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很有用武之地

说完这话,她便头也不回地转身,目光投向了远方。

这一次,无论有多艰难,她一定要打通屈国的商路。

许是之前有晕车的经验,云药提前准备了许多晕马车的吃食,比如橘子,酸口的蜜饯。

只是这些她都没用上。

因为她不晕马车了。

徐海浪觉得新奇,他倒是不挑嘴,那些个蜜饯都进了他的口。

他一边吃,一边问道:“师傅,为何去屈国你就不吐不难受,反而去了那云州,不过来回一趟,就瘦了整整一大圈。”

云药也很是不解,只能给出一个勉强的解释:“许是有过一次经历,已经习惯了。”

“倒是你,你不觉得这些蜜饯酸吗?”

徐海浪闻言嘿嘿一笑,“那有什么,我跟着小雨一起吃了不少酸过,那时候牙齿都酸掉了,不过可能是吃多了,现在反而也有些习惯了。”

“说来这习惯也是挺好的,也不浪费你这些蜜饯。”

云药冷笑,“我这些蜜饯,即便你不吃,日后留到屈国,说不定还能当做新鲜玩意儿拿去买。”

她不过随口一句玩笑。

就惹得徐海浪整个人一愣。

他赶紧将手里的蜜饯全部塞到嘴里,把剩下的蜜饯包好。

一脸严肃道:“师傅,你当真是太有远见了,我竟然都没有想到这一点。”

“这屈国肯定没有我们这么好吃的蜜饯,他们总是喜欢吃什么羊肉,哪里有这样的新鲜玩意儿。”

“当真是好主意!”

云药无奈扶额,“我只是随口说说,蜜饯铺子,你要是想开一个,也不是不行。”

“但是要等我将手里的事情忙完之后再说。”

她到屈国的首要任务,便是先收皮毛,还有屈国独有的好用的物件,拿到大梁去卖。

这样一来,就连地方云药都选好了,云州、禹州和渝州这三个地方最好。

一是这几处的府城,离屈国的不算太远。

二是,从百姓兜里的银子来讲,这几个地方也算是比较富有的了。

换做旁的地方,怕是拿出东西来卖,也不会有人买账。

云药最是担心这个问题。

徐海浪看云药说到正经事,便也收敛了神色。

他试探问道:“师傅,我主要是做什么?”

“你有什么谋划,都可以不同我说,但是只要告诉我做什么事儿就行。”

云药一听他这话,便知道他又开始犯懒了。

懒洋洋地瞪了他一眼,冷声道:“你这次,便要好生学着我如何做生意,要是不用心,你我师徒之名,日后可就没有了。”

徐海浪没有想到云药将话说得这般严重,连忙狠狠点头,认真道:“师傅,我知晓,你都是为了我好,我一定不会辜负师傅的一片心意。”

云药嘴角抽搐了一下,她可没有什么心意。

只希望这家伙能安安稳稳听她命令行事,她如今是要打通一条商路,所做的事情,定然繁琐不已。

要是徐海浪学了去,日后也知道怎么开辟新的生意途径。

只是云药还是有些担心,这次的生意会遇到太多危险。

尤其是押送货物这件事上,谁能保证路上会不会出什么问题。

想到这里,她忽然转头看向了徐海浪。

这家伙向来运气不错,他倒是来对了。

要是将货物让他去押送,恐怕不会出什么问题。

想到这里,云药的嘴角勾了勾,“你倒是跟着我来对了,很有你的用武之地。”

她便简单地说了几句自己的打算。

徐海浪越听眼睛越亮。

很是佩服地望着云药,“师傅,你明明也是和我一个村儿的,就算以前不是银杏村,但是在云村怎么也没有你这样的生意奇才?”

“你竟然能想到这个赚钱法子,实在是太妙了!”

而且云药做这生意,捎带了几分朝廷的意思,比起纯粹的商人开辟商路。

她这样做,反倒是能给百姓带来不少好处。

除了自己能赚银子,还能招揽不少百姓,帮着她做事。

一来二去,能让更多人赚到银子,这恐怕才是云药真正的目的。

徐海浪知道云药从来不会做浪费时间的事情。

他越想越觉得她的打算十分精妙。

“师傅,你是为了朝廷对吧?”

云药皱眉,难以置信地看向他,“你脑子里又在想什么?”

徐海浪以为她是故意隐瞒,便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了她听。

云药一听颇有些惊讶。

“你倒是越发成熟了,连这个都能想到。”

“不过你说的只不过是其中最为浅显的一层,我最要紧的还是赚钱,将大梁的好东西卖到屈国,将屈国的皮毛卖到大梁。”

“为的就是让百姓和两国朝廷都意识到一件事,咱们安安稳稳,平定下来才是正经事。”

“若是边疆再起战事,苦的是百姓,穷的是国库。”

云药挣钱,百姓也都挣钱,大家都填饱肚子,日子过轻松的同时,也让朝廷尝到好处。

各地赋税不轻,只有赚钱的法子多了,才有更多人有选择。

譬如卖布匹的,和卖茶叶的。

下面便有桑农茶农,可以富庶起来。

尤其是屈国他们的总是以牧羊为生,打猎为生,米粮也是不够的。

大梁重农,百姓们努力耕种,开垦荒田也很有必要。

不过这些,都要她和赵祁玉、赵墨山配合,劝道圣上一步步去实施政令才行。

其中的门道很深,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

云药也只能挑拣着几句说。

这让徐海浪顿时愣在原地,目瞪口呆着半晌合不上嘴。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努力地咽了咽口水。

愣愣地问云药:“师傅,你若是不做当朝首辅,实在是太可惜了。”

“要是朝廷上,有你这样的好官,为百姓,为天下着想,何尝不愁好日子。”

他说着便叹了一口气,“要是陛下能意识到,你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良才就好了。”

云药却不在意,“且不说入朝为官,要经历科举考试一事,便是我考上了入朝为官,想要得到陛下赏识,让众臣臣服于我,也会浪费许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