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阶下的奚昀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一僵。他低垂的眼睑下,眸光剧烈地闪烁了一下。

来了。帝王敏锐的直觉,果然也察觉到了异常。

他沉默了片刻,仿佛在组织语言,又仿佛在权衡利弊。他缓缓抬起头,目光透过纱幔的缝隙,见帝王模糊的神情,他有些紧张地滚动了一下喉结,才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艰涩,吐出一个字:

“臣……”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他的想法,与殿外群臣的众口一词截然不同。想法大胆得近乎荒谬,甚至可能触怒帝王。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臣之愚见,或有偏颇,恳请陛下恕罪。”

奚昀先伏低请罪,才继续道,“镇南王李少凡,与巫蛮或有利益勾连,此点,自陛下登基以来,其假意蛰伏,实则暗藏祸心之举,便可见端倪。南诏两大势力,贪狼军为其私兵,青翼营乃朝廷所设,名为盟友,实为掣肘。镇南王若欲图谋不轨,首要之务,必是拔除青翼营这颗眼中钉。故而,借巫蛮之手,制造戴将军失踪之局,既可除去心腹大患,又可嫁祸于人,向朝廷示‘清白’,此乃顺理成章之举。此点,想必诸位大人与臣,所见略同。”

他说到这里,微微停顿,帷幔后一片沉寂,只有那串青玉珠串被攥紧时发出的细微摩擦声。

奚昀咽了口唾沫,心一横,将自己心中那更为大胆、也更令人心惊的推测和盘托出:

“然而,臣以为,镇南王此计……或许并未能完全按照他的预想进行。或者说,在他启动此计,或正在实施此计的过程中,已然被戴将军所识破。”

“戴将军刚烈果决,足智多谋,她或许早已察觉近党异动,故而将计就计。”

“佯装中计‘失踪’,实则是隐入暗处,静观其变。镇南王也万万没想到,戴将军下落不明后朝廷派去接管青翼营的不是旁人,而是顾大人。”

“顾大人心思缜密,洞察秋毫。臣大胆揣测,顾大人抵达南疆后,必已与隐于暗处的戴将军取得了联系。他们二人,极可能已洞悉全局,达成了某种默契,同样选择了静观其变。”

“既敌欲‘请君入瓮’那便将计就计来一出‘引蛇出洞’!”

李承胤攥着珠串的手猛地一紧,指关节瞬间泛白。

奚昀清晰地感觉到殿内骤然下降的气压,如同冰封的寒潭,几乎要将人冻僵。他后背瞬间沁出一层冷汗,但话已至此,开弓没有回头箭。他语速加快,声音却更加清晰:

“陛下!戴将军与顾大人此等‘蛰伏’之计,连陛下您都被瞒过了,如此天衣无缝!那镇南王李少凡,又岂能识破?他此刻,恐怕正沉浸于顾大人‘遇伏失踪’的‘喜讯’之中,但请陛下细想,这‘喜讯’于他而言,当真全是喜吗?”

奚昀的声音带着一丝冰冷的嘲讽:“不,他此刻,定是又兴奋又惶恐。兴奋于朝廷重臣、君后顾大人竟也折在了南诏;惶恐则在于——这根本不在他原本的计划之内!

他要的只是青翼营瓦解,何曾想过要把顾大人也搭进去。顾大人身份特殊,他这一‘失踪’,陛下震怒,朝廷必将倾力追查。届时,矛头直指南诏,他李少凡,首当其冲!”

“所以,他现在必然心绪复杂。”奚昀斩钉截铁,“他一定会认为,巫蛮背信弃义,擅自行动,坏了他的大事!他必会急于与巫蛮撕破脸皮,撇清关系!甚至为了自保,为了抢在陛下雷霆之怒降临之前,他极可能会铤而走险,打着‘自证清白’的旗号,做出些更激烈的举动,比如上京‘陈情’?或者……干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