶用啊。”

虬天娇白了他一眼:“你这人也真是的,你怎么能怪秦勇呢?

秦勇和你是怎么说的?让你一个月内,不要贪酒,不要接近女色,可是,你是怎么干的呢?

你不听劝呀,你不听医官的话,就在那瞎折腾,这样能好的了吗?”

房遗爱拉着虬天娇的手说:“其实,我心里最喜欢的人还是你啊。”

“拉倒吧,你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呢?你都和高阳公主成亲了,我又算个啥?”

房遗爱只好安慰她说:“这件事是我对不起你,但是,我也是身不由己呀。”

房遗爱又拿出一个项链送给了虬天娇。

虬天娇却说:“你是在拿这些东西来忽悠我吗?”

“我现在心乱如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呀。”

“你躲得了初一,能躲得了十五吗?

你这样躲着高阳公主不见,也不是办法呀。

难道说,你们成了亲,从今以后,都不在一起睡觉吗?

要是那样的话,你们还是夫妻吗?”

“我也正在为此事发愁呢!”房遗爱手托着腮帮子,两眼无神,愁容满面。

“如果你真的不想和高阳公主同房的话,我倒是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

“你不妨如此这般。”

房遗爱听了之后笑了:“还是你鬼点子多啊!”

“来来来,今天晚上,我就在这里睡了,咱俩冲一波!”

“去你的吧!抓紧时间,想办法把你的自身问题给解决好!

你还冲什么冲啊。

再说了,你能冲得动吗?”

房遗爱哪管这些,把她抱在怀里又亲又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