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你学的是谁家的兵法?
韩信的帅帐中,一张巨大的桌案,桌子上堆叠了很多书籍和很多地图。首发免费看书搜:常看书 changks.com张良扫了一眼桌面的书籍,对韩信在军阵之中还能博览群书颇为惊讶。
武将能读书就不得了。不过对执掌千军万马的大将军来说,读书也不是奇怪的事情。能做到大将军的,就没有粗坯。
“齐王从汉中一路东征,灭九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兵法如神,让张良佩服。”
“都是侥幸啊!都是侥幸。”韩信笑着说。
“齐王连战连胜,哪有那么多侥幸,不过齐王每战都有奇谋,不知道将军学的是谁家的兵法?”
“兵法啊……,当年我是在项羽帐下做过一段执戟校尉的,后来杂七杂八学了一些。东一头西一头的。不过最近这几年我读老子和庄子多一些。”韩信说着收拢桌案上的书籍,“久闻子房先生博学多才,怎么,您对兵法也有涉猎?”
“在始皇帝时期逃亡的时候,我曾经在下邳得到一位老者的教诲,有幸得到《太公兵法》……”张良开始回忆起自己的青葱岁月。
“《太公兵法》是兵法的始祖,自是极好的。”韩信笑着说。
“齐王也曾见过此书?”张良问。兵书历来很少在社会上流传,自己因为是韩国贵公子,曾经有机会一窥太公兵法。所谓下邳圯上得到黄石公指点得授兵法这事儿,不过是张良自己讲的一个故事。这个和刘邦母亲在荒野被龙强暴生了儿子一样,都是故事。
“不瞒子房先生,我曾经有机会去过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有一个叫做图书馆的房子,里面有全天下的书籍,兵书也有几种,我在那里曾经看过一些。”
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的地方?
张良想起有一个关于韩信经历的传闻,只不过这几年在战乱之中,大家对各种传闻都不怎么在意了,这个时候想起来,就来求证:“我听说,齐王年轻的时候曾经在上郡张村求学?”
“这你都知道?张村的长城大学有一个兵学系,我当年落魄流落到张村,曾经师从兵学系蒙教授学习一些兵学……这位蒙教授,也有人说是秦朝的蒙恬将军没死,隐姓埋名在张村做了教授。”对身世的传说,韩信并不避讳。对自己和张村的关系,韩信也没有打算隐瞒。
“若是说这位蒙恬……我也曾经有幸见到过。”张良笑道。
“你见过?”韩信有点惊讶。
“韩王成被害,我逃亡汉中的时候路过河南国雒阳,雒阳有间商铺,是诚记商行在雒阳的分号,当时在商铺里见到一位自称为蒙御寇的中年汉子,后来我猜测这人便是蒙恬。”张良自怀中取出蒙恬所赠的琉璃配饰。解说了自己在雒阳所见所闻。
“这倒确实是张村所产,按你的形容,这位蒙御寇大概就是蒙恬教授。”韩信点点头。把配饰还给张良。“是个信物,不过也算不得什么珍贵的东西,这种琉璃配饰,在张村是小孩子拿来玩的东西。只是纹饰大概能证明是这位蒙先生所发出来的。您没能去张村看看,还是挺遗憾的。张村值得一看啊!”
“齐王兵法传自蒙恬,那必定是非凡的,就不知道齐王所说,读《老子》、《庄子》能带兵打仗,这是出于什么典故?我也曾经读过老子庄子,就没发现和兵法有关?”
难得有人愿意和韩信交流学术,韩信也就把杂事放到一边,取出手边的庄子,来对张良说:
“老子说,当其无,有器之用。这句话非常有意思。战争不只是面对面的正面对抗,要寻找空间,那些没有军队部属的空间,甚至可能改变整个战争。庄子里说,可以把五石大葫芦系在腰间,就可以漂浮渡河,在阳夏我就用了木桶来做木筏运兵渡河。庖丁解牛说以无间入有隙,这句话也很有趣,寻找战场上的空缺,找到那个时间点把自己的部队放进去,只要把握节奏利用节奏,就能改变对方的节奏,赢得战争,其实在井陉口我们就是这么做的。庄子还说涸辙之鲋……这句话启发我在潍水断流露出河床,吸引楚军来攻打,再放水冲了他……”韩信侃侃而谈。
张良觉得韩信就是在胡扯,神特么读庄子能打仗!
不过细想想,韩信这几个例子,也确实和一路以来的战例多多少少都有点关系。难道他真的是这么用的兵?
胡扯,兵法还是兵法,这些只不过是一点微小的启发罢了。
“齐王解读老庄,别开生面,让人茅塞顿开,了不起!”张良言不由衷的奉承韩信。
“我也就是一个武人,自幼没怎么读过书,就瞎想,瞎想而己。”韩信笑道。
这些举例半真半假,如果庄子可以用来指导这几场作战,那么物理学和工程学对这几场作战的指导意义更大。
当然,关于节奏的说法,这些并不是任何一本兵书和张村大学所教授的,这里有蒙恬平时一些课堂解说和平时闲聊的点点滴滴,更有韩信几年来世间所得,治军作战,节奏非常重要,但是这些只能从实践中慢慢体会,并不是从书本上能够学到的。
但是韩信能讲出“节奏”这个词,哪怕不能讲清节奏的用法,其高度就己经比世间
的兵家高出不知道多少倍了。这些闲谈对普通人甚至低级军官来说,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是聪明如张良这样的人,听到节奏两个字,就己经联想到很多,把陈胜吴广以来的所有战役都在脑中过了一遍,更觉得“节奏”两个字真是意蕴无穷。
“汉王派我来,除了劳军、给齐王封赠以外,还有一件事,就是想从你这里抽调些部队带回荥阳。”张良微笑着说。
“曹参和灌婴不需要带回去吧?”韩信皱着眉问。
“齐王用惯的猛将,倒是不需要带回去,毕竟接下来齐王还要对项羽作战……”提出调兵回去的张良,自己也是心下惴惴。韩信若是有自立的心,必定不愿把手中的重兵交出去。至于曹参和灌婴。放在韩信身边也还有个制衡的作用。
“那成,荥阳防线重要,汉王手下又没有大将,多用一些兵是应当的。那回头清点一下,我还是留下曹参灌婴的部队,比之前多编一些士卒,其余的子房兄您带回去,支援一下大王。还有……大王新得了公子,之前我己经送过贺生的礼品,这次得到齐国全境,我小小的发了点财,要挑选一些请子房先生带回给大王,给大王的、给王世子的、给公主殿下的礼物,我都己经准备好封存下来了。子房先生千里迢迢远来劳军辛苦,也有一份给子房先生的薄礼……”韩信拍了拍张良的肩膀。
“这样……汉王夫人吕氏和太公、刘媪上月也送回到荥阳了……”张良对韩信的“小礼品”没有推辞,倒是额外提了吕氏和刘邦父母被送回荥阳的事儿,意思是送礼别差了一两个人。
“应当的、应当的,我去安排都备上礼品,还有萧何丞相和滕公夏侯婴的礼品,两位都与韩信有恩,韩信一并准备礼品请子房先生转送。”韩信笑着说。齐地富庶,齐国八百年传承,财宝无数,现在韩信是三齐王,手面阔绰的很。得了汉王的金印,回赠也相当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