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好的大学没有农村孩子
第947章好的大学没有农村孩子
只有食用油依然紧缺,每人3两的定量迟迟未能恢复。*x/s~h·b-o?o!k/.\c?o-m′
清晨,王小北从被窝里爬起,照例前往学校。
倒春寒让人直打哆嗦。
刚脱下棉衣没两天,一场春雨袭来,又不得不把厚重的棉衣穿上。
到学校后,就见裴宇航等人正情绪激动地议论着什么。
“出事了。”
袁国庆则在一旁拉了拉王小北的衣袖。
王小北疑惑地望去,只见桌上摊着一份日报。
报上说,六中高三和四中高三年级的学生联名给上头写了信,反映学校党支部存在路线问题。
上级将派遣工作小组前往六中调查此事。
裴宇航随即表示:“六中的校领导显然在路线问题上犯了迷糊,没有处理好‘依靠谁,团结谁’的关键。”
在他看来,像他们这样大院长大的孩子,理应成为团结的核心。
范冠等人则小声议论:“我们觉得六中在执行路线上做得不错,重视个人表现,不单纯以成分论英雄。”
即便范冠去年底成功接到入团通知,但发言时仍显得不够自信。
这话出自特定之人,裴宇航不便直接反驳。
这群人争论不休,而在高二,高三那边,行动已经悄然展开。
学生们自发组建了各种“学习小组”,成员多为大院子女跟工薪阶层子女。d我`?(的d¥书?城:?? *最|:新ˉ·u章]节o?更^新.&?快°?¥
“虽然我不待见裴宇航那小子,但他的话似乎不无道理。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知识分子或富裕家庭的子女。”
袁国庆在一旁低语。
王小北听后陷入沉思。
的确,如今能进大学的多半来自过去的富户或知识分子家庭。
说到底,这事儿从根上就不公平。
这几年状况略微好转了些,
可增添的多半是城里孩子,乡下出身的大学生依旧寥寥,底子不同,差距明显。
望着那边满眼新奇的柯秋露,还有范冠那些人,他们此刻全无危机感。
在他们眼中,下面有人观点激进点儿,那再正常不过,只要上头政策不朝自己头上变,那就风平浪静。
不光柯秋露,范冠,多数家境富裕的人都是这心思。
“嗨,你们听说了吗?清大附属中学的学生,为了这议题都动起手来了。”
正思索间,旁边有人小声议论起来。
王小北转头看去,是赵景龙。
清大附属中学,成立时间不长,六十年代初才落成,去年才送走首届高三毕业生。
但学校里头,多的是干部家庭和高级知识分子的子女。
很少见普通人家的孩子。+k\k^x′s?w~.-o/r?g\
了解了一下,王小北明白了原因。
那儿的高级知识分子的孩子虽然多,但不是有钱人,比范冠他们更有底气,毕竟是少数中的精英。
因为这个争论,学校分成了两派,争论环节还会打架。
“哎,王小北,今天放学后有团会,别忘了啊。”
正琢磨呢,门口来了个男生喊他。
王小北颔了颔首,“行嘞,清楚了。”
初中部的团组织升级成团委了,他成了里面最早入团的一员。
还是班长,兼任高一的副支书。
支书叫周翰墨,名字普通,但爸爸可是牛人。
团成员得定时参加学习和思想教育。
学校团委老师担大梁。
那时候跟现在可不是一个概念,学校相当看重。
四中,六中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别人当笑话看,但学校里的学生对管理很有意见。
学习倒算了,最大的争议在入团审查上。
……
虽然教学还在继续,但学生们开始浮躁了。
大家都在等工作组给出结果。
如果学生写信能通过,其他学校可能都会跟着做,引发一波大教育热潮。
所以,红两分跟白五分成了热门话题。
下午时,王小北照常去开会。
每个高一班出一个代表。
三个年级加起来,来了20多人。
老师跟几个高三学生坐在台上,目的就是要告诉大家,回去要管好学生,别闹事,还要准备春夏的
入团选拔。
这次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找品学兼优的学生。
王小北跟着队伍听着会议。
散会后,他看向旁边的周翰墨,觉得他有点像某个人。
会后,周翰墨直接上台说话,他就悄悄走了。
……
因为开会,回家时天都黑了,家里人都在吃饭。
一张木头床上,五个月大的小月自己在玩。
这个年纪的小孩就是爱动,已经不老实了。
“嘿,大侄女,二叔抱抱。”
王小北虽然喜欢小星,但更喜欢小月,他不在乎男女。
小丫头软软的,被抱起来时,嘴里模糊地说:“二……呀?”
听不清是“二”还是“呀”。
抱了会儿小丫头,王小北望向张美英。
“妈,小星都3岁了,今年该上幼儿园了,还要喂饭吗?幼儿园里谁喂他呀。”
张美英不高兴了:“上幼儿园有啥用?能学到啥?还不是去受罪,我在家还照顾不好他吗?”
然后,她看着王小东:“一定要送幼儿园?你们那会哪个上过幼儿园,这不也都上大学了?”
王小东解释:“妈,去幼儿园能交朋友,你也能轻松些。”
跟张美英提了很多次,就是不愿意。
“每个月4块呢,钱是大风刮来的啊。”
张美英嘟囔着,准备嚼食喂小星。
“哎,妈,别。”
王小北赶紧阻止。
张美英的做法在农村常见,但在城市里让人不舒服,尤其是他跟萧思媛坚决反对。
一是容易生病,二是觉得不合适。
张美英私下可能还这样,可在他们面前,还是会收敛。
这次,她在儿媳和儿子的注视下,只能自己吃了那口饭,再给小家伙弄吃的。
王小北轻轻放下哭闹的小月,看着她不哭,心想可能是不饿。
“哎哟,你这二叔真偏心呐。”
老妈看着他放下孩子去吃饭,笑着说。
萧思嫒跟王小东听了,只笑笑没在意。
大家都看得出来,王小北更疼小月。
王梅在旁边也跟着笑:“是啊,偏心得很,以前小星拉屎,小北跑得飞快。小月他就不会,还给她换尿布呢。”
小星听了,嘟囔:“二叔不疼我了。”
王小北假装生气:“吃饭呢,别提这事。”
然后看向小星,说:“小家伙,以后好吃的不给你了。”
他对小星可是真心实意,有求必应。
反正王小东自己注意点就行。
奶粉,麦乳精,孩子们喜欢的,家里从来没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