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大汉军魂

“噢,原来是这样,倒是徒儿多虑了!”

听完王潜的一番解释之后,马陵也顿时恍然,心中对于王潜的崇敬更多了几分。

他原以为自己考虑的已经够多了,结果到了师父面前,却不过只是最浅显的东西,根本就不值得在意。

“哎,你这并非多虑!”

王潜摆了摆手,凝声道:“为师之所以没有将你担忧的那些放在心上,就是因为你们这些工匠的存在。

试问,如果我大汉没有这诸多的工匠作为依托,为师又哪里来的底气,去说出那样一番话呢?

而我大汉的科技与生产力,之所以能够领先草原,靠的正是你的那种忧虑之心。

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虑不止可以让人瞻前顾后,同样也能给人以一种不断进取的动力。

只要你们能够保持这种忧虑之心,不断的向前迈进,那么诸多敌人,最多也就是追着咱们赶而已,并不足为虑。

反之,倘若我等因为些许成便志得意满,而变得不思进取的话,那么迟早也会被人反超!”

“师父说的是,徒儿一定谨记师父教诲!”

听到王潜的一番话,马陵也重重的点了点头。

“好了,这里就交给你了,为师还有其他事物需要准备!”

“是,徒儿恭送师父!”

马陵答应一声,将王潜送出作坊之后,便立刻投入到了紧张的忙碌当中。

回到帝师府后,王潜也随即钻进了书房当中,开始思虑起了此番出兵的其他事宜。

不同于先前的出兵平息羌乱!

羌人内附大汉多年,虽然一直被视作附庸,饱受鄙夷和排挤,但在人们内心深处,还是将其视作自己人的。

但鲜卑可就不一样了!

自从战胜匈奴,成为了草原霸主以来,鲜卑就一直以一种强硬的态度来处理他们与大汉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以来,更是将自己摆到了与大汉天子齐平的地位,一心想要重现、甚至是超越当年匈奴鼎盛时期对于大汉的压制态势。

这也是为什么,檀石槐当年会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汉桓帝对他的封王。

相比于内附大汉的羌人、南匈奴、南乌桓以及其他蛮夷来说,他们的起兵,不过是小弟闹事而已,鲜卑人起兵则是外敌入侵,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因此,此番出战鲜卑,可以说是近几十年来,大汉真正意义的第一次与外敌作战,由不得王潜不重视。

正所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对于王潜而言,此时的大汉好不容易才安稳下来,实在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跟鲜卑人慢慢拉扯。

大汉需要通过此番战争,给鲜卑人一个狠狠的教训,让他们不敢……至少不敢在短时间内在打大汉的主意。

因此,王潜目前所需要做的,就是壮大此番出兵的声势与影响力,以便获得更多民众的支持。

虽然此前因为那句:“不负万千热血青年的一片赤诚”而激起了无数人的追捧,但对于王潜来说,却还是远远不够的。

毕竟口号的记忆是短暂的,人们或许会因为一时氛围而热血沸腾,但很快就会将其忘却。

因此,王潜就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将这句口号进行具象化,以求能够更好的将其刻进万千民众的心中。

而前不久向蔡邕讲述的关于戏曲、话剧等表演方式,无疑是最为合适的。

“咚咚咚!”

就在王潜思虑期间,书房的屋门突然被人敲响,紧接着传来了管家的声音:

“王师,蔡邕博士,携其女前来拜会,正在厅前等候!”

“哦?”

听到是蔡邕父女前来,王潜顿时眉头一动,眼中随即闪过一丝光亮。

“好,我这就过去!”

说着,王潜便站起身来,然后快步朝着前厅走去。

“师父~!”

王潜刚一出现在客厅,一道如同黄鹂般清脆的声音便传到了他的耳中。

紧接着,便看到小蔡琰一脸欢喜的跑到了他的面前,然后俯身一拜。

“徒儿拜见师父!”

“哈哈,好好好,琰儿无需多礼!”

王潜也伸出手,一脸欢笑的将小蔡琰扶了起来。

“见过王师!”蔡邕也笑着上前见礼。

“蔡博士客气,请坐下说话!”

王潜笑着拱手还礼的同时,示意蔡邕坐到了自己右侧上首的位置。

待宾主落座之后,王潜笑着说道:“蔡博士此番前来,想必是有喜报相传吧?”

“哈哈,王师果然慧眼!”

蔡邕笑着恭维一句,随即说道:“在下听闻王师即将统军出征,于是便带来了一个戏曲节目,以壮我汉军声势,还请王师过目……”

说着,蔡邕便从袖口之中,取出一本小册子,然后捧到了王潜的面前。

王潜接过小册子一看,顿时眼睛一亮,只见册子的封面上,赫然写着四个红体大字:大汉军魂!

掀开封面,一行行俊秀整齐的字体映入了王潜的眼睑。

王潜用眼角余光看了一眼跪坐在身旁的蔡琰,只见对方正眼巴巴的望着自己,脸上满是期待的神色。

不用猜,这本小册子,定然是出自蔡琰的手笔了!

心中暗自一笑,王潜随即将注意力放在了小册子的内容上。

“建初元年,匈奴突然对西域发起进攻,短短时间内,便先后攻陷了车师、焉耆(音同齐)等北部诸国,时任西域都护的陈睦极其麾下汉军将士,在敌军的突袭之下全部战死,无一人投降!

再攻陷西域北部之后,匈奴大军一路南下,将位于西域南北交通要道的金浦城团团围困,而驻守于金蒲城的汉军将士,不过三百余人。

面对数百倍于己方的匈奴大军,金蒲城守将耿恭临危不惧,一路转战至疏勒城……”

看到册子当中的内容,王潜也不禁为之动容!

这上面的写着的,正是发生在汉章帝时期的著名历史事件——十三将士归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