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埋骨之处见

早在接到袁绍的急报之初,王潜其实就已经想过会有学子出现伤亡的情况,并且也做好了心理准备。

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这伤亡的情况,居然如此之高。

虽然王潜一直在推行“平等”的思想,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确是存在差距的,其所起到的作用也有高有低。

尤其是书院的那些学子,那可都是王潜精心挑选出来,用作大汉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绝对的种子选手,只待其日后成长起来,便可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助手。

一个普通士兵战死了,最多就是一个家庭的破灭,可一个学子战死,则意味着损失了一个未来的县令、郡守甚至是治国大臣,万千百姓失去了一个照拂他们的父母官。

而且这还只是距离内郡较近的太原郡,像靠近边关的雁门、云中等郡,只怕战斗会更加惨烈,伤亡也会更加惨重。

一想到这无形中的损失,王潜又怎么可能不心疼?

“王师,都是下官等人无能,无法庇护学子周全,还请王师责罚!”

看到王潜的神色不太对,太原郡守李进也当即一脸羞愧的俯下身去请罪。

那些学子们,本来都是有着大好前程的,而今却为了保护他们当地的百姓而埋骨他乡,怎能不叫人感到愧疚?

“哎,此事过不在尔等,战争嘛,伤亡是难免的!”

王潜伸手将李进扶起:“况且,你们也都尽力了,我又怎会怪罪?”

在刚才听到李进汇报的伤亡情况,王潜就已经明白了。

虽然学子出现了不小的伤亡,但官府的伤亡却更大,足足是学子的十倍之多。

由此也不难看出,当地官府为了保护那些学子,是下了何等力气。

奈何,这就是战争!

“多谢王师!”

眼看王潜并无怪罪的意思,李进也不禁一脸感恩的俯身再拜,一直悬着的那颗心,也总算是落回了肚子里。

别看他是一位两千石郡守,家中也颇有些实力,但比起战死的那些学子背后的势力,却是差上许多。

因此,在等候朝廷援军的同时,李进也是一直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当中,生怕那些学子背后的势力会因此针对于他。

而今,王潜既然表示无意追究,那么他这次自然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当然,一直处于提心吊胆当中的,也不止是李进一个人,整个并州的所有地方官员,包括镇守五原的张奂在内,全都为此忧心不已。

“好了,此事就此揭过不提!”

王潜摆了摆手,然后沉声说道:“吾此番奉朝廷之命,负责总领与鲜卑作战的所有事宜,并州的一切军政事务,皆需听吾调配,汝可明白?”

“请王师吩咐!!”

李进也当即高声答应道。

“好!”

王潜做出了一个满意的手势,然后吩咐道:“而今,响应朝廷号召的诸多豪侠、青壮,已先后进入并州支援诸多学子的作战。

汝需马上派出信使通传各地府衙,对那些豪侠、青壮们进行妥善安置,尽一切可能的满足他们作战需求。

还有,各大家族、富商组建的车队,也正运送着大量的物资朝并州进发,地方官府也要做好调配事宜,以确保那些物资能够尽快送到前线。

另外你再告诉其他地方官府的人,我王潜以名誉担保,只要他们此番能够做好这些事情,保他们大功一件!”

“喏!!”

听到王潜的许诺,李进顿时神情一震,脸上也随即露出几分兴奋的神色。

随后,李进也当即召集了下属的所有官吏,将王潜的命令传达了下去。

当得知王潜不仅不准备怪罪他们,反而还要为他们保功的消息之后,一众官吏也全都喜笑颜开了,然后全心全力依照着王潜的吩咐做起了各项准备。

安抚好一众地方官员之后,王潜也随即动身来到了城中的一处馆驿。

这座馆驿,原本是用来招待往来公职人员的,而今却被清理了出来,专门用来安置那些前来支援并州的豪侠、青壮们。

王潜刚一靠近馆驿,便听到里面传来阵阵喧闹之声。

朝里望去,只见馆驿的院子当中,点燃着数十堆篝火,诸多豪侠、青壮,正三五成群的围聚在篝火旁互相交谈着。

此时正值冬日,太原这边的气温,比起洛阳还要冷上几分。

呼啸的寒风,就跟刀子一样,刮在脸上生疼。

然而,就是如此寒冷的天气,那些豪侠、青壮们,却好似浑然不觉一般,在那谈笑风生。

“王师,此番前来的豪侠、青壮实在太多,馆驿的屋舍不足,他们只能在室外生火取暖,不过您放心,下官等正在抓紧安排。

即便让我等露宿街头,也保证今晚让所有人都有屋子住!”

跟随在王潜身后的一名官吏,在介绍馆驿情况的同时,也拍着胸脯做出了保证。

“嗯,那就好!”

王潜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迈步朝着馆驿走去。

在靠近馆驿门口的时候,几名豪侠的谈话声,也传到了王潜的耳中。

“哎,这位大哥哪里来的?”

“冀州,安定!”

“是吗?那咱们可是同乡嘞,俺叫文丑,你呢?”

“颜良!”

“原来颜良大哥,久仰久仰!”

“你听说过俺?”

“不知道!”

“呃……”

“害,以前没听说过,现在不就知道了?”

“好吧!”

“哈哈,咱们身为同乡,又是同为杀敌报国而来,说不定还能埋骨同处,今后还要多多亲近才是!”

“呃……你不怕死?”

“怕,但如果能够死在报国路上的话,那朝廷便会奉养我家中的老母,倒也值了!”

“说的也是,那就埋骨之处见了……”

“哈哈,好,埋骨之处见!”

听着院内的谈话,王潜也不禁为之动容,眼角竟微微有些湿润了。

看的出来,能够赶来的这里的豪侠、青壮,恐怕大多数都如颜良、文丑一般,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即便明知可能会死,但依旧谈笑风生!

这是何等的慷慨与大义?

能有这么一群热血男儿,大汉又何愁不能傲视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