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道德的精神
帝师府,客厅内。
“尔等需知,自仓佶造字以来,我中国之地,便生出了一种傲视于周邦蛮野的独特文化精神。
依为师浅见,中国所独有的文化精神,或可称其为“道德的精神”。
中国的文化、历史,大多也都是以道德精神为基础而形成的。”
“师父!”
人群中,夏侯惇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徒儿愚钝,您能不能说的更浅显一些,这道德的精神,到底是什么东西?”
其余诸如吕布、黄忠、夏侯惇等人,也齐齐看向王潜,眼中满是渴求的神色。
“嗯,好!”
王潜笑着点了点头,凝声道:“所谓道德的精神,便是我等中国民众所追求和信奉的一种“做人”的标准。
国人向来追求建立自身意志品质,这是对自我的要求,也是对传承的要求,故而有家风家训,以明确做人的标准。
历代先贤,莫不是以追求“做人”为毕生之追求。
翻遍史书,也可从中看到,其中之内容,也全是在教导后人,如何从中吸取教训,学会如何做人。
诸如太史公于《史记》当中,所推崇的做人标准,便是一个“让”字……
而这些,又全都是以“人”为中心衍生出来的。
这,便是历代国人所推崇的——以人为本。
不过度追求外在的改变,而是着重提升内在修为,这便是我中国精神与周邦蛮夷最大的不同之处。
这种“做人”的内在精神追求,不仅具有巨大的价值意义吸引力,更是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外在的文化氛围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观念,方才使得我中国文化始终不曾断绝……”
听到王潜的一番侃侃而谈,众人也是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心中更是生出一种难以言明的骄傲与自豪感。
就在众人细细感悟之际,府中的管家蹑手蹑脚的走了进来。
“王师,太傅陈蕃,正于府外求见!”
“哦?”王潜眉头一动,“那太傅可曾言明何事?”
“不曾!”管家摇了摇头。
“师父!”
一旁的贾诩沉吟道:“如果徒儿所料不差的话,太傅此来想必是为了对战鲜卑一事!”
“嗯!”
王潜笑着点了点头,“看来,太傅这是想让为师去一趟并州了!”
“什么?”
听到王潜此言,厅内众人,顿时脸色一变。
夏侯惇当即起身道:“这个老匹夫,三番几次与师父作对也就罢了,而今居然还想让师父去并州?他这到底是何居心?
师父请在此安坐,待徒儿将那老匹夫打上一顿再说!”
“我与兄同去!!”
一旁的夏侯渊,也当即起身附和道。
“汝二人都坐下!”
王潜却是对着夏侯兄弟呵斥一声,“汝等的拳头,只能对准外人,今后再敢动辄惹事,绝不轻饶!”
“呃……是……”
听到王潜的呵斥,夏侯兄弟也缩了缩脖子,乖乖的坐了回去。
“师父,您当真要去并州?”曹操面露担忧的问道。
“嗯!”
王潜点了点头,凝声道:“本初以及书院的诸多学员都去了,我这个当老师的,又怎能不去?”
“可是师父。”
曹操一脸担忧的说道:“这朝堂之上的诸多势力,虽然看起来相安无事,但其背后,却全都是您从中斡旋的结果。
对您不满之人依旧大有人在,您一旦离开洛阳的话,那些宵小之徒,难保不会趁机闹事!”
“此事倒也不必担忧,为师相信,陛下能够应对的,况且这朝堂之上,也并非没有忠贞干臣,不会出什么意外的!”
王潜一脸淡然的说道,然后冲着众人挥了挥手,“尔等也都先下去,然后准备一下,到时候也随为师一同去一趟并州!”
“喏!!”
众人齐齐答应一声,而后依次躬身退出了客厅。
待众人退下去不久,陈蕃也在管家的引领下,来到了客厅当中。
“老夫今日此来,是有一事相商,还请王师能够顾全大局,担任此次对战鲜卑的统帅……”
陈蕃也没有丝毫的寒暄,刚一碰面,便直接道明了此次的来意。
王潜面露微笑,“太傅,此等军国大事,理当由诸位大臣与陛下商定之后,再由朝廷下诏任命方可,在下岂可自作主张?”
“王师莫要取笑老夫了!”
陈蕃无奈的叹了口气,“倘若能与陛下商议的通,老夫又何必再来叨扰?
况且,王师也应该明白,此番对战鲜卑,牵扯极广、意义极大,除您之外,也唯有陛下御驾亲征方可。
可是陛下年幼,且膝下并无皇子,为使国朝安稳,也只能劳您亲往了!”
王潜深深的看了陈蕃一眼,道:“太傅此言固然有理,但您就不担心……”
不待王潜说完,陈蕃便出言将其打断,目光灼灼的说道:“老夫的确非常担心,但老夫也坚信,王师肯定不会做出危害陛下与大汉的事情,您说呢?”
王潜哂然一笑,“太傅这么一说,倒教在下不知该如何应对了!”
“老夫虚度八十多年,虽无甚成就,但自认还是不会看错人的,伯渊所追求的东西,便是古之圣贤,也有所不及。
老夫的那些担心,不过是杞人忧天罢了!”
陈蕃目光灼灼的看着王潜,他与王潜之间,虽然道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而且两人也一直都在为着那个目标而努力着。
所以,此番前来,陈蕃也没有丝毫客套的意思,因为他相信,王潜一定会答应的。
“太傅谬赞了!”
王潜谦虚的摆了摆手,然后一脸坦然的看向陈蕃,“既然太傅如此信任在下,那在下便走一遭好了!”
“王师高义!”
陈蕃拱手一礼,沉声道:“王师放心,在您出征期间,老夫定会全力维持朝廷现有之格局,绝不给任何宵小可乘之机!”
“好!”
王潜重重的点了点头,看向陈蕃的目光中,也多了几分敬意。
眼前这个老人,虽然没有什么显著的政绩,甚至还一度给王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但他在“做人”的自我修养方面,却是远远的超越了绝大多数人。
而中国的文化精神,之所以能够代代传承,靠着恰恰正是这样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