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风起幽州

    东征先锋营,大军行至幽州(今北京一带)。


    幽州,乃是历代征伐辽东的军事重镇和后勤基地。


    李承乾在此下令,大军休整三日,补充粮草,检修军械,为即将到来的,跨越辽河的艰苦战事,做最后的准备。


    这几日,军营中的气氛,依旧是高昂而又紧张的。


    太子殿下推行的“三三制”战术演练,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作战单元。而那些来自“上古奇书”的“大道”,则通过教员们,在军官层中,引起了巨大的思想震荡和学习狂潮。


    每一个士兵,都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充满了期待。


    然而,李承乾的心中,却始终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阴霾。


    他那位父皇,绝不会对近期在军中的种种“改革”,无动于衷。


    长安的反应,迟早会来。


    他只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也这么狠。


    这一日,幽州刺史,率领着一众地方官员,前来拜见太子,并送上了犒军的酒肉。


    宴席之上,气氛热烈。


    就在此时,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身负“八百里加急”的皇封令牌,闯入了刺史府的大堂。


    “长安急报!陛下密旨到!”


    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那名信使。


    李承乾的心,微微一沉。


    来了。


    于是屏退左右,只留下侯君集、李勣、李纲、马周等核心将领与谋士。


    然后,他亲自接过那几份用火漆密封的蜡丸,一一拆开。


    一共,四封密旨。


    前三封,是分别写给侯君集、李勣,以及……百骑的。


    李承乾没有看其内容,他只是将那三封密旨,分别递给了侯君集和李勣。


    “侯副帅,李长史,这是父皇,单独给你们的密旨。”他的语气,听不出喜怒。


    侯君集和李勣接过密旨,心中皆是一凛。


    他们当着李承乾的面,拆开了蜡封。


    当看清密旨上的内容时,两人的脸色,都瞬间变得极其复杂。


    侯君集的心中,是狂喜!


    他看到了什么?


    陛下,要他“匡正军纪”,“撤换教员”,“清除太子在军中的影响力”!


    这简直是天赐良机!是陛下,在背后,为他撑腰啊!


    他之前,还因为被太子压制而憋屈不已。


    现在,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了!


    他几乎要忍不住,当场笑出声来。


    而李勣的心中,则是沉重。


    陛下的旨意,是要他“死守粮草军械,非朕手谕,不得擅动”!


    这等于是在告诉他,要彻底切断太子可能存在的“私人补给线”!


    这是对太子殿下,何等的不信任啊!


    李勣虽然忠于陛下,但他这段时间,与太子相处,也深知太子之才。


    他实在不愿看到,这对父子,因为猜忌,而走向决裂。


    至于那封给“百骑”的密旨。


    ——“密切监视太子,尤其……与高句丽是否有私下接触!”


    这,几乎等同于,将太子,列为了“潜在的叛国者”!


    李承乾静静地看着侯君集脸上那毫不掩饰的得意,和李勣眉宇间那深深的忧虑。


    他不用看内容,也知道父皇在那三封密旨里,写了些什么。


    父皇啊父皇,您,终究还是……不信我。


    他缓缓地,拆开了最后一封,写给自己的那道“圣旨”。


    通篇,都是“温情脉脉”的鼓励与期盼。


    “……朕,对你,寄予厚望。此次东征,务必旗开得胜,为我大唐,建不世之功。朕,在长安,等你的捷报。”


    好一个“等你的捷报”!


    李承乾几乎要笑出声来。


    一边,用最严厉的手段,剥夺自己的权力,切断自己的后路,甚至将自己列为怀疑对象。


    另一边,却又用最“慈父”的口吻,鼓励自己去“建功立业”。


    这,就是帝王之术吗?


    将自己的亲生儿子,当成一只关在笼子里的猛兽,既要它勇猛善战,去为自己撕咬敌人,又要时时刻刻,提防着它,会不会反过来,咬伤自己?


    “殿下……”


    李纲和马周,看着太子那平静得有些可怕的脸,心中,都充满了担忧。


    这四道圣旨,如同四把利剑,从不同的方向,狠狠地,插向了太子殿下。


    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侯君集此刻,已经有些按捺不住了。


    他清了清嗓子,脸上带着一股小人得志般的得意,对李承乾说道:


    “殿下,既然陛下的旨意已到。那末将以为,从即日起,军中所有‘思想教育’课程,便当立刻停止。那些‘教员’,也当即刻撤换,遣散回原籍。军中,当以操练为本,何须那些虚头巴脑的空谈!”


    这是在公然夺权!


    李勣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他想开口说些什么,但看了看手中的密旨,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君命,难违。


    大堂之内,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李承乾的身上。


    他们想看看,这位刚刚还威风八面,掌控一切的太子殿下,在接到陛下这几乎等同于“削权”的圣旨后,会是怎样一副表情。


    是会愤怒?是不甘?还是……屈服?


    然而,李承乾的反应,再次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那笑容,平静,淡然,甚至……带着一丝,如释重负般的轻松。


    “侯副帅,说的是啊。”李承乾缓缓开口,语气,温和得像是在与老友闲聊,“军中,确当以操练为本。那些教员,本就是孤,一时兴起之举,既然父皇觉得不妥,那便……撤了吧。”


    他顿了顿,又看向李勣。


    “李长史,粮草军械,乃国之命脉。父皇让您亲自掌管,足见对您的信任。日后,这后勤补给之事,便全权,有劳李长史费心了。孤,绝不干涉分毫。”


    最后,他环视一周,朗声说道:


    “父皇圣明,为我等东征大军,指明了方向,消除了隐患。孤,与诸位将军,当恪尽职守,谨遵圣谕,早日攻破高句丽,为陛下,献上捷报!”


    退让!


    彻底的退让!


    毫不犹豫的退让!


    所有人都被太子这番话,给惊呆了!


    他们预想过太子的各种反应,却唯独没有想到,他会……退得如此干脆,如此彻底!


    仿佛,那几道圣旨,对他而言,根本就无关痛痒!


    他之前在军中建立起来的所有威望和权力,都可以轻易地拱手让人!


    侯君集,更是如同见了鬼一般,看着李承乾。


    他准备好了一肚子的话,准备好了与太子唇枪舌剑,据理力争。


    可现在,太子殿下,竟然……全盘接受了?


    这……这不合常理啊!


    难道,太子殿下,真的被陛下的雷霆手段,给吓破了胆?


    李纲和马周,也是一脸的困惑与担忧。他们不明白,太子殿下,为何会如此轻易地,就放弃了自己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优势。


    只有李承乾自己知道,他在想什么。


    退让?


    不。


    不会这么简单。


    父皇,您不是想看戏吗?


    您不是想看看,没有了您的支持,没有了粮草军械,没有了思想控制,孤,还能不能打胜仗吗?


    好啊。


    我就满足您。


    我就把所有的“权力”,都“还”给您派来的人。


    我就当一个,什么都不管,只负责在前面“冲锋陷阵”的莽夫。


    我倒要看看,当这支军队,真的因为你们的“英明指挥”,而陷入绝境之时。


    当粮草不济,军心动摇,强敌压境,全军覆没在即之时。


    你们,还有没有胆量,来承担这个……弥天大罪!


    李承乾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充满了算计的笑容。


    父皇的这几道密旨,非但没有将他逼入绝境。


    反而,给了他一个,将所有“黑锅”,都甩给侯君集和李勣的……绝佳机会!


    他要让这些人,亲身体验一下,什么叫做……“将在外,帅令有所不受”的滋味!


    为自己的“自作聪明”,付出最惨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