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给张美英看私房钱

“别往心里去,只要你能让妈高兴,咱有啥难处,他肯定二话不说就帮忙……”

王小东心中有数,王小北总是有办法,手头也宽裕得很。

而且不是小数目,不然哪会出手这么阔绰。

不过让他意外的是,这一给就是500块。

……

王小北回到家中,看见张美英心事重重,便凑上前,轻声安慰。

“妈,别愁了,不就是个工作嘛,咱还有城里户口呢,钱的事儿包在我身上,来,我给你钱。”

说完,见老妈一脸疑惑,他又嬉笑道:“想不想看看我的金库?不想就算了。”

说完,便转身进了屋内。

“冬秀,你先忙着,我去去就来。”

张美英说完便紧跟其后。

儿子难得这么坦诚,她心里自然也好奇得很。

进了房间,王小北从衣柜深处掏出一个木盒,往炕上一放,直接打开。

张美英一见盒中满是钱,不由惊呼出声:“哎哟我的天。”

连忙返身关紧了房门。

检查一番确保窗户也关严实了,她才松了口气。

“你哪来这么多钱?就这么放屋里?”

王小北嘴角一扬:“我藏了不少地方,要让你们发现不就完了?”

张美英目光在钱上扫了一圈,“这里面有多少?”

“具体没数,大概2000多块吧,这几年攒下来的,全上交了,这回总不用担心钱了吧。”

张美英下巴差点掉下来。

“多少钱?”

“2000多块。”

零零碎碎的角票跟整钱加起来,还真是2000多块。

张美英只觉头脑发懵,数额太大了,一时难以接受。

她伸手佯装要打王小北:“你这混账,这么多钱也不说一声。万一没了咋办?”

“好了好了,都给你了。不要告诉别人,包括大姐他们,万一说漏嘴,你儿子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张美英吓了一激灵,四处望了望,赶紧把盒子合上。

“放心吧,除了你爸,我谁都不说。”

她没急着走,又在衣柜里翻腾起来。

王小北撇了撇嘴:“妈,不要找了,就这么多了,余下在我师父那。”

张美英听了便停下手,走到他面前:“你到底还有多少钱?”

王小北摆了摆手,“秘密。”

“赶紧说。”

张美英看了一下,顺手抄起一把鸡毛掸子。

“再逼我,这钱我可就拿走了啊。”

看到张美英这架势,王小北知道她不会真动手。

下一秒,张美英把鸡毛掸子扔到炕上,笑眯眯地抱着盒子回了房。

望着张美英小心翼翼的模样,王小北也笑了,随手将鸡毛掸子放到一旁。

……

“妈,饭好了,你在忙啥呢?”

小西溜达回来,看见老妈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疑惑不已。

一听老妈丢了工作,他心猛地一揪。

“哎呀,妈该不会是因为失业,躲在里头抹眼泪吧。”

“妈,快开开门。”

说着,他忙不迭地拍起门来。

片刻后,门终于开了。

张美英瞪了他一眼,说道:“瞎拍什么呢,你这一打岔,我又得重新数了。”

“你没事儿啊?这数啥呢?”

小西一头雾水,探头往里瞅。

“行了行了,吃饭去。”

张美英催促着,带着他往客厅走。

王小东夫妻对视一眼,心中有了猜测。

数钱。

王小北也给妈塞钱了。

应该给了不少,这么长时间都没数完。

大家心照不宣,默默吃着饭。

“妈,我跟小东打算每个月给你40块工资,剩下的我们自己存着,你觉得怎么样?”

萧思嫒憋红了脸。

这气氛,别提多尴尬了。

可王小东非让她说,她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张美英听了,嘴角一扬:“不用那么多,给30块就行了,我帮你们存着。你们急用钱就跟我说一声,我支援你们。”

有了钱,说话都硬气不少。

王小东憋着笑,瞄了一眼正埋头吃饭的王小北。

没言语,继续扒拉着碗里的饭。

萧思嫒尴尬地抿抿嘴,最后还是颔了颔首。

“那就麻烦妈先帮我们收着吧。”

说完,一家人接着吃饭。

张美英失业这事,总算是落定了。

下午时分,开始搞手续。

赶上三月份才开头两天,这月活儿几乎等于没沾手。

放学铃响,王小北骑车回家,就瞅见老妈在厨房里忙着。

“哟呵,今天饭竟然能按时吃了。”

王小北瞅着这一幕,嘴边挂着笑。

张美英斜睨了他一眼:“说啥呢,话里带刺呢这是?”

“嘿嘿,不工作的滋味咋样?会不会觉着空落落的?”

其实吧,缓几天也没事。

不过转念想想,还是没必要。

张美英心里拧巴了会儿:“还真有点不自在,事儿一办完,倒像突然闲得慌了。”

“嗨,想找事儿做还不容易嘛,多得是活计呢。”

王小北嘟囔着,掀开锅盖,望着里头热腾腾的包子,顺手拎了一个吃。

“嚯,干菜包子?赵婶送的?”

王小北吃得那叫一个香。

这包子其实就是玉米面混了些许白面,发好了面,裹着菜做的。

馅儿挺杂,包括芝麻叶。

芝麻叶晒干后,要吃时先用水泡软,再剁碎和其他材料一块儿包进包子。

这芝麻叶也就赵婶家有。

豫州那片儿,遇上灾荒年头,这东西可救了不少急,自有一套吃法。

以前他也挺馋这口,油汪汪的,特解馋。

张美英笑着颔首:“对,赵婶送来的,粉丝、豆皮,还有各式各样的干菜,都搁里头了。”

“嗯,真香。”

王小北又狠狠咬了一口。

包子皮薄馅大。

城里的玉米面。

只要面磨得细,掺了白面发好了,一样松软,还透着一股玉米的清甜。

乡下粗玉米面确实辣嗓子。

但好不好吃,还得看各人口味。

往后人们爱上了山野菜,现在的人却嫌不够油水,觉得难以下咽。

关键是现在舍不得放油。

但对他们这些不缺油水的,这口味还挺合适。

最重要的是,老妈知他喜好,干菜馅儿里油水足足的,吃起来自然美滋滋。

换成别家,馅儿里干巴巴的没油水,恐怕嚼都嚼不动。

张美英翻了个白眼,揭开锅盖,用簸箕把包子全挪出来,拿块冬天包裹食物的厚棉布包严实了。

这样孩子们回家,还能吃上热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