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准备考核

可婚姻之事,向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自己不过就是一个乡野匹夫而已,哪里能够和柴平卉真正在一起?

这些年来,他也一直都把柴平卉当成自己的妹妹。

怪不得柴平卉到现在都不肯成婚。

想着想着,方正勇一时半会不知道自己接下来应该干什么,他只能这样呆呆傻傻的站在原地。

与此同时,方岁岁的婚事已经定了下来。

双方之间都非常满意,再加上对面的小伙子很有诚信,所以方婷很是高兴。

“你以后可一定要去多多感谢你表哥表嫂,要不是因为有他们介绍了这样的一门好亲事,你哪里能够去找这样的好夫婿?”

方岁岁瞬间红了脸。

“别人都是觉得自己的女儿好,只有娘亲觉得别人家的儿子好。”

不等她说完,另一边的方婷就已经挥了挥手。

“我不是觉得别人家的儿子好,我只是觉得女子能够有一个好的归宿着实不容易。”

为了给自己的女儿添妆,方婷还特地带着女儿去布庄里面买最好的布匹。

选东西的时候,方婷特意多选了一套。

“你表哥表嫂帮了我们太多太多,咱们可不能做那种狼心狗肺之人。”

“我给你做一套,然后给他们也做一套!”

方岁岁点了点头。

“确实得多多的想着表哥和表嫂,他们可是我们家的恩人。”

临近年关,学堂这边即将完工。

范熙熙找到了宋伊。

她知道宋伊独自一个人孤苦无依,所以想要邀请对方一起回去过年。

“宋公子既然无处可去,那不如就去我们家里吧,我们家里面过年的时候有许多新花样,你肯定会玩的很高兴。”

范熙熙对宋伊的印象不错。

这是个文人,而且自有一番自己的风骨。

面对对方的盛情邀请,宋伊只得尴尬的答应了下来。

他特地带着范熙熙来到了识字班。

“自从姑娘说村子里面所有人都可以来上课之后,村子里面每天都有很多人过来,只要不是农忙时刻,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希望能够多学几个字。”

范熙熙一眼就看到了关秀兰和黄英梅的作业。

“这两个人写的最好。”

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之后,宋伊也情不自禁的感慨。

“这两个姑娘天生秀智,我也没有想到,她们竟然能将字体练得这么好,尤其是这个关秀兰,你看看她的一笔一画,当真是娟秀无比。”

“而且她们两个人还特别努力。”

宋伊笑的一脸慈祥。

“当初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我没想过竟然会有女子这么热爱学习,如今看来,确实是我那个时候比较愚蠢。”

世人对女子多有偏见,只有范熙熙没有。

要不是因为范熙熙提村子里的这些女子们争取到了读书识字的权利,只怕她们到现在都还只能在自己的家里面呆着相夫教子。

“这是她们应得的夸奖。”

范熙熙认认真真的看了一下之后,又扭头看向旁边的宋伊。

“其实我觉得应该也让这些人有一点危机感,如果没有危机感,他们永远都不可能知道自己学这些东西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人监督的,所以我觉得你可以办一次考核。”

这种考核就像是小孩子们的考试一样,也要分出一个一二三等。

范熙熙还准备专门拿出一些钱去买一些小礼品。

“以后咱们年年延续这个传统,既然他们都已经学习,那就应该对自己的水平有所认知。”

“我过几天派人送点奖品过来,你把这些奖品分别送给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就当是给这几个人的奖励。”

宋伊笑的合不拢嘴。

“没想到姑娘竟然有如此的想法,不过我觉得你说的也没错,现在这里的大部分人都觉得想学就学,不想学拉倒。”

“要是能够给他们弄一个随堂测试,他们应该就不会再有这么随便的想法了。”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宋伊点头同意。

但是当他送走范熙熙的时候,又特地提了一下方子轩的事情。

“虽然方子轩现在在别的地方学习读书,可是我一直都和他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也知道他在那边学的很好,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够让他也来参加我们这里的测试。”

范熙熙点了点头。

“方子轩的水平可是要比他们的水平好很多的,你真的确定要把他一起带回来吗?”

宋伊哈哈大笑。

“我给他另外出一份题目不就行了吗?我也知道他比其他人要厉害一些,总不至于连出题目的水平都没有。”

范熙熙满口答应。

晚上回来之后,方含玉跟范熙熙商量让工人加班囤货的事情。

“马上就要接近年关,我觉得不能让这些工人们大年晚上在工厂里面继续熬夜,谁不希望有个家家团圆的好日子?”

“咱们这几天让工人们加加班,争取把所有的货物都提前弄出来,你看这样行不行?”

范熙熙瞬间眼前一亮。

其实她早就已经有这种想法了,因为她知道家家户户的人都希望能够回去过个团圆年。

而且自己这边的小工坊跟普通的工坊不一样。

他们这边有很多外乡来的人,这些人想要回去还要花费上一番功夫。

“那要不然咱们就每天定点定量吧。”

范熙熙算了一下这些时日需要做出来的数量。

“我明天就去跟小作坊里的那些人商量一下,如果他们这几天愿意加班加点,那就让他们提前把过年那几天的所有工作全部都赶出来,咱们也给他们提前放假。”

“我们这边毕竟还有这么多外乡人,他们想要回去是很不容易的,如果只是过年的前一天放假,他们不一定能够到家。”

两个人考虑好了一切,他们也已经给出了准确的数量。

第二天一大清早,方含玉和范熙熙特地来到了小作坊这边。

作坊里面的工人们也正在因为过年的事情而发愁。

尤其是那些外乡人。

他们离家远,所以特别的想家。

“也都已经在这边干了大半年了,一直都没有回去过,不知道家里的情况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