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给袁朗一点小小的技术震撼

袁朗起初并不在意,甚至发起了牢骚,可在他将统计表拿到眼前,准备随便观摩一下,顺便等会儿嘲讽一下李宁的时候,内心破防了。

普通一个硕士班估计都没有这么多人,这702团是不是学的有些变态呀?自己档案中,学历的那一栏现在还写着金陵陆军指挥学院的本科呢!

怎么这里连个最普通的连长,都能混到硕士了?再过几年会不会再蹦出个博士连长呢?不是,自己才脱离野战部队几年啊!外面的世界怎么都发展成这个样子了?

“别只看前面那几张,重点在后面呢,从开展学习班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零3个月的时间,第1批拿到初中以上文凭的战士,总共有53人,毕业考试一次性通过率为86%。

等到9月份之前,还会再考上一批,预计能有300人~400人参加,通过率适当的降低一些,按照70%进行计算,最后顺利毕业的也得超过200人。

其中有1/3还是高中学历,他们或许以前不怎么样,但现在对于进步的渴望和个人发展,可是非常的上心,成为A大队的预备人员应该没问题。

以后升格为特种作战旅,当普通部队的正式队员,我估计完全没有问题”。

这话说的倒没错,无论是影视剧还是军旅类的小说,对特种兵选拔的描述都是非常残酷的。

事实上也挺苦,但要细分的话还是能分出个强弱来的。

特种部队也分级别,比如说隶属于军区或军种的特种部队,级别是最高的,同样训练强度绝对属于第一梯队的。

下面集团军一级的特种作战营,那水平就要调低一档了。

不过以上都是一线特种兵,就像影视剧里的孤狼突击队那样,但不是所有的特种兵都要达到这种水平。

特别是扩编为特种作战旅后,普通特种兵的战术水平,也就和钢七连的老兵差不多吧!

他们在战时,也不是担任刺向敌人的刀尖,而是扩大伤口的刀身和刀背,并且无论是从战术,战略方面的考虑,还是从成本角度出发,都没必要搞得那么精锐。

不过和普通的士兵相比,他们确实要强不少,至少在上进心和毅力两个方面,是远超常人的。

“李副团长,说句实在话,我现在非常的心动,即使铁大队长了解完情况,也控制不住激动的内心。

可这一些还不够啊!数字化的设备价值不是一般的高,其实最近这几年成本飞速的下降,也不是我们能随便处理的”。

“所以才需要你们帮忙嘛!我们团在去年6月份就开始对未来信息化作战开展了深层次的研究,理论方面肯定是够的,现在差的就是硬件儿。

这也是我们主要找你们的目的,光靠一个机械化步兵团的申请,想让上面松口,向702团倾斜资源是不现实的,可和老a达成合作关系,将一些旧设备移交过来,通过的概率应该不会太低”。

“如此自信吗?”

袁朗此刻不想重视都不行了,数字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即使是备受关注的老a,到现在为止也不过是摸出些头绪出来。

可即使成果只有这么点,它依旧成为了上级判断各支部队,在信息化改革的标准答案,只要是不符合那就是错的。

就是如此的霸道,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出来反驳。

因为在这方面的研究,老a不敢说自己没有走错的地方,但在众多参加考试的考生中,绝对是答对考题最多的那一个。

结果现在不知道从哪个地方,忽然蹦出个小伙子,说他参加考试能打第一,不惊讶才是怪事呢。

“其实我们已经进行了研究,我给你拿份文件吧!今年的11月份,我们团组织创造了一个燃油监控系统。

它能让连长监测下属的坦克,装甲车,汽车的燃油消耗,之前打算将它扩大到营一级,不过最后取消了,只当做电子技术方面的积累。

原因是它会向指挥车发送电磁波,在战场上很容易被监测到,所以除了正面大规模交战之外,其他时间段都处于关闭状态。

还有他不仅仅只有这个功能,还战根据目前车辆的情况,预计燃油耗尽的最快和最短时间,以便营团级指挥官能及时安排燃油车进行后勤补给,而这只是我们研究中的一部分〞。

“原本以为老a在这方面已经做到全军第一了,没想到有人比我们还厉害,这是谁主持做的?”

袁朗搓了搓手,眼神中甚至都快冒出了绿光,不说别的,光这一套燃油监测系统,就足以让他疯狂流口水。

明面上来看,它只是监控燃油剩余的,而且覆盖规模只到了连营一级,似乎并不重要,使用无线电汇报也可以。

那就有些太浅薄了,现代部队对于燃料的消耗有多大?这点s2赛季的脚盆鸡和汉斯虎有话说。

当初脚盆鸡为什么在和兔子发生大规模交战后,还打算北上去捅毛熊的菊花,南下踢高卢鸡,约翰牛,鹰酱,风车国的屁股,不就是为了抢油吗?

汉斯虎也差不多,像巴库,高加索,罗马尼亚的油田,小胡子看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为什么后来装甲部队亮相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不就是因为没油开不了了吗?

大和旅馆,旅藏饭店,以及头上戴着姨妈巾,手上驾驶神风或樱花特攻机的昭核男儿们一齐表示:俺也一样。

而现代的重型装甲作战耗油量更是比喝水还要快,如果只是消耗的量比较大也就罢了,多铺设一些临时的燃油管道,开通战时运油铁路,多组织一批运油车,就能暂时弥补这个问题。

可现代化战争往往还突出一个特点,那就是运动速度快,今天的战线还在城区的外围,明天就到了一两百公里外的乡镇。

再随着世界各国的重型火炮,中远程火箭炮,战术导弹,以及多用途战斗机和无人机的发展,在距离战线十几公里,或几十公里处修筑大型的储油罐,后勤基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战场上的燃油补给,只能由运油车来承担,而它只要出现在敌方侦察兵的视野内,就会成为第1批次打击的对象。

油罐车本身的防御性就差,所以尽可能的减少暴露在前线时间,就成为了保护自身的关键,而702团开发的燃油监控系统,能够完美的做到这一点。

更别说它在统计效率方面的快速提升,说不准在十几年之后,集团军司令部的后勤部门根据系统反馈的信息,可以直接向一线的坦克连投送燃油补给。

而且燃油监控系统都做出来了,那弹药监控系统,车辆状况监控系统是不是也没有问题?

数字化作战和信息化作战的重点之一,就是将前线部队自身的情况,以更快更加详细的方式汇报上来,而现在702团已经做到了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