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苏婉的心事
“臣妾岂敢?臣妾的心里巴不得陛下每天晚上都在我这里留宿呢,但是,臣妾不可以那么贪心啊。”
“你可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呐。
朕有诸多妃嫔,她们这些人之中,除了长孙皇后外,大多喜欢争风吃醋,这也是让朕很头疼的事情。”
“陛下,那你也要理解她们的心情呀,在这后宫之中,只有陛下一个男人,谁不想得到陛下的宠爱呢?
如果说能为陛下生个龙子,那就是更好了。
母以子贵呀,说来臣妾也很羡慕杨妃,她为陛下生了两个儿子,李恪和李愔,尤其是李恪,又那么优秀,这是怎样的福气呀?”
李世民借着灯光观看,觉得徐慧更加妩媚,光彩照人。
“朕觉得与你相见恨晚啊,如果那些个妃嫔都能像你这样该有多好呀!”
徐惠嫣然一笑:“陛下,都说男人是喜新厌旧的,陛下对于臣妾可能也只是贪图一时的新鲜,等这个新鲜感过去了之后,陛下就不会这样想了。”
“不,朕对你的宠爱是不会变的。”
徐惠看着李世民已经熬红了的眼睛,用她的一双纤纤玉手托着李世民的脸:“陛下,这段时间,你辛苦了,憔悴了许多。”
“是啊,都是张仲坚和李元礼两个人惹的呀。
想当年,虬髯客算是朕的朋友,而李元礼却是朕的兄弟。
可是,他们却勾结在一起,背叛朕!
朕的心很痛啊。”
“陛下,你要多注意身体呀。
你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这怎么能行呢?
张仲坚与李元礼兴兵作乱,名不正,言不顺,臣妾认为他们是成不了气候的。”
李世民叹息了一声:“可是,如今咱们长安城中兵马太少,只剩下几千来人,如果不是因为城墙高大,又有护城河护着,咱们长安城恐怕早就被他们攻破了。
各路援兵到现在还没有任何消息。”
“陛下,臣妾是一个女流之辈,对于这些军国大事并不太懂,但是,臣妾相信陛下福大命大,造化大,当初陛下平定天下之时,有多少次都陷入了危险的境地,最终,都能打败对手化险为夷,臣妾认为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闻言,李世民微微一笑:“好汉不提当年勇,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那时朕还年轻,精力充沛。”
“你现在也不老,三十多岁,如日照中天,风华正茂呀!”
李世民摆了摆手:“朕比起当年可差多了。”
徐惠沉思了片刻,小心翼翼地问道:“太子那边现在有消息了吗?”
谁知这一下却捅了马蜂窝,徐惠不提太子还好,一提太子,李世民极为恼火,用手指着西域的方向:“那个逆子!还提他做什么?他是巴不得朕早点死啊!”
徐惠见李世民对李承乾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也是吃了一惊。
她站起身来问道:“陛下,你这是怎么了?
为什么对太子有那么大的意见呢?”
李世民便把所发生的事情对徐惠又讲述了一遍。
“陛下,请息怒。
据臣妾所知,太子是极其孝顺而忠诚的。
虽然他在高昌边境募兵,此举与朝廷的制度有所抵触,但是,臣妾认为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陛下让他出征去攻打焉耆,当初只有三万人马,李泰打了败仗,亏损了五千人马,
还剩下两万五千人。
后来,李靖从长安的周边征调了两千人马,加在一起,也就是两万七千人,后来,还有所伤亡。
这个兵力并不多呀,人家焉耆的军队就有大几万,你让太子领着吃了败仗的残兵去对付那些虎狼之师,这不是为难太子吗?”
“这——,”李世民认为徐惠说得有些道理,“朕也想给他多调一些兵马过去,
但是,朕让李靖到长安的周边去征调军队,
可是,军营之中正在闹瘟疫,十成病倒了七成,这让朕又怎么办呢?
现在的问题是这瘟疫正在蔓延,咱们这城中也有很多将士都病倒了。”李世民说到这里,神情变得忧虑了起来。
“军中不是有医官吗?”
“受伤的和得了瘟疫的军士太多,军中的医官哪里能忙得过来?
朕让太医署的医官都去帮忙了,可是,还是不行,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陛下,依我看,这件事得去找苏婉帮忙。”
“找她能有用吗?”
徐慧笑道:“你可千万不要小看了太子妃呀,她能量巨大。”
李世民听她这么一说,点头道:“那好吧,那你去找她试试吧。”
“嗯,陛下,你先休息一下,我去去就来。”
徐惠服侍李世民睡下了,然后,转身离开了。
李世民也真是累坏了,倒头便睡着了。
苏亶的府上。
苏婉正坐在文案里低头沉思。
自从她回到长安之后,便觉得很压抑。
她所得知的消息都是对太子极其不利的。
她心里真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太子对朝廷忠心耿耿,在西域和焉耆的军队作战,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可是,到头来,不但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反而惹来了一身的过错。
苏婉想到了李世民,也很生气。
她心想李世民偏心眼儿,偏得太狠了。
李承乾立了那么大的功劳,好不容易打退了扶余国的军队,又击退了焉耆的军队,皇上不予嘉奖也就算了,还要对他百般猜忌。
而李泰到了焉耆,中了人家的圈套,死伤了五千军士,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这要换做是别人,就是不死,也要治他的重罪呀,怎么轻易就算了呢?
这李世民不是偏心眼儿是什么?
还有那房玄龄,老谋深算。
一直以来,苏婉对他都特别尊敬。
因为房玄龄在李世民平定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尤其是在玄武门之变中,房玄龄又是主谋。
他和长孙无忌两个人联合起来劝说李世民下定决心铲除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这才坚定地走出了那一步。
在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杰之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没多久,李渊便把皇位禅让给了他。
因此,可以说在整个过程中,房玄龄都是功不可没的。
后来,陛下下旨让房玄龄做太子的老师,房玄龄却不愿意到东宫去教导太子,理由是年龄大了,身体不太好,而且事情也多,忙不过来。
可恨的是房遗爱在军中,他把军营之中发生的事情都告诉了房玄龄。
他们这对父子是铁了心要帮助越王争夺太子之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