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算是间接参与了战事
加上之前已降服的三国,这已是第四次降服他国,山东六国中,仅余两国未降。
骊山,阴阳家。
林天自抵达咸阳后,实际上并未涉足太多地方,似乎一直在咸阳与骊山之间往来,这也多亏他击败东皇太一,成为阴阳家的主宰,否则他只能留在咸阳。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林天的某些性格,他是一个不愿频繁迁徙的宅居之人。
阴阳家内,在王贲带回众多俘虏后,关于大梁城破、魏国灭亡的一些细节也随之传开,阴阳家内的一些人也因此得知。
“玄天阁下的实力实在令人惊叹!”
焱妃身着金蓝色长袍,静静地站在林天身旁,山风拂过,她的秀发轻轻飘扬,她不禁向林天发出赞叹。
得知大梁城破的细节后,她与所有知情者一样,心中充满了惊叹。
有人怀疑一剑破城是误传,认为这不可能发生,这是秦国散布的谣言;有人则震惊不已,认为这是仙人降临,是仙人的手段。
焱妃当然不是那些凡夫俗子,她只会认为林天的实力已经达到了巅峰,所谓的一剑破城,是林天实力达到某种极致的体现。
有时,她也会像嬴政那样猜想,林天是否已经成仙,或者接近成仙?
但由于林天是阴阳家的掌教,她也不好主动询问这个问题。
焱妃会有这样的猜想,只能说,这个时代,虽然许多典籍中都提到了仙人,提到了仙人,但对于仙人究竟拥有怎样的力量,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认识。
或者说,那些渴望成为仙人的人,他们所追求的,从来不是仙人的力量,而是仙人的自由以及……长生!
长生,才是众生追求的最大欲望!
在惊叹林天的力量的同时,焱妃并没有太多的羡慕之情,因为林天已经将修炼之法传授给了她,按照林天所说,那条修炼之法能够达到极高的境界,林天目前也展现出了超越天人的力量,只要她按照这个方法修炼,迟早也能拥有这样的力量。
只能说,作为阴阳家的东君,阴阳术的奇女子,焱妃一如既往地心高气傲,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份心高气傲,她才能拥有这样的实力。
林天面无波澜,泰然接受了焱妃的夸奖,或许其中掺杂着些许伪装,但无论如何,受到赞美总是令人愉悦的,因为它触及了你的虚荣心。
焱妃又向林天提问:“在过去的几次国灭之战中,玄天阁下鲜少亲自参与,直接投入战场,为何此次灭魏之战,玄天阁下却主动出击呢?”
焱妃显得有些好奇。
在之前的战事中,灭韩之战时,林天虽然掳走了韩非、卫庄,阻止了他们借粮赈灾;灭赵之战前夜,他曾前往赵国;灭燕之战前,他救下了墨家巨子六指黑侠。
这些行为,都只能算是间接参与了战事,并未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
但这次的情况却有所不同,林天主动出击,协助秦军攻城,此战之后,林天的名字传遍天下,仿佛是有意将自己置于世人的目光之下。
这场战斗的细节一经传出,许多人自然好奇林天的来历。
“如果秦国有更佳的破城之策,我自然不会插手,但在秦国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为了减少无谓的牺牲,我也只得亲自出马。”
焱妃以为林天指的是秦军的伤亡,大梁城坚固,秦军若强行攻城,即便能够攻下城池,也会有许多士兵牺牲。
然而,林天所说的无谓牺牲,除了士兵的伤亡外,更是指大梁城中的平民百姓,若真的采取水攻之策,不知会有多少人丧命。
林天自认为并非善人,对许多人的生死并不关心,但如果能够阻止一场无必要的灾难,且他有能力做到,他不介意出手相助。
“玄天阁下心怀天下,焱妃深感敬佩!”
焱妃再次对林天表示赞赏,给予了高度评价。
因为之前询问了林天为何参与伐魏之战,焱妃也不由自主地开始关注起天下的局势,尽管她沉迷于修炼,原本无意过问世事,但随着林天的深度介入,她也逐渐开始关注起一些天下的大局。
“随着魏国的灭亡,山东六国只剩下两国,齐国与秦国关系良好,不出意外,秦国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是楚国吧!”
焱妃向林天询问起了这个问题。
林天眼中光芒闪烁,没想到焱妃这样的隐士也会关心天下大势,但他还是回答了,“没错。”
“在魏国灭亡之后,恐怕秦国中有些人会感到不安!”问,魏国灭亡后,秦国中谁最不安?
自然是昌平君。
焱妃能够看到的问题,他自然也能看到。
山东六国,已去其四,剩下两国,无需选择,秦国肯定会先攻打楚国。
魏国的灭亡,虽然是在昌平君预料之中,然而,当他得知最后攻破大梁城的细节后,他仍然感到震惊。
在遥远的过去,他早已察觉到林天的潜在威胁。
曾经一度对林天萌生了杀机,在魏国灭亡之前,就计划设局除掉林天。
然而,当魏国灭亡后,他得知了那些细节,才意识到自己还是低估了林天。
林天的力量,已经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境界。
通常来说,武林中的高手,除非是敌军的主帅,否则很难影响一场战争的胜负,但林天的出现,却颠覆了这一常规。
他凭借一己之力,攻破了连数万秦军都未能攻克的梁城,为魏国的灭亡画上了句号。
“此人,不可留!”
“若继续留他,必将成为后患!”
昌平君这样思索着,梁城都被林天如此轻易攻破,如果秦国攻打楚国,林天再次出手,楚国的坚固城池能否抵御林天的攻击?昌平君对楚国颇为了解,楚国并无比梁城更坚固的城池。
即使林天再强大,他也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在秦国攻楚之前,除掉此人。
魏国灭亡的消息传来后,对楚国来说,无疑也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唇亡齿寒”的典故,早已有之。
早先,在秦国攻打魏国时,楚国中有不少大臣提议出兵救援魏国,但都被令尹李园所阻止。
在楚国,并没有丞相这一职位,他们对许多官职的称呼,与其他诸侯国截然不同,或者说,楚国的丞相,即是令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