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李儒的计划
“其他人?”
王潜微微一怔,随即凝声问道:“文优是说南匈奴?”
“嗯!”
李儒点了点头,“师父,那南匈奴虽然内附我大汉多年,但近年来却也变得不安生起来,没少联合乌桓、鲜卑掠我大汉子民。
况且,想比于鲜卑而言,南匈奴人一直生活在朔方、五原、云中等地,距离大汉内郡更近,威胁同样很大。
依徒儿之见,与其继续留着这个隐患,到不如利用他们去与鲜卑人互相消耗的好……”
“唔……”
听到李儒的提议,王潜的眼中也不禁闪过一丝意动。
“师父!”
程昱当即说道:“徒儿觉得文优师弟的提议,于我大汉百利而无一害,乃是上策!”
“是啊师父。”
曹操也忍不住开口劝道:“正所谓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只要让他们陷入互相争斗当中,不仅可为我大汉赢取发展的时间,还能让朝廷从中获取不少的好处!”
“嗯,这个计划虽然不错,不过,想要施行的话,却也没那么容易!”
对于三位徒弟的意见,王潜并未否定,而是有些凝重的说道:
“那南匈奴,在延熹六年、八年、九年的时候,就曾数次联合鲜卑,一同掠我大汉九边,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
而这一次,想必是顾忌张奂及其手下大军,所以南匈奴才未曾与鲜卑勾结。
因此,想要使南匈奴突袭鲜卑后方,除去利诱之外,还需一能力非凡之人,去到匈奴当中进行游说方可!”
“师父!”
李儒当即起身道:“徒儿虽不才,但自认可以促成此事,还请师父准允,由徒儿前往匈奴,并亲自施行这一计划!”
王潜有些迟疑道:“文优,此事可没那么容易,你确定要亲自前往?”
“是!”
李儒点了点头,神色异常的坚定。
看到李儒如此模样,王潜心中也不禁无奈的叹了口气。
他知道,李儒之所以想要亲往匈奴,必然是有着与贾诩一较高下的心思。
不过,这样也好!
像李儒和贾诩这样的人,与其留在身边,倒还不如放出去,让他们去祸害那些蛮夷的好。
“既如此,你便去吧!”
经过一番思虑之后,王潜也最终同意了李儒的请求。
“多谢师父成全!”
李儒心中一喜,行礼道谢的同时,也有些难为情的说道:“ 此去匈奴,未免出现意外,还请师父能多派几个人,随徒儿一同前去,用以协助!”
“嗯,这个没问题。”
王潜点了点头,“此番随同为师而来的那些师兄弟,随你挑选!”
“师父,能不能让徒儿也一同前去?”
就在这时,曹操也突然站了起来,一脸渴求的看向王潜。
“你也要去?”
王潜眉头微皱,深深的看了曹操一眼,然后问道:“说说你的理由!”
“这个嘛……”
曹操迟疑了一下,咬着嘴唇说道:“师父,奉先、汉升他们已经领兵出发,本初他们也正在各地与鲜卑作战,其余的师兄弟,也都为着大汉,尽着自己的一份力。
唯独徒儿这里,什么都不曾做过,也没有任何差使,所以徒儿也想……”
听曹操说到最后,王潜也顿时明悟,知晓了曹操的心思。
看来,这个家伙,这是眼看别人都要立功了,心里有些着急了啊。
对于曹操这个家伙,王潜是非常看重的,尤其是对他的喜爱之情,可以说是丝毫不下于刘宏。
因此,王潜也一直都将曹操带在身边,想着尽可能多引导他一番,以便让他学会更多的东西。
不过,就眼下来看,这只刚刚长出翅膀的雏鹰, 似乎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独自翱翔了。
“师父……”
看到王潜迟迟没有答复,曹操的脸上也不禁露出几分焦急。
“唉,也罢!”
王潜叹了口气,无奈道:“汝既然想去,那就一同去吧!”
“多谢师父!”
眼见王潜终于松口,曹操也不禁喜上眉梢。
王潜却是一脸严厉的叮嘱道:“汝要记住,此番出使匈奴,一切都要听文优的吩咐行事,切不可擅作主张!
倘若因你出现任何差池,为师绝饶不了你!”
“是,师父!”
听到王潜的叮嘱,曹操不敢怠慢,赶忙躬身答应了下来。
随后,李儒与曹操,便在王潜的安排下,领了一队人马,朝着匈奴王庭所在的朔方郡而去。
安排好一切之后,王潜也率领剩余的七千人马,继续朝着张奂所在的五原而去。
无论是对于王潜,还是对于大汉而言,此次最主的敌人,还是进逼五原的檀石槐及其麾下的三万精锐。
若无法将其击退,那么此战便称不得胜利!
在王潜率领大军继续出发的同时,馆驿内的诸多豪侠、青壮,也从官府那里领取到了相应的武器和物资,然后成群结队的朝着各地赶去。
而王潜在馆驿内的谈话和许诺,也通过诸多豪侠青壮和官府的通告,以极快的速度,朝着四方传去。
在得知消息之后,一众豪侠、青壮,在欢呼的同时,也更加卖力投入到了对鲜卑的作战当中。
在一开始的时候,这些人之所以能够响应朝廷号召,完全就是为着一腔热血而来的。
而今,王潜却又让他们看到了对未来的希望,人们自然也就变得更加战意高昂了起来。
另一边,其余各地官府的官吏们,也通过太原郡守李进的通告,得知了王潜的态度。
诸多地方官吏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随即全心全力的投入到了各项工作当中,以保障着朝廷大军以及诸多豪侠、青壮的征战所需。
不过短短几日的功夫,王潜便成功的将诸多豪侠青壮、并州地方官府成功的协调到了一起。
一时间,并州大地也瞬间变得热闹了起来,几乎到处都是高呼着“报国杀敌”、“保境安民”等口号的队伍,四下搜寻着鲜卑骑兵的踪迹。
而正在各地与鲜卑对战的诸多学子,也终于摆脱了孤军奋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