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鹬蚌相争

他刚说完,王福已经把刀子横在萧容渊的脖子上。

萧明看着萧容渊凄惨的模样,此时心中并无半点怜惜,他与萧容渊的父子之情,早就在多年的冷眼之中消磨殆尽了。

“王福,你......”

萧容渊看了眼王福,又看了眼萧明,他似乎看明白了,这俩人是一伙的。

“萧明到底给你什么好处,竟然能让你背叛朕?”

萧容渊想不通,若是要权力,谁见到王福不是恭恭敬敬的,虽说总管太监只是为皇帝办事,但就这身份,走到哪里都是高人半头的,在钱财方面,更是礼物收到手软,萧容渊从未在钱财方面苛待过身边的人,他当皇帝多年,自然也知道若是身边人在物质方面短缺就容易起歹心,所以对于收钱的事情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些年王福一直能让他很满意的一点就是他收的东西都会如实告知,无论多贵重,在萧容渊那里都是过了明路的,不用算,他也知王福这些年积攒的财富绝对是两辈子都用不完。

他实在是想不到王福因为什么而背叛他,如果是皇后太子他也没那么疑惑,让他疑惑的是那个人是萧明,一个除了钱什么都没有的皇子。

皇后和太子也同样疑惑,对于王福这个人,他们也曾暗中拉拢过,许以高位厚禄,王福都不为所动,七皇子到底用什么打动王福的。

“皇上,您不要怪老奴,老奴做了多年的的奴才,在您眼里,在各位主子眼里,老奴连条狗都不如,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从未真正将老奴当人看,只有七皇子,把老奴当人,他愿意给老奴养老送终,这对老奴这个无根之人诱惑太大了。”

萧容渊听后气急,怒目圆瞪,低声吼道:“老七,你竟然要认个低贱的太监做父,也要反了朕,果然是商贾之女生的,就是上不了台面。”

七皇子冷笑道:“儿臣就是再上不了台面也不及您,当皇帝当到了众叛亲离,你看看你的儿子,你从正阳门抬进来的皇后,还有你的妃嫔,谁不想杀你。你当皇帝不合格,当父亲也不合格,论父亲温情,你都比不上一个太监给得多,在儿臣需要父爱的时候,你冷心冷肺,如今倒是还怪罪上了。在儿臣这里,父爱可没有三六九等,你高高在上又如何,他身份低微又如何,儿臣只认谁给的爱多,儿臣就亲近谁。”

萧容渊似乎还想辩驳,刚张开,一支银针射中他的脑门正中央,他睁大眼睛,死死盯着萧云岚的方向,白莹见状也扑了上去,如疯魔的野兽一般,在萧容渊的身上疯狂地用簪子将他的身体扎穿,扎得像筛子一样。

萧容渊死了,死不瞑目。

萧容渊一死,接下来就是皇位之争。

萧云岚收起自己的袖箭,看了皇后太子,以及站在门口的萧明一眼道:“云岚无意管你们的皇位之争,就此告辞。”

说完准备拍拍屁股走人。

皇后和太子却不想让萧云岚走人。

如今局势对他们很不利,先来后到,先来的人没有料到后来的人就已经失去先机,既然萧明能够从他们围堵中破局而入,就证明他们的防御已经被破,胜败已经见分晓。

他们如今还算占优势的就是他们有萧容渊亲手写的传位诏书,太子之位也是名正言顺。

但保不齐萧明有后手。

“云岚妹妹,今日若你能助孤一臂之力,孤允你一诺。”

太子急忙喊道。

要知道,他若登基,这一诺可就很重要了,

萧云岚转头看着皇后和太子摇摇头道:“抢皇位这件事与我没关系,我今日就跑路了,谁当皇帝与我都无关,我也不在乎。”

萧云岚带着徐承意很洒脱地离去,内殿就只剩下太子的人和七皇子的人。

谁知徐承意在临出门前又扔下一记惊雷。

“鹿死谁手未可知,还有一位没出场呢!期待一下吧!”

说曹操曹操就到。

萧卓一身血气出现在殿门口,身后跟着姜姝和陆文渊以及黑袍。

当萧明看见黑袍出现在门口的时候,他就知道他也被萧卓给算计了,这场算计,从头到尾都有他的手笔。

萧卓没说话,倒是黑袍站了出来。

他突然摘掉脸上的面具,摘掉头上的帽子,露出一张让人熟悉的脸。

“太子,可否还记得我?”

姜灼华目光犀利地看向太子,嘴角含笑,却是皮笑肉不笑的样子,在这种紧张的氛围里,活像来索命的恶鬼。

“姜灼华,你竟然没死?”

太子有些惊恐地看着眼前的人。

明明应该死的人却突然出现在眼前。

“我没死,你是不是很害怕?”

太子被吓得说不出话来,腿脚瘫软在地。

嘴里喃喃自语道:“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没死?”

当初姜家覆灭,太子绝对算得上是主力。

姜灼华虽然比太子年纪小几岁,但因为姜灼华自小聪慧过人,小小年纪便被选做太子伴读,那会儿太子与姜灼华无话不说,无话不谈,自是相谈甚欢,姜父自诩纯臣,并未让姜灼华,有太多往来,很快就求得皇上让姜灼华回家修养,同样,面对萧卓的结亲意愿,姜父也并未应允。

后来萧卓因为科举一事,做出的整改正中姜父下怀,科举不公是姜父此生最大的遗憾,突然有个皇子提出,还能征得皇上同意,姜父大喜过望,在科举改革这方面尽心尽力,呕心沥血,就是为了完成他多年来的愿景。

但未曾想,这科举改革动了权贵的势力,皇上表面应允,实际上却是另有目的。

而那个压垮萧卓和姜家的最后一棵稻草,就是太子曾经利用姜灼华打探姜府情况之后所布下的一个局,用姜府换一个萧卓落马,不要太划算。

“我当然没死,也就是我命大,在姜家被抄前,出去寻道了,逃过一劫。”

姜灼华自小聪慧,读书习武样样精通,对于黑暗的科举考试,他是一点兴趣都没有,反而对一些卜卦术法感兴趣,私底下钻研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