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接敌
这一支匈奴骑兵非常彪悍。虽然没有弄清对手是什么样的武器,只看到自己前阵的骑士不断倒下,战马在地上哀鸣,曾经不畏生死的勇士也开始恐惧。战马渐渐停息,和民兵的军阵拉开距离。匈奴人游移不定的观望起来。
“中间方阵前行,出水阵护住两翼!”扶苏法令。
三列方阵的最中间方阵开始移动,继续向新村方向前进,方阵走出阵列立即向侧方移动。就这样,在方阵侧翼不动的情况下,这个步兵军阵中央的小方阵一个一个向寨墙方向靠拢。
侧翼仍然稳固,戒备森严。
这是蒙恬提出的一种稳定侧翼阵线,实现军阵转移的军阵形式,面对的就是这种步兵在野外遭逢骑兵,而附近又有城寨需要靠近的情况。在兵学系学生的指挥下,这些百人方阵移动秩序井然,而一旦中央的方阵移动到军阵尽头成为侧翼方阵,立刻炮口对外,长矛斜立、步枪上膛。
随时可以开火。
匈奴骑兵慢慢的散开,成为非常长的阵列,如一字长蛇,旗帜簇拥着一位骑士道阵列之前,远远望向这支秦军的方阵。
扶苏认真的继续指挥方阵以出水式向新村靠拢。这样运兵的方式,效率确实低了些,速度慢了些,但是能守住侧翼,随时可以转入作战状态,阵型不乱最重要。
“秦军方阵天下无敌。”蒙恬曾经这样自信的说,据说这个说法还是传自王翦老爷子。按照蒙恬的说法,方阵是不败的阵型,即便遇到大队骑兵,也可以自守。虽然追不上骑兵,但是只要保持阵型,千军万马之中,就会如中流砥柱一样巍峨不动。
这次是扶苏第一次在没有蒙恬陪伴的情况下,执掌一支军队,运用秦军的方阵。张村的方阵比秦军的方阵还要丰富一些,因为远程武器多,可以在方阵之前形成200步的杀伤空间。对阵的如果是步兵,几乎是无敌的,即便对阵骑兵,也会在骑兵突袭到自己面前之前,造成巨大的杀伤。
匈奴人的首领做了个手势,和身边的人说了些什么,于是骑兵开始缓缓向后退去,扶苏心头一松,指挥方阵按照出水式的方式快速移动。
只有片刻时间,退后的骑兵忽然开始奔驰,一队骑兵迅速向民兵队伍冲过来,速度越来越快。
扶苏以为的匈奴人退去只是假象,实际情况是骑兵需要助跑提高速度,来冲过眼前的这段死亡地带。退去只是为了给冲刺做准备。
“御敌!”扶苏大喊,几乎声嘶力竭。
侧翼的民兵开始调整炮口角度。
“火炮发射!”扶苏大喊。
2寸炮不是什么复杂的武器,张村的炼铁作坊一天可以浇筑几百门,拿去机加车间用镗床修饰内部的炮管,差不多几分钟就能完工一个。在张村军器库房,这种炮管数以千计。在张诚看来,这种炮是一种很尴尬的武器——射程也不算远、威力也不算大、但是又比枪重很多,一人难以操作。蒙恬却很喜欢这种笨重的玩意儿,觉得这个炮可以配到伍上,一伍一门炮,在战场上推出去,平推敌军就可以了。
所以这次民兵带了这种2寸炮。5人一门,齐装满员。足足600门,独轮推车装载的火药、弹丸和铁炮,倒不觉得负重困难。
几百门炮同时发射,一炮打出10枚鸽卵大的弹丸,弹丸西射,冲过来的骑兵当时就倒了一大片。但是匈奴人果然非常彪悍,竟是没有人在意死伤。前面的骑兵倒下,后面的马纵越出来,跳过战友和战马的尸体不停前冲。
一轮步枪发射,又倒下一批骑士。无人的战马在战场上开始左突右冲,扰乱了视线也扰乱了些骑兵的阵势。
再一轮步枪发射……
200步的距离,火炮填装只能发射2轮,步枪发射只能打出5颗弹丸,仍不能抵挡源源不断的匈奴骑兵。
“盾牌手护卫,长枪抵住!”扶苏大喊。
持大盾的士兵立刻向前冲出两步,大盾落地,士兵蹲在盾后,打开盾上的折叠支架,用三角支架的原理把大盾立柱,用身体抵住大盾。
用大盾就己经不是轻步兵了,但是因为有了独轮车,张村的民兵可以携带的装备非常丰富,这种大盾也可以轻易携带远行。
持矛戈的士兵把矛戈向前刺出,矛尾抵住地面,矛尖斜指上方,大概与人的眉毛相齐,上千支矛戈斜斜刺出,如同刺猬一样。
握持步枪的士兵在矛尖和盾牌的缝隙里继续射击,给冲过来的骑兵造成杀伤。
一半骑兵倒在了冲锋的路上,若是六国的军队,这么大的伤亡早己经溃散,但是匈奴人格外凶猛,不顾死伤的冲刺过来,己经来不及继续装弹压气了,士兵把步枪推到后背,从腰间拔出张村制式的环首刀,双手握住刀柄,咬紧牙关,深深的吸气。
骑兵冲过来,撞在矛尖上。根本不需要持矛的民兵去捅,骑兵自己撞过来,速度和重量就足以让矛戈穿透战马的身体,然后马上的骑士就飞起来……
“杀!”扶苏大喊。
没有了速度的骑兵,就不再有优势,民兵的双手剑拼命抡开,劈砍下去,破开匈奴人手中的青铜刀和弓臂,破开他们的皮袍
子,破开他们的身体,让脏腑流了出来。
见了血的民兵,变得分外凶悍。
妈的,老子只想在这个乱世好好的活下去,种地、做工、吃饭、生娃,老子们不招谁不惹谁,为什么你们要惹上门来!
妈的,挡住老子吃饭的道路,都得死!
秦人都是好农民,好农民平时都是沉默的,没有什么大悲大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同机械一样日复一日的耕作生活,你嘲笑他、骂他,他们也往往不理会。甚至你踢他一脚,他可能只是躲开,换了一条路走而己。
但是当你惹到他的头上,要夺他们的生命、家人、田土、未来的时候,这些沉默的农民骨子里的凶性就爆发出来,双手持握的环首刀,如同耕地的锄头一样劈下去,从匈奴人的眉间一路劈到地面。
一旦见了血,这些沉默的民兵不再沉默,也不再严守自己的阵型,既然己经杀了一个,那就再杀一个!于是跳荡起来,越过这个倒下的骑兵,刀子向下一个骑兵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