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徐惠劝夫

晚上。

紫宸殿。

李世民忧心忡忡,满嘴是泡。

徐惠亲自端来了一碗燕窝:“陛下,你一天没吃东西了,趁热把燕窝吃了吧。”

李世民摆了摆手:“你放那儿吧。”

徐惠的一双眼睛看向李世民:“陛下,你身体要紧呀,你不吃东西怎么行呢?

要不我喂你吧。”

李世民又摇了摇头:“真吃不下呀。”

徐惠在旁边劝说道:“你不必太过担忧,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屯。

换一个角度想,虽然扶余国和李元礼的军队多达十几万,但是,他们攻城也有好几日,到目前为止,不也没把长安给打下来吗?

咱们的日子不好过,他们也不好过。

再说了,咱们城中粮草充足,他们呢,恐怕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吧。

咱们只要再坚持一段时间,各路勤王的兵马赶到这里,里应外合就可以把他们击退,然后,再趁机掩杀,可获全胜。

再说了,自古以来,藩王对抗朝廷的,有几个能取得胜利的?

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联合七国的兵马数十万,猛攻长安,最终,不也兵败身死了吗?”

听了徐惠的话,李世民的心里稍微宽慰了一些:“没想到你知道的还挺多。”

徐惠嫣然一笑:“陛下,臣妾不过是班门弄斧罢了。

勤王的信不是已经送出去了吗?

臣妾觉得他们应该很快就会来勤王了,尤其是太子李承乾。”

李世民听徐惠提到了太子,用鼻子哼了一声,骂道:“那个逆子恐怕巴不得朕早点死呢!”

徐惠听了,也是吓了一跳:“陛下,你何出此言呀?太子是你的儿子呀。”

李世民便把李承乾私自募兵,暗中成立丽景门,重用突厥人等事儿讲述了一遍。

徐惠听了之后,眉头深锁:“如果说太子募兵这件事和朝廷的制度有所抵触的话,那么,臣妾觉得太子之所以这么做,恐怕有他的难言之隐。

比如说,太子向你申请在高昌那面募兵,你会答应吗?”

“这——。”李世民有些犹豫。

“那边没有战事,估计你是不会同意的,而太子成立这支军队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震慑西域诸国。

而且事实证明,他的这支军队也派上了用场。

无论是征伐吐谷浑,还是征讨焉耆,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李世民看了看徐惠,问道:“莫不是承乾给了你什么好处?

所以,你替他说好话。”

徐惠一听,吓得“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陛下,那是从来没有的事儿,臣妾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

“虽然承乾是朕的儿子,但是,你别忘了,他也是朕的臣子。

他私自募兵就是别有用心。

还有那个称心,真是个妖人,男不男,女不女,他原本是一个乐童,没想到竟然成了什么丽景门的统领,由此可见,他的心机很深,竟然还会武艺。

承乾为什么要成立丽景门,他想打探什么?

他的目的何在?

还有那些突厥人,朕早就说过,靠不住的,汉人之中有那么多的优秀的人才,为什么非要用突厥人呢?”

徐惠的一双美眸看向李世民,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对此臣妾有不同观点哦。”

“哦?你说来听听。”

“如果臣妾没有记错的话,在汉武帝时期有一个匈奴人名叫金日磾,他是匈奴休屠王的儿子,后来,归降了大汉。

金日磾对汉武帝特别忠诚。

有一次,有人要暗中刺杀汉武帝,幸亏被金日磾及时发现了这个阴谋,汉武帝才免遭于难。

等到汉武帝临终之时,把金日磾列为四大托孤重臣之一。

可以说,金日磾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同时,在汉武帝时期还有一个匈奴人名叫堂邑父。

他战败被俘之后,投降了大汉,成了馆陶公主家的奴隶。

后来,张骞出使西域之时,看中了他,让他随同张骞一起出使。

堂邑父还是一个匈奴射雕手,箭法特别精湛。

到最后,张骞他们所带的粮食吃完了,就指望堂邑父用弓箭射杀鸟兽给他们充饥了。

张骞出使西域十几年,堂邑父一直不离不弃,保护着他,最终,护送他返回长安。

如果没有堂邑父的话,张骞恐怕早死多时了。

这两个人都不是汉人,都是匈奴人,可是,他们对大汉朝廷忠心耿耿。

据臣妾所知,阿史那社尔也是一个非常重信义的人,正因为如此,陛下才会把衡阳公主嫁给他,对吗?

无论是匈奴人还是突厥人,只要他们对朝廷忠心,陛下又何必有偏见呢?”

李世民听了徐惠所说的话,虽然心中也有几分赞成,但是,他嘴上不愿意承认自己偏执。

他把徐惠搀扶了起来:“即便如此,承乾的所作

所为也是不太妥当的。”

此时,常何从外面走了进来,跪伏于地,口称:“万岁!”

李世民低头看了看他,这几日常何也消瘦了不少:“你起来吧,有什么事儿?”

常何站起身来之后,从怀中掏出两封书信,递给了李世民:“请陛下过目!”

李世民一怔,问道:“这些是谁写给谁的信?”

常何禀报道:“其中一封是著作郎萧德言写给虬髯客的,另外一封是秘书郎顾胤写给李元礼的。”

“什么?这二人不是文学馆的人吗?”

“陛下,圣明!”

李世民把那两封书信打开一看,大致的意思是,那二人要结交虬髯客和李元礼,他们准备在暗处帮助贼军。

换句话说,他们已在暗中投降了虬髯客和李元礼,这可是灭门之罪呀。

常何当即说道:“陛下,铁证如山,请允许末将之带兵去把他们二人全家老少全部斩杀,以绝后患!”

李世民刚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不由得大怒。

但是,他转念一想,这也正常啊,外面敌军十几万,自己城中,却不足一万人马,谁不得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啊?

李世民把那两封书信又递给了徐惠。

徐惠看了之后,也是吃了一惊:“陛下,你打算如何处置这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