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老潘一家团聚去了

 
之前送给他们的鱼饵,足以支撑好一阵子了。

起初,这群孩子对于钓鱼还颇为生疏,现今已经变得相当熟练。

每到周末,他们都相约外出垂钓。

即便进入冬天,可河面并没有完全冰封,钓鱼的热情仍未减退。

他们的收获也是很不错。

这段日子以来,鱼几乎是饭桌上不可或缺的菜品。

偶尔还会有一些土特产,这是别人换鱼的。

即便是那些不钓鱼或家中没有适龄孩子的家庭。

也能偶尔吃到鱼肉,尽管数量不多。

武俊山见王小北婉拒,也没再多说,笑眯眯地打了声招呼,便带着众人向河边进发。

如今大院里的孩子王换成了杜玉飞跟武俊山两位。

原先的杜玉泉,武俊哲都已经工作,雷飞扬也搬了家。

可他呢,却是个例外。

对于杜玉飞那些往事,他并不太上心。

心眼犯不着那么小。

家里条件好,小西又有两个把兄弟,自是不稀罕跟去瞎掺和。

洗漱完回到家中,冬秀跟小菊正和王梅一块吃饭。

馒头小米粥,外加几碟小咸菜。

在这个时代已经是相当不错。

王小北坐下来,边吃边随口问向俩小的:“作业完成了没?”

二人颔了颔首:“早做好了,大姐都给检查了一遍呢。”

王小北满意地颔了颔首,对于刚进门的小西,问都不用问。

这家伙除非开学迫在眉睫,否则绝不动笔。

王小北望着王梅,想了想说:“姐,明年就要中考了,考虑下考中音附中怎么样?”

这所学院特别得很。

隶属于中央音乐学院的中等专业学校,

六年的学制,初中高中连读,文化课要求不高,但专业技能必须过硬。

入校门槛极高,多数学生最终能直升中央音乐学院。

要知道,中央音乐学院,无论何时,都是顶尖学府。

而这附中更是不一般。

说是中专,它却能正经考大学。

说是中学,初中毕业生却能直接留校当音乐老师。

高中毕业考不上大学,文艺团体也是抢着要。

因此,他左思右想,才选中了这么一所既符合王梅情况,又不至于让她过于失落的学校。

况且现在大学之间的差距不似往后那么悬殊。

中央音乐学院还是首批重点大学之一。

人们对清华,北大的那份热忱与向往,远不及后来。

王梅微微一怔,摆了摆手:“不成,文化课还行,音乐方面差太多,人家许多从小就开始学了。”

她也憧憬过,但现实对她而言,太过艰难。

王小北轻松地说:“没关系,还有六个月呢,以后不要再跟夏婉妈妈学了,去少年宫学,或许还有机会。反正你的文化课是稳的。”

王梅如今年级第一,早已经将夏婉甩在身后,

模考几乎科科逼近满分。

而且王梅的音乐造诣也不低。

这就是天资聪颖的优势,再加上同龄学小提琴的孩子并不多。

找个高水平的老师,几个月时间,还是有转机的。

“真的可以吗?”

王梅有些犹豫。

王小北满不在乎地说:“试试总是好的,否则学了这么久不就白费了?”

“厄……”

王梅被他这一说,一时半会儿拿不定主意。

想了想,最终还是颔了颔首。

“那就试试,跟谁学呢?”

“去少年宫打听打听,那儿不是有小提琴班吗?去看看不就清楚了?”

王小北随意一说。

虽有些迟,但愿还不算晚,真不行,也只能让王梅失望一回了。

免得将来大学毕不了业,那才真是懊悔莫及。

还不如拿个中专文凭实在。

说完,他又望向那俩小家伙,

她们年纪小,暂时不需多考虑,先打几年基础。

二人的老师可都不赖。

王梅轻轻点头,再没说话。

正吃饭,王梅忽地想起了什么,“小北,明天你得多买串鞭炮回来。”

“啥情况?”

他喝着粥,随口一问。

“大哥自行车证弄好了,最近忙得转不开,打算明天去买新车,自然得买朵大红花,放放鞭炮庆贺一下。你昨晚吃完饭就出去了,忘了跟你讲。”

王小北轻笑道:“还真把票搞到手了呀。”

对于这放鞭炮,戴红花的习俗,他并不觉得新鲜。

如今买自行车,就跟90年代买轿车一样隆重。

那时买了车、房,免不了要摆酒宴请,收些礼金。

哪里像后来,10多万的车多数家庭都能承受得起。

渐渐地,这种庆祝方式也就少了。

“是啊,大哥的丈母娘还给了50块呢。”

王梅轻轻颔首。

这话让王小北眉心微皱,毕竟是王小东的私事。

琢磨了片刻,终是没有发表意见。

但说到底,在任何家庭里买新车都是件大事。

他那二手货自然不算。

于是,他应承下来:“好,我记住了,明天我买串大鞭炮,好好热闹热闹。”

饭后,王小北蹬上车直奔前门大街。

该给潘老师家送点年货了。

可到了地方,只见大门紧闭,屋里已经是一片空荡,他不由皱眉。

明天就是除夕。

人呢?

院子一位大妈见状,问道:“你是找潘老师媳妇吧?”

王小北反应过来,颔了颔首:“对,大妈,他们人呢?”

“跑了,你不用找了。”

“跑了?这是啥情况?”

“她丈夫摊上事了,前两天收到份电报,当晚就全家走了,不是逃跑还能是什么?”

王小北一愣,随即心中盘算。

年初马兰基地家属区就开始建了,他们估计是搬过去了。

这些人真是,不明所以就开始说人家出事逃跑。

但也不怪大家猜疑,老潘的事属于高度机密,知道内情的少之又少。

这样也不错。

在那里,即使风雨再大,受到的质疑声也会少些。

虽然不易,但总归比这儿强。

“你是他们的谁啊?”

大妈狐疑地打量着他。

王小北白了她一眼:“你管得着吗?有意见你找街道办事处反映去。”

说完,他转身便走。

“哎,你不要走。”

对方追出门时,王小北已经骑车远去。

路上,王小北心绪起伏。

想到再过两年,身边朋友或许很多会远走,甚至出国,他不由叹了一声。

算了,不去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