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迟早会出人头地
但紧接着,他意识到这部功法秘籍对他个人而言,似乎有些多余。
首先,他已有主修的功法秘籍,只需按部就班地修炼,成仙做祖指日可待,只是时间问题。
其次,这种修炼龙之气的功法秘籍,更适合君主、部落首领等人物,而他虽然是阴阳家的掌教,但手下的阴阳家成员寥寥无几,这部功法秘籍对他来说,并无实际用途。
然而,这部功法秘籍又是因随侯珠中的“龙之气”而演化,其立意之高,若就此废弃,实在可惜。
因此,林天想到了嬴政。
虽然他自己无法修炼,但嬴政或许可以。
毕竟嬴政目前的实力尚浅,即使转而修炼这部功法秘籍,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多年来,林天与嬴政相处甚欢,若有可能,他真心希望嬴政能踏上修炼之路,走得更远,改变历史上早逝的命运。
“原来这竟是源自上古!”嬴政听后,点头表示理解。
他其实也不太明白上古时代的功法秘籍与当代的有何不同,对他而言,最关键的是,这部功法秘籍非常实用,非常适合他。
在章台宫中,林天与嬴政长谈,从最初的纸张,聊到了修炼之道。
在看完修炼功法秘籍后,他们不可避免地又聊到了其他事情。
比如……昌平君的死!
林天作为昌平君事件的当事人之一,可以说,昌平君的悲惨结局与他有着莫大的关联。
尽管昌平君死后,林天有过一些猜测,但直到此刻,他才从嬴政口中得知昌平君临终前与嬴政的一番对话。
昌平君主动要求嬴政隐瞒他的罪行。
表面上看,昌平君是想为自己留下一个好名声,但他实际上说出了一番让嬴政无法拒绝的话。
为了长公子扶林。
如果昌平君以罪人的身份死去,即便嬴政对扶林保护得再好,终究会有野心家可能利用此事对扶林发难。
一旦扶林与他这个罪人有所牵连,就会连累到扶林。
所以,他可以死去。
但他绝不能连累扶林。
可能,正是昌平君的一番话语,嬴政从中感受到了他对扶林的关切之情,这使得嬴政在关键时刻改变了初衷。
他不仅没有将昌平君所犯的过错公诸于世,甚至还为其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以此来隐藏昌平君真实的过往。
听完嬴政的叙述后,林天不禁长叹一声,“昌平君熊启,若从最初,
就没有协助楚国的意图,而是全心全力为秦国效劳,或许能够成为陛下的一大臂助!”
嬴政听到这番话,表情也显得有些微妙,“确实如此!”
可惜,世事难料,总是如此!
长按喜欢的段落可记录想法·
自从秦国连续征服各国,将山东各国的土地、人民,纳入自己的版图之后,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法令传达到天下各处。
即使已经被困的山洞几国有很多人不愿意接受秦国的统治,也不习惯秦国的法律、制度,但大局已定,他们也只能屈服于现实。
若不服从秦国的统治,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死亡!
因此,为了生存,他们也只得努力适应秦国的一切,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秦人”!
对于山东几国的学者来说。
在故国被灭之后,他们复国无望,若想发挥自己的才学,就只能努力去学习秦国的文字,研读秦国的法律,那样的话,有机会成为一名荣耀的……秦吏!
毕竟,秦国没有像山东几国那样招揽门客的风气,他们不能像以前那样投靠贵族,成为其门客,进而跻身高位,当初秦国唯一一个效仿四公子豢养门客的人叫做吕不韦,在吕不韦被罢免相位之后,他的门客都各奔东西,此后,这种风气,在秦国也是绝迹了。
秦吏虽然是秦国最基层的官员,但对山东学者而言,是唯一的一条上升通道。
嗯,实际上还有一条,那就是从军,秦国讲究军功制,只要在战场上能够杀敌,就可以获得爵位,但不是所有的学者都擅长武艺,有杀敌的能力的,若是贸然从军,更有可能死在战场上。
秦吏的需求极为庞大,原本秦国的官员数量是足够的,但在数年之间,连续征服数国之后,导致这个需求是越来越大了,以至于,为了填补这个巨大的空缺,秦国也是放宽了对山东几国之人的限制,只要他们能够认识秦国的文字,了解秦国法律,就有机会成为秦吏。
在故国灭亡之后,若能成为一名秦吏,也算是进入了体制之内,这曾一度引发了很多山东学者的学习-热潮。
除了学习秦国的文字、法律之外,他们也是密切关注着秦国发布的新的法令。
是否认同秦国新的法令,私下里是否批评过秦国,那是另一回事。
在这个崭新的纪元中生存,他们务必掌握秦国的全貌。
泗水郡,沛县!
秦国灭楚之后,如同往昔一般,逐步接管并治理楚国。
秦朝的官员们进入楚国各地,开始用秦国的法律,逐步整顿楚国。
由于秦朝官员人数不足,每到一地,他们还会挑选一些当地的才俊担任助手,协助处理政务。
“萧何,你来了!”
在县衙内,沛县的主吏掾对新上任不久的小吏萧何,没有摆出任何架子,随意地向他打招呼。
主吏掾是县令的助手,负责管理下属官员的晋升和调动,职位不算太高,但对于萧何而言,却是直接的上司。
现任沛县的主吏掾看起来四十多岁,他非常看好萧何。
尽管萧何年轻,却能将各种政务处理得井然有序,更重要的是,萧何并非秦人,他原本是楚人,一个楚人,从头学习秦国的文字和法律,并通过秦朝官员的考核,这表明萧何非常聪明。
作为一个楚人,在楚国被秦国征服后不久,就选择成为秦朝官员,这也显示了萧何的识时务。
这样一个既有能力又懂得把握时机的人,迟早会出人头地。
与萧何打完招呼后,主吏掾突然想起一件事,拿出一叠东西,递给萧何。
“萧何,你觉得这东西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