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长远发展
怎么改造已经说了一部分了,能不能赚钱大家也都看到了。
但是如何参与其中,众人还不知道呢。
“青楼和书院算是西湖的两个支柱产业,另外就是我刚才说到的商业街了。
这条商业街从西湖边,一路延伸到西溪豪庭和新建的杭州壹号院。”
杭州壹号院就是之前跟西溪豪庭一起开售的那个中产小区的名字。
这个名字是王德发起的。
当初王德发想让朱吾适帮着起个名字,朱吾适纯粹就是个起名废,干脆就让他自己看着办了。
哪曾想王德发也是个废废,直接参考应天府壹号院,搞了个杭州壹号院。
估计以后还会有其他的壹号院,说不定以后大明每个城市都会有个壹号院。
朱吾适对这个倒不是很在意,名字就是个代号,只要房子好卖,叫茅厕都行。
朱吾适的计划就是用商业街将西溪豪庭,杭州壹号院,还有西湖连接起来,搞成一个大商圈。
这样的话,这条步行街吸引到的就不只是游客,还有两个小区的业主。
西溪豪庭住的都是有钱人,消费能力很强。
杭州壹号院住的虽然只是中产阶级,但是人多啊,上千户人呢,拖家带口的最起码有好几千人。
这些人吃喝拉撒可都是要花钱的。
再说了,中产阶级只是比上不足而已,比下那是绰绰有余,他们也是具有一定的购买力的。
“如果发展得好的话,未来西湖商圈跟杭州城会连起来,到时候杭州城将扩大很多。
也许现在的杭州城没有那么大的体量,可是你们要知道,大明的发展日新月异,杭州城作为大明数得着的大城市,又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未来的发展必然不会差的。
等到杭州城人口再多一些,西湖景区附近必然会吸引很多人来居住的。
商业街能不能赚钱,你们自己想吧。”
搞招商引资,不能把话说得太明白,要给大家留下想象的空间。
众人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朱吾适也不组织,总要给他们消化时间的。
将近半个小时后,议论声才变小。
“王爷,那我们该如何投资呢?”
这个商人跟着朱吾适混久了,都会有投资这个词儿了。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准备成立一个大明西湖集团。这个集团只负责改造和运营西湖景区。
至于收益嘛,按照投资比例分配。
收益来源就是门票,公共设施的使用。商铺的租金。
只要大明还在,西湖景区就会一直在,收益也会源源不断。”
这才是真的吸引这些商人的一点。
谁能保证百年,甚至几百年后不会家道中落呢。
之前投资水泥公路,虽然还没有回本,但是收益源源不断。
有人大致算过,水泥公路差不多五十年后就能回本。
别觉得五十年很长,其实一点儿也不短。
那些参与投资的,五十年后基本上都已经死了。
相当于投资那条水泥路,收益跟他们关系不大,反正他们能活着见到回本就已经不错了。
就这样,照样有人羡慕他们。
为什么呢,就因为这个投资其实是为后代投资的。
如果眼下就要赚钱,那自然是出海贸易了,今年拉几船的货物去欧洲,明年回来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然后呢,难道赚来的钱就都埋到地下吗。
关键埋到地下,或者存到银行又不会钱生钱。
那么拿这些暂时不用的钱去投资一些稳赚不赔,但是回本周期长的工程,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
首先,这些钱暂时是用不到的。没有哪个人会傻乎乎地拼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去投资这种长期项目。
其次,虽然回本周期非常长,但是回本以及后续的盈利是实打实的。
这就是一个稳赚不赔的投资,只是时间长点儿而已。
这样就算自己以后死了,家族后代都是些废物,把自己的家也挥霍一空。只要水泥路的股份还在,每年都有分红。
靠着这些分红,他们的后代还能过有钱人的生活。
如果家族某一代出了人才,靠着这些分红,还能重铸家族昔日荣光。
毕竟重现荣光也是要本钱的,一穷二白创业哪是那么容易的啊。
西湖景区的投资也是这样的工程。
西湖就在那儿,几百年之后也不会消失。
唯一担心的,其实就一个问题,大明会不会被其他的朝代所取代。
很有可能,毕竟历史告诉他们,没有永恒不灭的王朝。
但是,只要能一统华夏的朝代,基本延续个两三百年是没啥问题的。
就拿水泥公路来说,如果大明延续了三百年。
五十年回本,那后面的两百多年可就是纯赚啊。
相当于五六倍的收益了。
收益高低不说,还是那句话,这就是家族的保底,有这个收益在,家族不至于落到尘埃里。
那些没有选择投资水泥公路的,在想明白之后,肠子都快悔青了。
这次又有这种好事儿,他们肯定是不想放过的。
朱吾适为啥老喜欢让商人们投资这些工程,除了缺钱外,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这些商人跟大明深度绑定。
就有点儿类似于现代公司期权。
公司期权是公司给员工的福利。对于公司看重的员工,以较低的价格卖给他们一些期权。
未来公司发展越来越好,股价越来越高,他们手里的期权也会越来越值钱。
这种方法就是将公司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公司业绩捆绑。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为了公司利益而努力。
水泥高速和西湖的投资就相当于让这些有钱人买大明的期权,收益肯定是有保证的,就是时间长了点儿。
那么在这期间,大明如果发生什么事儿,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是不是也得力挺大明呢。
如果大明不在了,他们投资的这些还能收到回报吗。
万一新的掌权者来一句,前朝的事儿,就跟着前朝一起烟消云散吧。
那这些人可真就是欲哭无泪了。
崇祯为啥到后来没有军费了,想让人捐点儿军费,谁都不鸟他呢。
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找的都是官员。
在这些人心里,大明在不在,对他们其实没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