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刘邦也封王

灭秦那一年,项羽在戏下分封天下十八路诸侯,开始了全新的混乱时代。首发免费看书搜:顶点小说网 dingxsw.com

现在,刘邦也开始分封王爵,和项羽不同的是,刘邦封王并没有举行什么盛大的仪式、进行伟大的盟誓。而是随便把金印送过去,一纸封诰送达,事情就成了。

己经封王的,包括赵国的王张耳,齐国的王韩信,中原地带的韩王信、齐国的王韩信。此外,啸聚巨野泽的大盗彭越因为经常和项羽有冲突,能够牵制项羽,被封梁王,九江王英布因为叛楚,被封为淮南王,兼并了之前临江王共敖的领地,辖区包括九江、庐江、衡山、豫章西郡。地盘还扩大了好多。

此时的主战场依旧在中原地区,从河南向彭城之间的广袤平原,淮泗一带被乱军反复冲刷,几乎到了百里无鸡鸣的地步,而淮河以南的故楚国之地,依然被视为蛮荒之地。淮南王英布的作用,就只是在淮河以南牵制和破坏,让项羽在淮河以南地区无法正常治理。

韩信则一方面在齐国建立起基本的郡县治理体系,稳定住齐国的态势、恢复生产和后勤,委任大将灌婴任御使大夫,前突继续攻打项羽占领区,从鲁(曲阜)南下,破薛郡、攻博阳,进军下相,夺取取虑、僮、徐等县。接着渡过淮河,进至广陵(今江苏扬州),尽降楚国城邑。

曾经有九郡之地的西楚霸王,眼下只是旷野中艰难求生的一支队伍,闪展腾挪的空间不足、后勤更是匮乏薄弱,再加上彭越这个大盗以游击战不断侵扰楚军后方和补给线路,楚军不胜其扰,军心士气都降到了最低点。

前则有鸿沟-京索防线固守久攻不下,后有楚地频繁被袭扰,后勤不足,项羽处于颓势,便主动向刘邦提出和谈的要求。

虽然刘邦有汉中关中的补给支援,也有来自敖仓囤积的前朝粮草的支撑,但战争己经持续五年,兵疲师乏,也无力大军推进,在双方都疲惫的情况下,刘邦也就坡下驴,和项羽达成了短暂的和平协议。但是双方都知道,这个和平只是一个喘息之机,任何一方补充了力量,都会撕毁所有协议盟誓,重新启动战端。双方也都知道,眼下的局势,对刘邦有利。

这也是项羽多次派人游说韩信的原因,但是韩信一方面新得了齐国千里沃野,正处于人生得意的时候,另一方面,则是韩信自恃功高,觉得过去几年和刘项打交道,到底还是汉王刘邦带自己更好一些,也不相信项羽这种只认血缘的人,就给拒绝了。

这是大战前夕的平静,战争巨兽们在旷野之上暂时休兵,各自舔舐着身上的伤口和鲜血。只待恢复了体力,就再次从藏身之处冲出来,杀一个天昏地暗。

这一年的韩信,成为整个天下最耀眼的星。

虽然己经多次将占领区获得的兵员送给刘邦,但是韩信在征兵练兵上确实有一手,此刻麾下依然有三十万大军,成为天下最大的一支武装。加上彭越的六万、英布的三万,三位新王成月牙形对彭城地区形成了半包围之势。

如果说兵力,就只韩信一人的兵力,就足以南下吞掉项羽。

如果说国力,齐国一境的国力,自始皇帝死后,都没有真正陷入大混乱、没有沦为反复争夺的打战场,人口损失还没那么大,民间财富还有积存,齐国的农业还保持着大体的健康,而靠近大海的盐铁之利和民间发达的商业传统,还足以为这支三十万大军提供支援和保障,在接下来残酷的战争中,让这支大军仍然能有足够的战斗力。

来自张村的那一支选调生队伍,在这个时候快速融入了齐国,在七十多个县城中分散下去,占据了最基层的执行岗位,虽然按照张诚的说法,这些选调生就此不再和张村发生什么关联往来,但是选调生们在张村学的是一整套行政、商业、法律系统,选调生们之间彼此的交流和配合非常顺畅,所以这些青年虽然没有占据县令之类的高位,但是在实务岗位上彼此交流沟通极为顺利。

齐国的社会生产、物流调度、后勤管理、地方治理迅速在这样一个标准的系统上恢复起来,甚至开始有洗去战争造成的破坏颓败,显露出勃勃生机的味道。

各地选调生更通过和商行的合作,和齐地当地的豪强建立起复杂的关系,专业官僚和地方豪强结合,迅速掌控了环境。甚至一些选调生通过和当地豪强联姻,也成为豪强体系的一部分。

这些是张诚未曾设想的,却也是大时代下不可避免发生的。

有了三十名选调生的加入,齐国迅速稳定下来,这个消息传到了其它势力耳中,连张耳和萧何也开始派人和张村联系,寻求张村的青年才俊。这更是张诚所未曾想到的。

“会不会发展太快了一些?当今天下动荡,这些孩子被送出去,能保证他们的安全吗?”公孙尼子忧心忡忡的问张诚。

“天下动荡,谁都不能保证看到明天早上的太阳,哪怕是张村,我们身怀如此的财富,也不能保证没有人觊觎我们的力量。张苍先生曾经说过,鸡蛋不要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青年们这个时候走出去,就相当于把鸡蛋放到了全天下的篮子里,无论如何,都是学术普及和传承的一个方法

……”蒙恬表现出一贯的达观。

青年们对未来总是充满信心,很多人认为,如果学长韩信能在外面的世界建功立业,自己自幼追随这些先生,学的不比韩信差,也一定能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大秦流传下来的封爵的传统,深深刻印在上郡青少年的心中,在这个世界上,身上能得到一个爵位,才是人生的大成功。

“功名利禄让人失去理智啊!”张诚感叹。

“用所学去救天下人,也是一件好事……”扶苏这样说。张诚看看扶苏,觉得扶苏是不是最近有些过于进取了?是不是心里有什么别的想法呢?

无论教务处的大佬们如何意见分歧,青年们己经成长到这样的阶段,谁也挡不住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年们走出张村的脚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