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自信满满
老张从热乎乎的被窝里翻了个身,伸手在床头上摸索着那只老旧的闹钟,眯着眼瞅了瞅,“哎呀,又该起了!”他嘟囔着,一脚踢开被子,一骨碌爬了起来。老张名叫张建国,是国营红星机械厂的一名老工人,在这厂里,他可算得上是技术骨干,一把扳手在他手里,能把机器零件摆弄得出神入化。简单洗漱后,老张穿上那件洗得有些发白、却被他老婆缝补得整整齐齐的蓝色工装,从墙上摘下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军绿色挎包,对着镜子捋了捋头发,这才推开门走了出去。家属区里早已热闹起来,大人们行色匆匆,一边叮嘱着孩子上学别迟到,一边相互打着招呼。孩子们则背着洗得干干净净的书包,三五成群,叽叽喳喳地往学校跑。老张碰到了邻居老李,两人相视一笑,并肩朝着工厂走去。一路上,他们聊的都是厂里新到的一批零件质量如何,这月的生产指标能不能按时完成之类的话题。到了工厂,老张熟练地戴上手套,走到自己负责的车床前,开始一天的工作。车间里机器轰鸣,金属碰撞的声音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机油的味道。老张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中的零件,眼神专注而坚定,车床飞速旋转,他手中的扳手精准地拧动着每一颗螺丝,仿佛在雕琢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老张,这批零件要得急,可得抓紧点啊!”车间主任老王走过来,拍了拍老张的肩膀说道。“放心吧,主任,误不了事!”老张头也不抬,自信满满地回答。他心里清楚,在这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工厂的生产任务就是命令,必须保质保量完成。中午,工厂的大喇叭准时响起,宣告午休时间到了。老张和工友们来到食堂,食堂里人声鼎沸,大家排着队,拿着各自的饭盒,等着打饭。饭菜虽说不上丰盛,但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也算是能填饱肚子。老张端着饭盒,找了个空位坐下,和工友们一边吃饭,一边闲聊。话题从今天的工作,聊到昨晚听的广播评书,再到家里孩子的学习情况,笑声在食堂里回荡。下午的工作依旧忙碌,老张和工友们丝毫不敢懈怠。终于,下班的汽笛声再次响起,老张揉了揉发酸的肩膀,收拾好工具,拖着略显疲惫的身体往家走。回到家属区,老张远远就看到自家窗户里透出昏黄的灯光,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意。推开门,妻子李翠兰正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忙碌,一股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回来了,今天工作累不累?”李翠兰一边翻炒着锅里的菜,一边扭头问道。“还行,老样子。”老张放下挎包,走进厨房,帮着妻子拿碗盛饭。饭桌上,老张的儿子小虎和女儿小莉正在兴高采烈地讨论着学校里的事情。小虎上小学三年级,是个调皮捣蛋的小家伙,在学校里没少闯祸。“爸,今天我们班小明上课偷偷看小人书,被老师发现了,老师可生气了!”小虎一边大口吃着饭,一边眉飞色舞地说道。老张皱了皱眉头,说道:“你可别学小明,上课就得好好听讲,知道不?”小莉则在一旁乖巧地点点头,说道:“爸,我今天考试考了一百分,老师还表扬我了呢!”老张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摸了摸小莉的头,说道:“我家小莉就是争气,继续努力啊!”吃完饭,小虎和小莉回房间写作业去了。老张和李翠兰坐在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唠着家常。电视里播放着一些新闻节目,都是关于国家建设的内容,老张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发表几句自己的看法。李翠兰则在一旁织着毛衣,偶尔插几句话,说说今天在菜市场遇到的趣事,哪家的菜新鲜又便宜,哪家的主妇为了几毛钱和摊主吵了起来。这时,门铃突然响了。老张打开门,原来是对门的老孙。老孙一脸愁容,进门就说道:“老张啊,你可得帮我出出主意。我家那小子,最近不知道咋回事,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我和他妈说他几句,他还顶嘴,这可咋整啊?”老张连忙让老孙坐下,递给他一杯茶,说道:“别着急,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你得和他好好沟通,别老是打骂,不然他更逆反。你先说说,他最近都有啥异常表现?”老孙叹了口气,把孩子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老张认真听完,和他一起分析问题,出谋划策,李翠兰也在一旁不时地插上几句,给出一些自己的建议。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九点多,老孙起身告辞,感激地说道:“老张,多亏了你,我回去就按你说的试试。”老张笑着说:“都是邻居,客气啥,孩子的事可不能马虎。”送走老孙,老张打了个哈欠,准备洗漱睡觉。这一天,虽然忙碌,但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在这个 60年代的工厂家属区里,每一个家庭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有欢笑,有泪水,有烦恼,也有希望。老张知道,日子就像工厂里的机器,虽然平凡,却在不断地运转,创造着属于他们的生活。夜里,老张躺在床上,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火车汽笛声,思绪渐渐飘远。他想起自己刚进工厂时的青涩模样,想起和工友们一起攻克技术难题的日子,想起孩子们的成长,心中满是感慨。在这平凡的生活中,他感受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幸福,这种幸福,来自于工作的充实,来自于家庭的温暖,来自于邻里间的互帮互助。他知道,在这个时代,他们每一个工人,都是国家建设的一颗螺丝钉,虽然渺小,但不可或缺。带着这样的想法,老张渐渐进入了梦乡,嘴角还挂着一丝微笑,仿佛在梦里,他又开始了新一天充满希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