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苏婉:虬髯客,红拂女你们受惊了!(万更求订阅)
房玄龄接着说:“秦国之所以能强大起来,和秦国的七位君主有着很大的关系。
他们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时刻没有忘记祖上创业之艰难。
秦孝公重用了商鞅,实行商鞅变法,使秦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小国逐渐变得强大了起来。
在秦孝公之后的几位君主中,都非常努力,尤其是秦昭襄王重用了范雎,采用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得一寸土地,便是一寸土地,为秦国统一六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范雎是一位奇才,正因为他的出现,秦昭襄王才得以掌控国家权力,向东发展。
当然,秦昭襄王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和他重用白起也有很大的关系。
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坑杀了赵国四十五万军队,从而使赵国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能力,使秦国一跃成为天下最强大的国家。”
红拂女听到这里,说:“由此可见,秦昭襄王善于识别人才和使用人才。”
房玄龄点了点头道:“你说得没错。
商鞅、张怡和范雎等,他们都来自魏国,但是,魏王容不得他们,不给他们提供施展自己才华和抱负的机会。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秦王和当初的秦昭襄王有点相似,海纳百川,任人唯贤。
他并没有计较范雎的出身,大胆地提拔和重用。”
“秦王有你这样的贤相辅助,难道不是他的福气吗?”红拂女笑问道。
房玄龄哈哈一笑:“与其说是秦王的福气,倒不如说是我的幸运。
我若没有遇到秦王,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是秦王给了我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啊。
等到秦始皇嬴政亲政之后,他便重用了丞相李斯,不得不说,李斯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
他不但小篆写得好,而且,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为秦国献计献策,从而加快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王翦,王贲父子是立了大功的,六国大多都是被他们父子所灭。
而咱们秦王在争霸天下的过程中,李靖也是功不可没,成了独当一面的大将。”
红拂女听到这里,却皱起了眉头:“虽然说李靖立了一些功劳,但是,我总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
想想古代那些名将,比如白起,李牧,韩信等人的下场,我的后背便不由得发凉,不知道像这样的灾难有一天会不会降临到我们的头上。”
房玄龄听了之后,道:“一品夫人,你多虑了。
首先,当今的陛下不是那种乱杀功臣的帝王;
其次,李靖为官谦虚、低调、谨慎,从来不张扬。
所以,他肯定会平安无事的。
红拂女摇头道:“首辅大人,事情恐怕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就拿这一次唐军与焉耆开战来说,形势就很令人担忧啊,
李泰被任命为平西大都督,率领三万骑兵出征,可是,他却中了焉耆的埋伏,死伤了五千来人。
这些人都是唐军的精锐呀,由此可见,焉耆的军队是多么的强大,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而陛下却下旨让李靖到周边去调集军队,会不会让李靖出征,还很难说。
虽然在宴会之上,我已经替李靖再三表示推辞,但是,如果陛下真的下旨让他率军出征的话,他能说不去吗?”
红拂女说到这里神情变得忧虑了起来。
房玄龄察言观色,这才说道:“一品夫人,我今天来拜访你,也是想和你商量这件事儿。
我们知道,你、李靖还有虬髯客,你们三人,号称‘风尘三侠’,誓同生死。
虬髯客,当世的英雄,如今成了扶余国的国王,手下兵强马壮!
听说,他在宴会之上表示,要率军十万支援唐军攻打焉耆,不知可有此事?
红拂女一听,心想这房玄龄果然不是等闲之辈呀,耳目众多。
昨天晚上在宴会上所说的话,他现在都已经知晓了。
红拂女点了点头,道:“仲坚的确是这么说的。”
“我还听说,在宴会之上,陛下有让李承乾去把李泰替换回来的意思。”
“是的。李承乾和李泰都是李世民的儿子,他们俩谁做平西大都督有什么区别吗?”
房玄龄听了之后,哈哈一笑:“这自然是有区别的了,虽然他们俩都是皇上的儿子,可是一个是太子,一个是越王,那怎么能一样呢?
在这里我给你讲两个故事,等你听完了之后,或许就明白了。
在汉景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将军,名叫周亚夫,他乃太尉周勃之子。
周亚夫曾经率军平定了七国之乱,对于汉朝来说,功莫大焉。
可是,后来,他支持皇长子刘荣做太子。
汉景帝经过多次观察,认为刘荣不适合做太子。
如果把汉家的天下交给刘荣的话,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因此,汉景帝要把刘荣废掉。
周亚夫就坚决反对,说什
么刘荣是皇长子,并没有什么过错,废长立幼于社稷不利。
可是,汉景帝是一个只做不说的人,他决定的事情,谁也无法更改。
汉景帝还是把刘荣给废了,立了刘彻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无人能比,由此可见,汉景帝眼光独到,慧眼识人。
但是,为此,汉景帝与周亚夫君臣二人的关系非常紧张,到最后汉景帝抓了周亚夫的一招之错,把他投入了大牢,到最后,周亚夫死在了狱中。
一代名将就这样窝窝囊囊地死了。
再说东吴名将陆逊,陆逊对于东吴来说,立下的功劳也是非常大的,
首先,他献了奇计偷袭了关羽,把荆州给夺了回来,解除了东吴在长江上游的威胁。
后来,刘备听说关羽被东吴害死了,兴七十万大军来攻打东吴。
当时,整个东吴,惧怕刘备,乱作一团。
最后,还是陆逊挑起了大梁,率军抵抗刘备,夷陵一战火烧刘备的军营,大获全胜。
而且,在石亭之战中,他又重创了魏军。
可以这么说,东吴如果没有陆逊的话,恐怕早就不复存在了,可是,陆逊立了这么大的功劳,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陆逊是东吴的第四任大都督,在此之前有周瑜、鲁肃和吕蒙,但是,奇怪的是,东吴的四位大都督都没有得到善终。”
红拂女听到这里,不禁好奇地问道:“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难道只是巧合吗?”
“孙权有七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孙登、次子孙虑、三子孙和、四子孙霸、五子孙奋、六子孙休和七子孙亮。
孙权立长子孙登为太子,可是,孙登的身体不好,33岁时病死了,而且,在此之前,次子孙虑也已经死了。
这么一来,三子孙和便顺理成章地被立为太子。
后来,孙权又偏爱孙霸,想改立孙霸为太子。
以陆逊为首的江东士族力保孙和,但是孙氏家族却力挺孙霸。
本来皇家的事情,大臣都应该回避的,可是,陆逊却反其道而行之。
陆逊曾经多次向孙权上书,阐述废长立幼的害处。
但是,孙权不听,后来,孙和渐渐失势,孙霸便萌生了谋害孙和的心思。
孙霸的阴谋被孙权发现后,孙权十分震怒,将他赐死。
孙权立幼子孙亮为储君。
当初孙策曾经是袁术的部下,袁术命他率军攻打庐江。
庐江太守是陆康,陆康是陆逊的叔父。
后来,庐江被攻陷了,陆康也死了。
所以,孙家和陆家本来就有家仇国恨。
啊,如今陆逊功高震主,在朝堂之上位高权重。
到了孙权晚年,担心陆逊难以驾驭,于是,孙权便想着把陆逊给除掉。
最后陆逊郁郁而终。
周亚夫和陆逊都是要保太子的,最终的下场却非常悲惨。”
红拂女听到这里似有所悟,难道说大臣保着皇长子,做太子结局都会很悲惨吗?”
“这件事不可一概而论,主要还看谁在做皇帝。
不可否认的是,汉景帝和孙权都是明君。
曹操曾经说过,孙子当如孙仲谋。
想当年曹操率领八十三万大军南下,攻打孙权,却在赤壁一战中被东吴打得落花流水;
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一怒之下,兴七十万大军顺江而下,也被孙权打得一败涂地。
咱们抛开远的,再说近的,隋文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文治武功在历史上也是排得上号的,他也是立了长子杨勇为太子的。
当时高颎和贺若弼是力保杨勇的。
可是,后来,等到杨广继位之后,便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诽谤朝廷,把他们俩给杀了。”
红拂女听到这里,若有所悟,道:“照你的意思是,如果是皇帝是明君,就不能保着皇长子做太子,否则的话,下场会很惨!”
“也有你这么一说,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红拂女听房玄龄这么一说,脸色都变了,紧张不安了起来:“首辅大人,实不相瞒,李靖对于谁做太子,谁当王,这些事情,一直都是避而远之,从来也不妄议,他也没有支持谁或者说反对谁!
只是这一次,皇上让他到周边去调集军队,然后,支援唐军攻打焉耆。
如果说,皇上真的把李承乾派上去,把李泰替换下来的话,那不就等于说,李靖在支持李承乾吗?”
房玄龄点了点头,道:“这就是事实上的支持呀!
如果是那样的话,皇上和朝中的文武大臣肯定会认为李靖站在李成前这一边。
可能你有所不知,包括李承乾的舅舅长孙无忌,也没有站在太子那一边呀,相反,他经常说为善聪明,前途不可限量。”
“长孙无忌时常夸赞李治?”
“是的。”
“那李治不是还很小吗?他说这样的话,又是什么用意呢?”
房玄龄笑而不答。
红拂女沉吟了片刻,问道:“那可怎么办呢?
李靖可不想趟这洪水。”
房玄龄劝慰她说:“一品夫人,你不必太紧张,这件事我可以给你出一个主意。”
“哦,首辅大人,有什么好主意?”
“你就让李靖称病,然后向朝廷推荐郭孝恪,让他统兵去征战,这样不就没事了吗?
功劳太大,功高震主,也不是一件好事儿。”
红拂女听到这里,拍案叫绝:“这个主意不错!我现在哪里希望李靖再立什么功劳呢,只希望他身体好就行了,最好是辞官不做,找一个地方安度晚年即可。”
房玄龄听了之后,摇了摇头,道:“你也不必过于紧张,也不要有这样的想法。
此时,如果李靖辞官的话,反而会引起皇上的疑心。”
“你说的也是。”
“还有一件事,就是虬髯客打算调集十万军队支援李承乾,这件事恐怕也不太妥当。
难道虬髯客是真的打算这样做吗?”
今天早上,虬髯客就到红拂女这里来过,
他对红拂女说,他要兵分两路,一路对付李元礼,一路支援唐军攻打焉耆。
红拂女就问,你真的打算这样干吗?
虬髯客说,我防范李元礼是真的,支援唐军是假的,我不但不支援唐军,相反,我还要和唐军一较高下,我就想知道李世民和李承乾有多厉害,世人把他们父子俩都吹得神乎其神,把唐军说的,好像是天兵天将似的。
红拂女听了也是大惊失色,劝他不能这么干。
可是,虬髯客却很固执。
此时,房玄龄也问到了这件事,红拂女则说:“至于张仲坚到底想怎么干,也不是我所能左右的啊。”
房玄龄看看左右无人,把声音压低了说:“如果说,依然是越王在前方领军讨伐焉耆的话,你可以建议虬髯客支持他。
如果换做是别人,那就算了吧。”
红拂女何等聪明,自然明白房玄龄的意思,也就是说,让虬髯客不要支援李承乾。
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红拂女的心中,虬髯客的生死是第一位的,因为他毕竟是虬天娇的父亲,其次,是李靖。
这些年来,李靖对红拂女也是非常体贴的。
红拂女听了之后,点了点头:“首辅大人,你说的话我记下了,回头我再和仲坚说一说。”
“你的女儿虬天娇在我们府上做事儿,可能有没关照到的地方,请你和李将军多多包涵。”
房玄龄作为首辅大人,能说出这样的话,对于红拂女来说,也算是不容易了。
红拂女勉强地笑了笑:“我知道房遗爱这孩子还是不错的。
他对天椒也很关照,但是,有时候身不由己,这些我能理解。”
房玄龄向红拂女做了一个揖:“一品夫人,你可真是善解人意呀。
本来房遗爱和高阳公主的亲事也是个意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他们俩认识了。
经过越王在中间撮合,成了亲。
但是不管怎么说,房遗爱和高阳公主已经成了亲,这是没法改变的事实。
虬天娇是一位好姑娘,不但本领出众,而且人样子长得又好,再加上你们这样的家庭背景,她将来必定会有一个好的归宿。”
红拂女听到这里,心里一阵发酸,因为早上虬髯客来的时候,已经把他和虬天娇所说的话讲述了一遍。
红拂女知道虬天娇的性格很执拗,一条道跑到黑,想要她回心转意,是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