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圣天子进入百姓家

贞观二十一年,腊月二十七。

长安的大族豪门,正在大肆采购物品。

李世民,李承乾以及朝廷中枢大臣,却是走出长安城,各自奔着目的地而去。

李世民与李承乾一起。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分开行动。

有的向北,有的向南。

李承乾一行却是走的最近,到长安县去。

这也没有办法。

交通工具限制,想走远一点都不行。

只能是算着时间日程,做好行程安排。

长安县的官员得到中枢行文后,早就做好了迎接安排,道路,街坊都收拾的干干净净。

“恭迎圣天子,太子殿下!”

官员们带着百姓迎候。

李世民出行必定骑马,他坐在白马之上,看着乌泱泱的人群,朗声道:“免礼!”

“都起来。”

“长安百姓,我来看看你们。”

他下马走上前,顺手把马鞭递给身边的李承乾,李承乾自然的接过,又递给了狄仁杰。

“谢圣天子关怀!”

李世民听得这些百姓的声音,心头美滋滋的。

“我说过,不要惊扰百姓,不要组织百姓来迎驾的。”

“这是怎么回事?”

长安官员战战兢兢的说道:“回陛下,是百姓自发的,并不是臣等组织。”

“这是百姓对陛下的爱戴与崇敬,百姓……。”

长安县令把话说的很是漂亮,李承乾看到李世民嘴角都要笑开花了。

谁不喜欢听啊。

尤其是有圣天子之名的李世民。

这说明,他这个圣天子当之无愧,所以百姓才如此拥戴。

“圣天子!”

“圣天子!”

百姓们在叫喊,很是激动。

李承乾带着淡淡的笑意,这没组织才怪了。

不过这事是看破不说破。

在百姓的欢呼下,李世民走入城内。

还有时间,他准备先随处看看。

“不错。”

“你治理的很好嘛,街道干净,商品繁多,百姓们也很高兴。”

李世民夸赞道。

“微臣不敢居功,这都有赖圣天子仁德,长安县在圣天子思想的指导下,才有今日的。”

李世民含笑点头,时不时挥手,回应百姓们的欢呼。

“这就是圣天子啊。”

“圣天子竟然向我挥手,我要死了。”

“圣天子……。”

一行人来到一处热闹的地方,这里聚集了很多非平民的人。

在侍卫开道下,李世民看到了这处地方。

烟花售卖点。

“陛下,朝廷今年准许烟花售卖,百姓们都很激动,想要在过节的时候燃放。”

长安县令道:“这是城里的一个售卖商铺……。”

烟花不是一般人能够消费的起的。

在长安也是只有皇宫,或者是某些大臣才有。

但随着李畋在烟花的研究与改善下,烟花的成本降低,各式各样的类型都有。

朝廷在今年,就允许各地售卖烟花。

一个是创收,兴起一个烟花产业。

另外一个,自然是给新年带来喜庆,满足百姓们的精神愿望,提高百姓的物质需求。

“好啊。”

“过节就该热闹。”

“朕封的爆竹祖师,给百姓们带来了这些新鲜的东西。”

李世民说道:“但要提醒百姓小心使用,不要在大喜的日子出现意外。”

“官府也要警惕,多方巡查,重视监督。”

“尤其是烟花售卖的商铺,一定要重点关注检查。”

“必须小心火烛,安全存放要上心……。”

他在给当地官府下达指示与要求。

身边有官员捧着小册子,用笔书写记录。

也有随行的文官,将陛下的一言一行记下来,到时候整理好,连夜送回长安,由大唐帝国报写稿编撰,然后刊登在报纸上。

史官真的很烦。

知道他是为大唐帝国报采集陛下言行的。

但这种抢饭碗之嫌,让他很是不满。

文官写的有多快,史官就是要比他快上几分。

李承乾低头摆弄着放在摊位上的烟花,再进入铺子内观察了一番,点头道:“做的不错,切实的按照存放要求规范了的。”

“烟花是美,但也要牢记,烟花也会带来伤害。”

“百姓是要过个好年,而不是在新年交替之际,遇上不愉快的事情。”

“存放销售要严格,烟花生产的质量,也要有绝对的保证……。”

看完烟花售卖后,又随机到了一处百姓家中。

这是一家六口的家庭。

一对父母,两个儿子,一个儿媳,一个孙子。

李世民与李承乾看了他们采买的年货,还不少,有鱼有肉的。

“豕肉的价格如何?”

“五文钱一斤。”

李世民提了提猪肉,笑道:“还不轻啊,该是有个三五斤的样子。”

众人闻言都是一笑,这一家六口倒是拘谨得很。

老汉颤颤巍巍的说道:“这都是圣天子仁德啊。”

“往年,我们一家人过年都见不了多少油腥,随便吃点就打发了。”

“但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过年也能吃上大鱼大肉。”

老汉说着就拉着一家人跪下来,道:“圣天子仁德,草民感谢圣天子啊……。”

“没有圣天子,就没有我们今天……。”

“诶……!”

李世民拉住他,道:“起来,快起来。”

“你们都是朕的子民,朕让大家伙过上好日子,是应该的。”

“看到你们的年货,朕真的很高兴啊。”

“这说明,朕这个皇帝,没有白当。”

众人道:“圣天子圣明!”

李世民在家里这里看看,那里瞧瞧,随后拉着人家一家子说话。

“近些年来,今年收入怎么样?”

“托圣天子洪福,今年有二十几贯收入。”老汉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带着自豪之色。

“这么多啊。”

李世民都大吃一惊。

“也就是今年,赚这么多,去年有个十贯都不容易。主要是家里两个小子在做事,两个女人在家纺织……。”

老汉说道。

李承乾笑道:“老丈,看来你这房子要翻修了啊。”

“太子殿下,这是为什么?”老汉有点疑惑。

“今年二十几贯的收入,我看你家二郎,也该娶媳妇咯。”李承乾道:“你这房子不翻修翻修,或者另外重建。”

“到时候媒人怎么上门,新娘子怎么娶进来啊。”

闻言。

众人会心一笑,李世民不由道:“这倒也是,今年好,明年更好。”

“新房要添,新媳妇也要添不是。”

老汉的二郎,有些不好意思。

“殿下神了,草民还真是这么想的,以前草民家里寒酸,就这破房子,一家人挤在一起。”

老汉道:“找人说媒,也是不情愿的。”

“现在有余钱了,草民就在愁,什么时候让二郎成婚……。”

李世民道:“现在不用担心了,媒婆肯定会情愿的。”

说说笑笑一阵后,李世民起身离开。

一家子人送到门口,目送圣天子等人离开。

这时,却发现有当官的提着东西过来。

“这些是圣天子与太子殿下看望老丈一家的礼品。”

“请老丈收下。”

说完,当官的放下东西就走了。

老丈一家人愣在原地,看着地上的礼品,久久没有回神。

这些东西很多,都是日常所需的。

“圣天子啊。”

老汉跪在地上,带着哭声大拜。

一家人也是朝着圣天子离开的方向,不断的叩谢。

远处,随行文官对这一情形记录下,转头撞上史官。

史官眼神很是不善,文官表情讪讪。

这史官吃错药了,老是看他不善的。

惹不起,我躲得起。

李世民在城内走了好几家,都是嘘寒问暖,表达对他们的关切,走的时候,都留下了看望礼品。

不在钱多,全在实用上。

第二天。

李世民一行人没有在城内,而是去了城外,去了一个叫小连子村的地方。

李承乾一直都记得这么地方,当年长安县的生育国策出问题,一批官员伏诛,就是因小连子村一对夫妇而起的。

算起来,那个出生的孩子,今年应该六岁,应该要上学了。

“陛下,这是该村的村正,陆大有。”

“小……小的拜见圣天子,太子殿下。”

路大陆哆哆嗦嗦的拜见,他什么时候见过比天还大的人物啊。

“起来吧。”

“带我们去看看村民的家中……。”

李世民和煦的说道。

“是……!”

走到村民的家中,了解过年的情况。

相比于城内,村民的生活自然是比不上。

年货是有,不多。

“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村民高兴的说道:“现在能吃上鱼肉。”

“以前过年别说是肉,收成不好,能有点油水味都不错了。”

李世民有些感慨,在城内的喜悦之情,退却不少。

以前过年拿出来吃一顿都是如此,更别说平时了。

李承乾沉默不语。

鱼肉对平头百姓来说,一年都难得吃上几回。

如今在各方面的政策补贴下,在这等村子里,过年吃上鱼肉,就是极大的进步。

“以前的日子都过去了,现在都盼着过好日子。”

李世民说道:“往后啊,朝廷会让家家户户都吃得起肉……。”

离开这家,来到另外一家。

正是当年的何氏一家。

那汉子成熟不少,见到李承乾很是激动。

怎么可能忘了这一副面孔呢?

要不是太子,自家大郎能顺利长大?