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兽奴
“都过来,看看,我们新到的这一批,牙口特别好。出身都清白,健康,还有手艺。”
夏娘被一阵吆喝吸引了,扭头去看。
原来前边不远处,架起的高高的木架子台上,站着一些新到的奴隶。
这些奴隶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无一例外,全都是被绳捆着,可能来的路上沾染了泥沙,还有身上被鞭打的血迹。
“来,看看这个,健壮不,漂亮不?”
奴隶贩子从奴隶堆里拉出一个健壮高挑的男人,衣裳看着质地不错,像是哪家大门户出来的。被绳捆着,身上被鞭打的衣裳都破烂了。
夏娘看着台上,有不少青年奴隶。她就走到人群后面,站在那里,看着台上。
心想着,能在这里面挑一个。最好是原来家庭不错,如今家道中落的那种。
那样出身的男子知理,说不定还能认一些字。这样买回家,结婚生子后,能帮着教育孩子。
毕竟她们夏家村这样的小山村,周围几十里识字的人,一把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
夏娘红着脸,目光一一扫过台上的年轻奴隶。
她得找个好看一些的。毕竟男人好看,以后生的孩子也会好看一些。
“你们看看,这个多壮。买回去,当牛做马使,当人使,都随你们高兴。”
奴隶贩子担心买主觉得不好看,不干净。
让小厮提起一桶水,哗啦,倒在奴隶身上。
奴隶立马全身一抖,水成了血水,流到台子上。
“看看这牙口,看看——”
奴隶贩子捏起男奴隶的嘴,迫使他露出一口健康的白牙。
这种方式,就像买牲口时一样。
实在太过于屈辱。完成不把奴隶当人看。
“还有这个,女的,年轻,漂亮,刚生过娃。”
奴隶贩子又拉出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奴隶,她怀里抱着一个孩子。
“这个漂亮,就是有个孩子,多张吃饭的嘴。”
一个老头想买,伸出手比了个价,又摇头。
奴隶贩子随手扯过孩子,扔到了台下。
女奴隶哭喊着要往下面奔,被奴隶贩子随手拿起旁边烧红的铁钳子,刺啦,烙在了她的肩膀上一个奴隶烙印。
奴隶在被奴隶主买去之后,会被烙下奴隶印记的。
“老哥,这个奴隶是你的了。就照你刚才开出来的价。”
夏娘心惊肉跳。
她们夏家村,再地处山里,家庭贫穷,但也没有见过这样可怕的场面啊。
尤其看到那个一岁不到的小孩子,可怜地在地上爬。
她就挤过人群,想要去抱起那个孩子。
“快闪开,兽奴来了。”
她还没走过去,人群一阵骚动。哗啦啦,一阵大车轱辘响声传来。
一辆八匹马拉的木架大马车奔驰而来。
啊——
一阵尖利的啼哭嘎然而止,那个刚才还爬动的小孩子,转眼间就被大车轱辘压没了。
大车停在木架台前,大家这才发现,原来大车上面是一个木栅栏,上面到处都是血水。里面绑着许多男人,全是健壮的男人。
甚至有的男人,全身和脖子等处,都挂着锁链,还有一个男人,肩胛骨处也穿着一个锁链。
到处都是血水,从大车板上淌下来,滴滴答答,一直浸到泥土里。
“这批兽奴真不错。”
“听说是从北部战场上下来的战俘。”
“还有抄家的叛臣。”
“也有汪洋大盗。”
“你看到了吗?那个肩胛上穿锁链的。我在这奴隶交易市场呆了二十多年,只见过三人这样锁过。”
“可不是吗,八年前我见过一次,那个人发疯了,杀了几十个人,最后市场主放了两头老虎,才搞定他。”
夏娘两腿发软。
她后悔了。
她觉得,她真不该来这里,想要在这里买一个男人当夫君。她的心可真大。
走吧,赶紧回去。
就全当这两进场的铜板白花了。
再呆下去,恐怕她的魂都得吓没了。
“三十八个兽奴。”
可是人太多了。兽奴一进场,奴隶交易市场里,几乎所有的买主,都朝这边走来了。
夏娘前面被人堵着,后面接着涌过来的人挡住了她的退路。
她就这样,一个人非常尴尬地站在那里。
“哎哟,看看这些人的肌肉。这力气。”
大家议论纷纷。
满场的雄……还有血腥味,都让夏娘觉得非常难受。
她四处看了看,这么多买主和看热闹的人里面,只有零星几个女子,剩下的几乎全一色是男人。
想想也是常情。
富人家的,要买人回去服侍。
一般都是管家和管事嬷嬷出来买。
城里做生意的市民来买几个奴隶,回去当帮手,或者照看家里妻儿,那一般都是店主,也就是家里的男主人出来买。
而能在奴隶交易市场里做生意的人,不管是奴隶主,管事的,还是一些小商贩。
也大多是男人。
零星几个女人,就是各府来采买的嬷嬷了。
夏娘看了一遍周围,终于看到离她有几百米远的地方,有一个管事嬷嬷带着两小厮,站在那里挑奴隶。
她就慢慢向那边挪过去。
一直挪到那个管事嬷嬷身边,她才松了口气,就站在旁边。
“姑娘,你这是——”
管事嬷嬷也注意到了夏娘。
“哦,我嫂子下个月要生了。我没有娘,我爹去卖猎物了。想着让我先来看看,挑个能回去帮忙照顾嫂子,奶孩子的妇人。”
嗯,管事嬷嬷点头。
她看夏娘就是个小门小户的姑娘,能到这里来买人,也多半是这些必须要用人的地方。
“你小姑娘家家的,不会挑。你就站在这里等吧。我们府里要挑奶娘和厨娘。我一会多挑两,你选选。”
“谢过嬷嬷了。”
夏娘非常高兴。
这种时候,有人帮忙,还是个买人懂行的。她自然高兴。
接下来,夏娘一直跟在管事嬷嬷身边,看着她一批批挑人。
顺便也在旁边观察着,管事嬷嬷怎么说话,怎么选人。
爹常说,出门在外,要多看,多学。
爹一天天老了,以后这个家,早晚得她自己撑起来。
夏娘觉得,她得多学一些东西,不管到哪里,看到什么有用的,她都尽量多学些。早晚用得上。
不知不觉,过了一顿饭的时间。
啊——
突然人们骚动起来。
好啊!
好!
再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