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李淳风忽悠越王,阎婉煽风点火
紫宸殿。
李世民坐在文案内,正在阅览奏章,魏征侍立在一旁。
突然,李世民站起身来,用手在文案上一拍,怒道:“反了,真是反了!”
魏征也是吓了一跳,因为他从未见过李世民发这么大的火,赶紧劝说道:“陛下请息怒,发生了什么事?”
李世民把手里的那份奏章递给了魏征。
魏征接过来一看,见上面大致的意思是说,焉耆和西突厥、龟兹联合侵犯大唐的敦煌,并且屠了一座城,斩杀当地的百姓数千人,掳掠各种牛、马、羊等牲畜无数。
魏征看了之后,也是吃了一惊。
“陛下,看来焉耆图谋不轨呀。”
“朕对他们一忍再忍,一让再让!
焉耆不到我们长安来朝贡,朕还没有问他们的罪,他们竟然敢侵犯敦煌。
如果他们继续东进的话,岂不是要打到长安来了吗?
你说,那些西域诸国到底是什么意思?”
魏征想了想,手捻须髯,缓缓道:“这事也不奇怪呀。”
“此话怎讲?”
“去年,我们消灭了东突厥,这本来就不是一件小事儿,也不仅仅是消灭东突厥一个国家的事儿,这对整个西域来说,震动都非常大。
这就好比敲山震虎,西域诸国也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呀。
今年,我们先是招降了党项,把党项改为羁縻州,拓跋赤辞和其他七部首领臣服于大唐;
紧接着我们又兴兵十万灭了吐谷浑,这么一来,就会使得西域诸国心惊胆寒。
他们也要考虑自身的生存和安全问题呀。
所以,他们就会自觉地联合起来对付我们大唐,而且焉耆和西突厥联了姻,这么一来,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更加巩固了。”
李世民听了之后,眼望着西方点了点头,道:“爱卿,你说的是。
朕并非喜欢打仗,可是,你是知道的,东突厥屡次率兵南下,已经打到了马邑、并州等地,朕不得不给予还击。
吐谷浑伏允可汗,指使天柱王等人率兵侵犯我大唐的边境达多达20余次。
朕都不予计较,遣使和他们修好,并且把他们一百多名俘虏送了回去。
他们却认为朕软弱可欺,不把咱们大唐放在眼里,是可忍,孰不可忍?朕迫不得已才兴兵讨伐吐谷浑。”
“陛下,也正因为这件事,西域诸国惶恐不安,因为当初越王率兵讨伐的时候,西域诸国是派兵增援吐谷浑的。
他们害怕咱们大唐找他们算账,所以,才会联姻,以此来巩固联盟。”
李世民眼望着西方,神情凝重:“爱卿,你认为此事当如何处置好呢?”
魏征不急不忙:“当初,匈奴侵犯汉朝的时候,汉武帝为了打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
汉武帝为什么这么做呢?
因为匈奴曾经击杀了大月氏的国王,并且把大月氏国王的头颅砍下来,做成了酒樽,从此,两国结下了不解之仇。
所以,汉武帝就想着,找到大月氏,然后和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夹击匈奴,这样一来,汉朝的胜算就更大了。
不巧的是,张骞路过匈奴王庭时,却被扣押在匈奴十几年。
后来,张骞终于得到了一个机会逃脱了。
可是,当他到达大月氏时,大月氏人的思想已经改变了。
因为那时他们已经生活得很好了,忘记了仇恨。
大月氏的首领们在一起开了一个会,最终,放弃了复仇。
虽然张骞联合大月氏对抗匈奴的初衷没有实现,却开辟了丝绸之路,使汉朝的疆域向西域的方向又拓展了许多。
有鉴于此,我们不妨也联合西域的某个国家,共同对抗焉耆。
如果此计划成功了,西域诸国就会减少一个盟友,而我们大唐则会增加一份力量,我们的胜算就更大了。”
李世民听了之后,微微颔首:“你觉得咱们联合哪个国家比较好呢?”
“想当年,高昌是投降了隋朝廷的。
如今,他们对大唐的态度也不甚明朗,我们可以想办法争取过来。”
“爱卿,言之有理。”
李世民对贴身太监王德说:“去把李承乾给朕叫来!”
“诺!”王德答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
时间不长,李承乾来了,跪伏于地,口称:“父皇!”
“起来吧!”
“诺!”
李承乾起身之后,又向魏征行了师礼。
魏征以礼相还。
李世民见李承乾的脚疾已经康复了,心里感到很是安慰。
他详细地询问了李承乾治愈脚疾的经过。
李承乾便把巧遇孙思邈的经过讲述了一遍。
李世民和魏征听了之后也是惊叹不已。
李世民道:“你是说你和苏婉骑着一只大鸟飞到了蓬莱仙岛。”
“是的,父皇!”
“那只
神鸟何在呀?”
“回父皇的话,它的行踪不确定,有时候在人头山上,有时候在蓬莱仙岛,偶尔也会飞到东宫来。”
“下次,如果无敌大将军再到东宫来的话,得让朕见见。”
“诺!”李承乾心想原来父皇也是个很有好奇心的人啊。
李世民长叹了一声,道:“想当年秦始皇的愿望就是到蓬莱仙岛去看一看,和神仙在一起交游。
但是,他一辈子都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啊!”
魏征说:“陛下,这世上哪里有神仙呢?
那些不过都是传说。”
“孙思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啊。
朕曾经多次请他入朝为官,打算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博士,他都不愿意,竟然躲到了万里之外,还带走了像卢照邻那么有学问的人。
看来,朕还是有失德之处啊,要不然那些有本事的人为什么不愿意到朝廷来为官呢?”
李承乾说:“父皇不必过于自责。
孙思邈主要是受庄子的思想影响太大了。
他认为当官就是一种束缚,就会失去自由。
他追求的是一种道法自然的自由生活!
官场不太适合他。”
李世民听了,觉得李承乾说得也对:“人各有志,不可勉强!”
“父皇,今天把儿臣叫过来,所谓何事?”
“你先看看那份奏章。”李世民又让魏征把那份奏章递给了李承乾。
李承乾接过奏章,展开观看,也很吃惊,焉耆率兵侵犯敦煌,这事儿,他事先并没有听说。
“父皇,这件事你打算怎么处理呢?”
“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两国交战,应当先礼而后兵。
焉耆率兵侵犯敦煌,杀死了我们大唐那么多的子民,掳走了众多的财物,似此等残暴行为是我们无法容忍的!”
李承乾心想怪不得称心他们会遇到焉耆那些人,可能是那些人进犯了大唐边境之后,在返回的途中,发现了称心他们,捎带脚把他们给抢了。
李世民又把魏征要把高昌争取过来的建议讲述了一遍。
李承乾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当即说道:“儿臣愿意出使高昌,把高昌给争取过来,然后,再出使焉耆,向他们讨回一个公道。”
闻言,李世民摇了摇头:“此次出使非比以前,十分凶险,你去的话,朕不太放心啊。”
“父皇,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纵然焉耆非常凶残,我想他们也不会不懂得这个道理。”
李世民仍然摇头:“不妥,如果人家把你扣留,又怎么办呢?”
“请父皇放心!儿臣不会有事儿的。”李承乾语气坚定。
李世民心里不托底,抬眼看向魏征,那意思是征询魏征的意见。
魏征点了点头,道:“陛下,太子有了出使西域的经验,已经今非昔比了。
而且,太子的脚疾已经康复了。
他的功夫也不错,可以让太子放手一搏。
如果此次出使成功的话,那么,高昌国将会臣服于大唐,剩下的那几个国家也就不足为惧了。”
李世民道:“此事容朕三思。”
弘福寺。
“咚咚咚!”
窥基和四名师兄弟正在禅堂内抄写佛经卷宗,听见外面有人在敲院门。
窥基站起身来,来到院门边上,把院门打开,发现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位绝色美女,衣衫华贵,气度不凡!
那美女双手掐腰,面如寒霜,问道:“你便是窥基吗?”
窥基听了,也是一愣,心想自己什么时候认识了这么漂亮的姑娘。
“阿弥陀佛,正是贫僧。请问女施主是谁?”
窥基的话音未落,只听“啪啪”两声响,窥基的左右腮帮子上挨了两记响脆的耳光。
窥基的左右脸颊上各起了五道红印,顿时,肿起了老高,他只觉得火辣辣的疼。
他也被打蒙了,手捂着腮帮子问道:“女施主是哪位?为何要打贫僧?”
来者非别,正是高阳公主。
只听高阳公主说:“本公……我听说弘福寺聚集了一伙秃驴,专门干一些偷盗奸淫的事儿!
我今日前来就是要把你们扭送至大理寺治罪!”
就在这时,从高阳公主的身后一下子窜出来二十多名家丁,手里拿着刀枪棍棒,一个个横眉立目,瞪着窥基和那四名僧人。
窥基和那四名僧人见对方人多,虽然心中有气,却都不敢轻举妄动。
“把他们都给我捆起来!”
高阳公主手下的那些家丁不容分说,闯上前去,拿绳子便把他们捆绑了起来!
窥基心想如果真的把自己送到大理寺审理,那就全完了,谁不知道大理寺的戴胄铁面无私?那就是个活阎王!
高阳公主命人把窥基带到禅房内单独审问。
那窥基跪在地上,哀求道:“女施主,我们往日无冤,近日无仇!
恳请女施主网开一面,把我们都饶了吧!
我们只是在此抄写经文,哪里有什么偷盗奸淫的行为呢?那些纯属是谣言呐!
我们可都是遵守寺规的僧人呀。”
高阳公主看着他,冷笑了一声:“世上的事情从来都没有空穴来风的,我且问你,你可曾见到一个玉枕?”
窥基闻听此言,脸色大变,却故意装糊涂:“贫僧不知女施主说的是何物。”
高阳公主听他这么一说,把手扬起,那窥基吓得向后躲闪。
“你不知道,是吧?我马上让人把你的两只爪子斩下来扔出去喂狗,你信不信?”
窥基一看,面前的这个女人太过凶悍,自己今天恐怕在劫难逃,而且,看来对方已经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否则,人家怎么会说这样的话呢?
“你说是不说?”高阳公主再次问道。
窥基吓得一哆嗦,道:“好,贫僧说!
实不相瞒,贫僧是在辩机的房间里发现那个玉枕的。
当时,贫僧觉得那个玉枕挺好看的,贫僧趁着辩机不在禅房里,便把它拿了过来,准备当掉。”
“那玉枕现在何处?”
“贫……贫僧把它送给了苏瑰。
苏瑰?他不是禁军中的定远将军吗?不是苏婉的弟弟吗?”
“正是他!”
“你为什么要把玉枕送给他?”
“当时的情况是……。”窥基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好了,因为当时他在朱雀大街上偷了苏婉的东西,被苏瑰追得没办法,所以,打算用玉枕贿赂一下苏瑰。
没想到那苏瑰太坏了,收了他的东西,也没有把他给饶了。
“你还不快说?”高阳公主把眼一瞪。
窥基把心一横,便把那天发生的事讲述了一遍。
“怎么样?我就说你们偷盗吧,你现在没话可说了吧?
不过,你们胆子可不小,竟然敢偷太子妃的东西,那你们岂不是找倒霉嘛?”
“当时,贫僧也不知道她就是太子妃呀。
贫僧若知道她是太子妃,就是借贫僧十个胆子也不敢偷他的东西啊。
我们也是没办法,师父已经好几个月没给我们发月例了,我们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你说,这日子怎么过?”
高阳公主说:“有困难可以想办法,但是,这绝对不是你们偷盗的理由。”
“女施主教训的是,下次,贫僧再也不敢了。”
高阳公主想了想,道:“那个玉枕尚未找到,这件事还没有完。
你们几个暂时就委屈一下,我把你们关押到我的柴房里,不过,你们放心,一日三餐好吃好喝。有酒,有肉!”
“阿弥陀佛,罪过,罪过,出家人不吃荤,不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